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
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
单玉华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凝合沉淀而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灿烂的一部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后起直追,使人们在关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成功的直接原因的同时,还注意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深层文化背景,即它们在文化渊源上均属于“儒学文化圈”,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并在企业管理中开发利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韵味的企业管理特色。从这些国家和地区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来看,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主要表现为:
一、在企业管理中贵人行仁
传统儒学说到底是一种人学。儒学以社会为起点,以人为中心,构筑了典型的人本主义伦理框架,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与天、地、君、神相比,人是最主要的,是万物之灵。虽然儒学是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论证“贵人”和“重民”思想的,当今企业管理亦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在生产中的协调性如何,人的总体素质如何,人的潜能释放如何,乃至人的自律程度如何,都明显地影响着生产经营活动。人的问题处理好了,它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反之则后患无穷。以弗·泰罗为代表的西方早期“科学管理体系”,以理性的方法探索企业管理的科学途径,一度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这种管理体系重物轻人的特色使它忽略了人在经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仅仅把人作为一般的生产因素、作为活的工具。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的弱点日益明显。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敏锐地指出:泰罗制的运用固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它对工人过于苛刻,因此会激起工人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导致相反效果。他提出要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重视“人性”,从而保证工人高涨的“情绪”。美国当代经济学家杜拉克也强调指出,企业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
无论梅奥的理论还是杜拉克的理论。在西方企业管理中始终未被真正重视。倒是深受儒学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属于“儒学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营者,灵活地将儒学中的“贵人”思想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并付诸经济活动实践,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提出了“算盘加《论语》”的管理准则。索尼公司的口号则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在日本享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也提出企业的经营就是“营造人”,要在“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调动了日本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儒学谈人始终围绕着“仁”的核心,即如何使人向“仁”。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及管理实践中对人的重视与儒学的“仁”的宗旨和要求是相辅相成的。“仁”的内涵非常丰富,其基本要义是“仁者爱人”。“仁”的内涵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延伸,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一种互助互爱、和谐融洽的整体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宜于激发生产活力和创造精神的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仁治”,首先要做到 “尊人”,即真正地尊重人,使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自己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感到人格的完整和内心的充实。其次,还要做到“安人”,即真正地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日本的西武铁路曾以没有发生过员工的罢工事件而闻名于世,它的创造者堤康次郎在《回忆录》中就其原因说:“我们保持着对员工公平,与工作者始终保持同舟共济的一种气氛„„此外,我一贯认为必须让员工们生活安定。为此,我曾在战后职员要求涨工资的运动发生时,一下子把他们的工资涨了三倍。”堤康次郎的做法并不意味着他不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但他以“仁治”手段协调企业内部关系,营造富有人情味和安全感的经营环境,客观上激励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把“礼”、“义”、“信”与企业形象结合起来
“儒学文化圈”中的一些管理者认为,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生命力,而传统儒学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对
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非常有利的。
传统儒学非常注重“礼”。“礼”作为礼制、礼仪和礼义在国家治理中一度发挥着极大作用。把“礼”运用于企业管理,既表现为一种外在约束,又表现为内在追求。作为一种外在约束,“礼”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但又不止于外在强制的特征,而是升华为人格修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内在追求,“礼”主要表现为员工的自律自求,这正是儒学所强调而一般纪律约束无法达到的高层境界。“礼”还是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体现,以礼律己、以礼示人、以礼待人,是优秀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日本企业家的典范涩泽 荣一先生提出的“士魂商才”,把东方知识分子的贵德重礼与经商才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代儒商的典型形象。
