音乐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音乐”。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青春放歌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 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 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教学难点
四、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 《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2)三连音。
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①、X X | X.X X X | X ②、0 X |X.XXX X X X| X.X‖ X|X.XX ‖ |X X 0(2)、读、拍、唱、上述节奏。
(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
(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
(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
2、听辩变化音。
(三)、常用变化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听辩变化音。(练一练④)
(三)、音乐知识:常用变化音记号。
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4、书写方式。
三、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练习曲。
1、学唱《拉起手》
2、复习《国歌》
3、欣赏新歌《飞来地花瓣》(设问:情绪、感受)
(1)、听录音范唱,感受变化音的音响效果。
(2)、学习带声记号的乐句。
(3)、学习曲谱,跟琴进行。
(4)、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5)、歌曲处理。
(6)、跟录音伴奏演唱。
第二课 亚洲弦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 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二)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够用较快 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三)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 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能够在 3 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 1 首亚 洲风格特点的歌曲。
(四)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 乐器的音色。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听赏《摇篮曲》 《运动会开幕曲》。
(二)、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 乐器的音色。
一、教学过程
(一)、听辩音程与和弦:
1、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
2、听辩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3、要求:听辩和声的色彩。
(二)听赏《摇篮曲》。
1、欣赏录音范唱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2、听弹奏看歌词,了解作品内容。
3、复听并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体会变化音的作用。
4、感受带 X X.X X ― |节奏的旋律效果,出现了多少次?
5、找出相同旋律与不同旋律,感受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
(三)、听唱歌曲,熟悉旋律。
(四)、与《运动会开幕曲》比较,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拍子:变换拍子。
2、节奏:先短后长。
3、旋律的走向:下行。
4、速度:稍慢。
5、小结: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6、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五)、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奏 :按课本要求进行。
2、辨别乐器,说出属于哪个乐器组,并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 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摇篮曲
1.注重感受音乐这两首歌曲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可以采用“先听后讲”的 方法。教师先不作任何介绍,仅提出
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引导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讲解必须十分精简,切不可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给 学生。
2.模唱欣赏曲中的片段 这两首歌曲中部有比较突出的、简短的乐句,可以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
3. 比较的方法 这是欣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比要有明确的目的(事先提 出听辨要求),并注意对比的难易程度(对比力求明显,使多数学生能够辨认),例 如课本上要求学生听辨 3 首歌曲片段各是哪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歌 曲?拉丁美洲歌曲是六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欧洲歌曲也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只 要选择的歌曲对比明显,学生比较熟悉,多数学生应该能够辨别。
(二)欣赏“亚洲民间器乐器曲片段”
1.感受乐器音色和认识乐器这里选择的 4 首器乐曲片段,是为了让学生知 道几种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并能够听辨它的音色,不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 其他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画面,注意聆听乐器的实际音响。有条件的话,使用音 像资料和软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可以采用先不向学生介绍乐器和乐曲,而是先听音乐 片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辨别乐器及其音色 特点。或者在课本上的 4 种乐器和乐曲当中做选择。然后进行讨论、归纳。还可以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平时了解、喜欢的亚洲音乐介绍给大家,也可以 让学生尝试制做一两种乐器。
第三课Do Re Mi: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 《do re mi》。
(二)欣赏《do re re mi》。
(三)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 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 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三、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风格。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do
(二)、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发生练习(略)
(二)、听拍节奏:
1、XX2、XX3、X | XX | XX XX X 0| XXXX X.X X | | | X.X X X X X X X
(三)、学习《do re mi》。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节奏。
1、分析歌曲节奏的点。
2、读拍难点节奏。
3、再听录音范唱一次。
(1)、说出歌曲的情绪
(2)、那些音乐要素影响歌曲的风格/
4、学唱歌曲。
(1)、跟琴学唱谱。
(2)、按节奏读歌词。(3)、学唱歌词。
(4)、用红笔连起旋律线,分析有何特点及表现作用。旋律特点:上下起伏 同音反复 上下起伏 歌曲处理:启发学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5、再欣赏一次录音范唱,感受歌曲风格。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do、re mi》(复习)。
(二)、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
二、教学重点:五线谱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与欣赏《Do Re Mi》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 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
(二“)实践与创造” 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 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 在本单元结束前做。
四、课后反思
第四课
黄河之滨
一、教学内容: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一)、音乐知识:介绍各地民歌。
(二)、欣赏一组民歌。
