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2.认知目标:读通课文,在读课文中初步感知“我会认”的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2—4自然段。·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制作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唤起生活积累,导入课题
(一)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一次奥运会,谁知道在哪个城市举行呢?(二)你或许在电视里看到过北京,或许还和爸爸妈妈去过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北京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设计说明·
对北京,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地处江南,远离北京,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未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谈话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迅速调动学生入情入境。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北京的呢?我们先来读两段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和第五自然段)1.自由试读,想一想:北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把这种印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汇报评价,指导朗读)3.小结引入: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她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快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好好欣赏一番吧!(二)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读通后想一想北京美在哪里? ·设计说明·
先出示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教学切入点非常新颖,让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整体感悟课文的主要情感基调。学生进入了情场,对全文的理解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品读全文,感悟北京的美丽
讨论交流:北京美在哪些地方?(根据学生课堂讨论的实际情况,以下教学环节可相机进行)1.汇报一:美在天安门。
(1)教师质疑: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天安门的美?仔细阅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结合本段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2)再读一读,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结合学生质疑点拨)(3)再用课件,探究感悟“矗立”的词义。(课件出示图片: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华表、旗杆,你仔细观察,发现这三样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图片,你猜猜“矗立”是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景物也这样矗立着?)(4)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2.汇报二:美在立交桥。
(1)请把你体会到的立交桥的美介绍给大家。(学生根据本段课文词句交流体会)(2)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北京新建的造型各异的立交桥,感受那里的壮美吧!(课件出示图片,依次点击出示词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并结合图片理解词语)(3)小结美读:这些美丽的立交桥说明了北京是个现代化的城市,但人们在建设她时又很懂得保护环境,那些花坛,那些绿树,那些草坪把祖国的首都装扮得更加美丽。
3.汇报三:美在……
(1)导入:北京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快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学生自读理解)(2)学生交流反馈:北京美在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美在许多的高楼大厦,北京美在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3)提问:除了天安门城楼,你知道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指名汇报自己所知)(4)拓展欣赏:北京还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去观察一下吧。(播放课件欣赏北京风光)·设计说明·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批“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 的热情与渴望。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活动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才能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
四、感情升华,再读抒情
(一)导入:难怪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为有这样美丽的首都感到自豪,让我们再来赞美一下北京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赞美与喜爱的情感。(在配乐情境中学生自练)(二)展示读。选读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
五、课外拓展,收集资料
(一)推荐有关北京的读物课后阅读。
(二)北京有哪些新变化,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块展板,放在教室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总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设计在于重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课堂上,教师要作为一个“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景,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篇:北京教案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导学案
授课人:
备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熟知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
2、了解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3、认识北京城建特征和成就;
4、掌握北京辐射的铁路干线。
二、学习重难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流程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
2.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和北京辐射的铁路干线。
(二)、【预习自主检测】
1、自读“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完成下列自检题
(1)地理位置:北京的地理坐标大致是116°E,40°N;位于__________的北缘,北部是____山脉,西部是_____脉余脉西山。
(2)地形地势与河流:位于,地势由________向______倾斜,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均属________水系。
(3)气候:属典型的__________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___________,(七、八月常有),秋季晴爽宜人,冬季____________。
2、自读“政治文化中心”,独自完成下列题目
(1)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文化和________的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
(2)北京是著名古都,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的城市,包括故宫、______、周口店“北京人”遗址、________、颐和园和十三陵等。
3、自读“城市建设成就”,整理下列知识点(1)、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 和,重要的 得到保护和改善。(2)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周围的重要建筑有。(3)北京现已成为中国及至亚太地区重要的___________。城市环线,高速铁路,国际机场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4)凭借独特的政治、文化地位,北京已发展成全国重要的______之一,国际会展中心。(5)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6)北京成功举办了第 届夏季奥运会。
展 示 案
【合作探究】
1、读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北京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2)议一议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和张家口的主要原因。
2、北京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面对首都“首堵”的问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如何解决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3、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检 测 案
读图北京市简图(上左图),回答1~3题。
1.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大致是()
A.40º,116º B.40ºN,116ºEC.40ºN,116ºW D.40ºS,116ºE
2.图中甲海域和乙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A.渤海、天津 B.渤海、山东 C.黄海、河北 D.渤海、河北
3.流经北京的河流属于()A.海河水系B滦河水系 C黄河水系D.长江水系
4、读北京示意图(上又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归纳北京的地形特征。
(2)北京境内有多条河流,但北京仍然水资源非常紧张,这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了解了北京的 【拓展延伸】
收集资料,扮演导游角色,向身边的同学介绍我心目中的北京。【课堂作业】
办一期关于本节课所学北京的手抄报
第3篇:《北京》教案
二上《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央”、“瓦”、“庄”、“严”、“阔”、“碑”、“周”、“似”、“拼”、“案”、“坛”、“迹”、“厦”十三个字。会写“央”、“市”、“国”、“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五两段,初步整体感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4.感受天安门的庄严和美丽。
教学重点: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字。感受美丽。教学难点:
写好“国”“图”两字。学情分析:
北京,我们班的孩子都没去过,但幸运的是现在科技发达,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北京的美丽,就能体会到北京的雄伟壮观。课前,我让孩子们去上网搜索关于北京的图片和另外资料,目的让孩子初步感受,以此在课上更主动地吸取知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索取。
一、激趣导入,初识北京
1.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第4篇:北京教案
北京
林文秀
一、教材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2、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
第5篇:北京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
第6篇:《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3
第7篇:(北京)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北京》教学实录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⑴ 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⑵ 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
第8篇: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第十课,课文从天安门、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的美,教学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从几个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思想感情。教学应该以朗读为主、分析为辅,从不断的朗读指导中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并知道天安门在北京。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巨大变化。2.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