“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指人的行为应吻合一定的规范准则。在特定情况下,“义”和“利”是相对的,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得之有道,取之合义,做到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讲道义的行为固然可以不择手段地一时满足人的物欲,但是这种社会是混乱的、不文明的。只有把“义利”关系协调起来,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尊道贵德,奉公守法,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为先,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信”是“义”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信”又由“诚”而得,孟子说,面对至诚而不被感动是不可能的,没有诚意却想感动人也是不可能的(“至诚而不被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也者。”)在顾客就是“上帝”的今天,诚信二字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取得顾客或客户的信任,待之以诚是前提,货无二价、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信守合同、质优量足,服务周到,都是“诚”的表现。“诚”之所致,自然会有“信”的效果。儒商陈嘉庚从一个顺安号米行的小老板,迅速发展为马来西亚橡胶大王和新加坡华侨首富,靠的就是“奋斗+诚信”。
三、“中庸”、“忠孝”与企业精神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忠孝”是儒家伦理的思想基础。在全球各地的华人企业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儒学文化圈”中的许多企业里,“中庸”和“忠孝”的思想已灵活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家把“和”作为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以“中”来求“和”,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是人的群体,若群而能和,所产生的将是合而为一的向心力、凝聚力、加倍扩张之力。旬子对此描述为:“合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旬子·王制》)正是由于“和”对于人的群体活动有重大影响,所以儒家历来提倡“和为贵”。在中国经商史上,亦有“和气生财”之说。海外新儒家把这种东亚企业经营中所体现的人际之和称之为东方市场经济的精神气质,认为它是形成东亚企业精神的重要因素。“和”有多样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经营中的横向之和、纵向之和、内外之和等。“和”的实现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像一些企业举办运动会、庆功会、节假日的娱乐庆祝活动,或在特定场合唱“厂歌”、“社哥”,甚至为员工送生日贺卡等活动,都可以产生“和”的效果。
“儒学文化圈”企业对“和”的关注,与传统儒学中的“忠孝”观念有内在关系。在儒家伦理中,家庭伦理是儒家伦理构架的基础、家庭伦理的最高准则“孝”是儒家伦理的思想元点。“孝”在社会上的表现谓之“忠”,故而“在家言孝,在外言忠”。“忠”的基本含义就是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对国家、对事业的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和忠恳服从。“儒学文化圈”内忠孝观念和尚群传统的文化氛围,使人们更加注意群体的凝聚力。所以,东亚人比西方人更明显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企业,希望与企业保持一种亲密的家庭式关系,容易把家庭伦理中“孝”的内涵外化为对企业的“忠”的信念。有人说,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之一。在于把欧美的管理理论和日本的儒学家庭伦理观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从而激发出一种能量和动力。二战后的日本虽然大规模地引进了欧美国家的先进管理理论,但却摒弃了欧美管理理论重操作轻人际的的特色,注意以传统儒学的家庭伦理观念来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比如日本企业一般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在一些细微环节对员工实施细腻的关心。其后果是,欧美企业的员工很难把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很难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着想,所有的一切均以“等价交换”为基础。而在日本的许多企业中,员工不仅仅把企业
作为契约的一方,而且作为家来看待,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并在融融相合的气氛中把对家的孝心体现为对企业的忠心,从而心甘情愿、竭尽全力地为企业服务,其付出远远超出了工资所体现的价值内涵。这种由“和”的内在动力形成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企业精神的最佳表现。
儒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合理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可以发挥其特定的积极作用。这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儒家文化是一种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东西,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与“儒学文化圈”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把传统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加以结合时,既要注意对传统儒学的承优剔劣,又要借鉴参照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的做法而不盲目复制照搬其经验,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特色,不断发展包括儒学等传统文化精华在内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并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与现时代中国企业管理的改革相结合,从而使中国的企业管理更文明、更进步、更有效、更有时代性。
东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2007-5-18来源:新人资 作者:潘国驹东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
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孙世民·山东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石海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拉,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 文......
现代企业管理与“以人为本”2012-2-22 16:13:52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吴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主要,也是最活跃的要素。......
领航企业实践共享成功智慧金蓝盟《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中国企业人最迫切需要学习的一堂课无论您是谁,无论您的企业有多大,无论您从事什么行业这堂课都会让您的人......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2016年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姓名:冷俊 学号:201379250314 学院:能动汽机学院 班级:机制1303班 《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作者:冷俊(20137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