(三)、学唱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四)、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 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 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 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 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三、教学重点:欣赏各类型的民歌。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民歌。
(二)、欣赏民歌《看秧歌》、《小放驴》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VCD 民歌片段欣赏并导入“民歌”。
(二)、民歌:自学课本关于民歌的介绍。
(三)、民歌欣赏:
1、民歌介绍。(略)
2、欣赏: 《看秧歌》。
(1)、结构:序奏、四个小段、尾声。
(2)、启发学生自创图谱表示民歌结构。
(3)、欣赏要求:按课本要求进行。
3、欣赏《小放驴》。
(1)、欣赏全曲:①结合放映有关介绍河北景色的 VCD,视觉和听觉结合,加 强感受。②图谱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介绍地秧歌“跑驴”,帮助了解作品敞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4、欣赏《大起板》 :
①、简介。(见课本内容)
②、欣赏全曲,感受每段旋律的情绪特点。
③视听结合,着重感受弦乐器音色的柔美与细致。
5、欣赏《沂蒙山小调》
①、介绍小调的特点。
②山东民歌。
③、欣赏,了解这种民歌的节奏特点及乐曲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聆听《看秧歌》
1.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 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 点。
2.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乐风格的问题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须抓住几项突 出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 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
4.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
(三)聆听《小放驴》及《大起板》
1.初听两首乐曲的时候,要完整地聆听全曲。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 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为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唱一唱乐曲的主要旋律。如: 《小放 驴》的谱例一; 《大起板》第一段落的旋律。
3.复听乐曲时,要重点关注乐曲的地方风格表现在哪里。例如:乐曲的音 乐体裁(如: 《小放驴》为河北吹歌; 《大起板》为河南曲子改编成的板胡独 奏曲)。
4.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各地音乐的地方风格,最好将几首作品作有比较 地聆听、分析及讨论。
第五课 火车来了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西洋乐器。
(二)、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 231》。
(三)、学唱歌曲: 《火车来了》。
二、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 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 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 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 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 对音乐做出反应。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西洋乐器中的圆号、双簧管等。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激趣导入:
1. 《凯皮拉的小火车》原为美国佐治亚洲塞芬拿市的音乐家埃伦·邓莱普开发并 编写的,由盖蒂艺术教育研究院的高级项目官员杰弗里·帕琴博士编辑,并经东南音乐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哈里斯博士再次编校。该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音乐创作、历史、美学和评论诸学科融入到教学之中。
(二)、初听并设问
(1)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 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2)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知 道它是表现哪国文化的作品?(3)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你知道它的地理、历史、民族吗?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4)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当时巴西的情况如何?(5)作曲家使用 了哪些方法表现巴西农场的小火车?
三、复听并提出问题
(1)巴西的乐器音响效果如何,它们是怎样制做的?
(2)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你能不能为旋律填上歌词演唱?这首歌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 的人喜欢火车吗?(当时没有汽车、自行车)
(3)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它与哪些你听过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和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4)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四、课后反思:
第六课 美妙的音乐
一、教学内容:
《致音乐》、《美妙的琴声》欣赏
二、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2、学会有目的的进行聆听,并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乐于哼唱主旋律。
3、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思考音乐的美妙。
三、设计理念:
歌曲的欣赏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唱会歌曲,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引 导学 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情感比较丰富。因此,在歌曲欣赏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对音乐聆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教会学生一种歌 曲欣赏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歌词和旋律两方面去理解和感受音乐,并 能主动区分音乐的段落,养成理性欣赏的习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感受两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的美妙。
二、教学难点:
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致音乐》
1、初听《致音乐》进教室,体验歌曲基本情绪。
2、再听《致音乐》看曲谱,分析歌曲表现要素。
1)说信息,了解词曲作者
2)读歌词,理解歌词含义
3)唱歌曲,表现歌曲情绪
4)听尾声,理解伴奏作用
3、三听《致音乐》看录像,加深理解歌曲内涵。
(二)欣赏《美妙的琴声》
1、初听钢琴版《幽默曲》,对比感受音乐基本情绪。
2、再听钢琴版《幽默曲》,分析乐曲段落和情绪。
3、三听小提琴版《幽默曲》,感受不同乐器音色的表现力
4、四听歌唱版《幽默曲》,体验歌词意思,理解音乐的美妙。
(三)畅谈音乐的美妙
1、说说音乐对你的影响
2、了解名家音乐格言
3、设计音乐座右铭
音乐活动教案《何家公鸡何家猜》(适中大班)周宇轩 活动名称:何家公鸡何家猜 活动目标:①理解歌词的内容;②学会熟练的唱歌曲;③可伴随音乐做游戏,锻炼其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伴......
《国歌》 教案序号:1 教学目标: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2、了解国歌的全称是《义勇军进行曲》。3、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
第一课 中国中国,我爱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中国,我爱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优美和谐的声音表达歌曲激发学生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2、认识键盘,并能认识各音的位置3、......
音乐教案《我家小院嘴巴多》教学目标:1、通过模仿和表演小动物各有特色的叫声和逗人喜爱的憨态,激发小朋友对小动物的进一步的喜爱及爱护之情。2、聆听并学唱歌曲《我家小院嘴......
荡秋千学习目标:1、节奏的掌握。2、生动地演唱歌曲,富有表现力的演唱。3、用歌声展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 教学重、难点:1、这首歌曲重点是表现出歌曲的情绪,也就是连线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