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_辅导教学大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1:17: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教学大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辅导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它以文学史为主要线索,讲授各阶段文学发展的概况、特点和地位,评述主要的作家和作品。

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掌握有关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文学理论知识阅读、分析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学文言文教学和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并具备独立研究某些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分3个学期讲授:先秦文学36学时,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36学时,隋唐五代文学36学时,宋元文学36学时,明清文学36学时,总共为180学时。

四、本课程可供选用的教材主要有:郭兴良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

(36学时)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一、原始社会

1.遍布全国的原始人遗址的发掘和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周口店发掘材料,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2.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口头文学,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大部分年旧失传,见于文献的只有少数歌谣和零星神话。

二、奴隶社会

1.夏禹传子,标志着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殷商时代,奴隶社会完成。武王伐纣,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2.夏代末年流传下来的歌谣。殷商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保存在《尚书》中的殷代文告,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和早期散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三、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战国之交,地主阶级兴起,奴隶制解体,伴随着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出现了百家争鸣和学术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

2.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的兴盛。屈原和楚辞。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

一、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们是在原始人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口头创作。诗、乐、舞往往结合在一起。《弹歌》,《伊耆氏蜡辞》。

二、上古神话

1.神话产生的社会基础 2.神化的性质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3.神话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选讲篇目:《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第二章

《诗经》

一、关于《诗经》的一般常识

《诗经》的名称;产生的地域和时代;《诗经》的编集和注本。

二、《诗经》的分类及思想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选讲篇目:《关雎》、《卷耳》、《载驰》、△《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兼葭》、《无衣》、△《七月》、《东山》、△《生民》

第三章

历史散文

一、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二、《尚书》和《春秋》

三、《左传》

1.《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左传》与《春秋》的关系。2.《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3.《左传》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选讲篇目:《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秦晋肴殳之战》

四、《国语》

1.《国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国语》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3.《国语》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选讲篇目:△《邵公谏弭谤》、《勾践灭吴》

五、《战国策》

1.《战国策》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战国策》的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选讲篇目:△《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

六、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诸子散文

一、孔子和《论语》 1.孔子生平、思想简介

2.《论语》的内容和文学价值

选讲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 颛 臾》、《楚狂接舆》、《长沮桀溺》、《子路从而后》

二、《墨子》

1.墨子的生平、思想简介 2.《墨子》散文的特色 选讲篇目:△《公输》、《兼爱》、《非攻》

三、《孟子》

1.孟子的生平、思想简介 2.《孟子》散文的特色

选讲篇目:△《齐桓晋文之事》、《天时不如地利》、△《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人有一妻一妾》、《鱼我所欲也》、《民为贵》

四、《庄子》

1.庄子的生平和思想简介 2.《庄子》散子的特色 选讲篇目:△《逍遥游》、△《养生主·庖丁解牛》、《月去 箧 》、《秋水》、《达生·

偻承蜩》、《徐无鬼·匠石运斤》

五、《荀子》

1.荀子的生平和思想简介 2.《荀子》散文的特色 选讲篇目:△《劝学》、《赋篇》

六、《韩非子》

1.韩非子的生平和思想简介 2.《韩非子》散文的特色 选讲篇目:△《五 蠹 》、《说难》、《喻老·扁鹊见蔡桓公》

七、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一、楚辞的名称

二、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三、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其他楚辞作家 选讲篇目:△《离骚》、《湘君》、《湘夫人》、△《国殇》、《涉江》、《哀郢》

第二编

秦汉文学(18学时)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文化学术的发展基本中断,文学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西汉前期曾出现“文景之治”,至武帝而达到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同时与国际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西汉后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王莽篡汉,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西汉文学主要是辞赋和散文。

三、东汉建立,前期实行宽简安民政策,后期政治黑暗,宦官、外戚争权,阶级矛盾激化。汉乐府民歌,文人五言诗。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兴起。

第一章

秦汉政论文

一、李斯和他的《谏逐客书》

二、贾谊、晁错的政论文

三、汉代的其他政论文作家 选讲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晁错《论贵粟疏》、王充《论衡·订鬼》

第二章

汉 赋

一、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和渊源

二、汉赋的特征

三、汉赋的发展过程及主要作家作品介绍

四、如何评价汉赋?

五、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选讲篇目:贾谊《服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二、《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

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选讲篇目:△《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留侯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报任安书》

五、班固和《汉书》 选讲篇目:△《苏武传》

第四章 汉乐府民歌

一、乐府的涵义

二、乐府诗的来源、分类和保存

三、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四、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选讲篇目:△《战城南》、《有所思》、《上邪》、△《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焦仲卿妻》

第五章

文人五言诗一、五言诗的起源

二、班固、张衡、秦嘉等人的诗

三、《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青青河边草》、《明月皎夜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客从远方来》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18学时)

一、魏晋南北朝社会的特点:门阀士族制度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南北对峙,民族矛盾错综复杂,长期战乱,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文化的重心移向南方;儒家思想的统治崩溃,老庄思想流行,玄学极盛;佛教、道教盛行。

二、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1.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出现了曹操、曹植、王粲、左思、陶渊明、鲍照等重要诗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和新体律诗也在萌芽滋长。南北朝乐府民歌各有特色。

2.散文逐渐为骈文所取代,小说开始发展。3.文学的自觉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兴盛。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曹操、曹丕、曹植

三、建安七子和蔡琰

四、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选讲篇目: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名都篇》、《美女篇》、《泰山梁甫行》、《吁嗟篇》、《野田黄雀行》、《洛神赋》

王粲:△《七哀》、△《登楼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禹:《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

蔡琰:《悲愤诗》

诸葛亮:《出师表》

第二章

正始西晋文学

一、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

二、西晋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咏史》,刘琨,郭璞。选讲篇目: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驾言发 魏都)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从军》

陆机:《赴洛阳道中作》

潘岳:《悼亡诗》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荆轲饮燕市)

刘琨:《重赠卢谌》、《扶风歌》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第三章

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性格

二、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选讲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种豆南山下)、《乞食》、△《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并记》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二、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选讲篇目:《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华山 畿》(君既为侬死、未敢便相许)、《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木兰诗》、《敕勒歌》

第五章 南北朝诗人

一、山水诗的兴起和谢灵运

二、鲍照和七言诗

三、沈约、谢 和永明体

四、宫体诗和庾信

选讲篇目:谢灵运:△《登池上楼》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谢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楚材称晋用、榆关断音信、△萧条亭障远)

第六章

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一、南北朝骈文:骈文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骈文、骈赋的特点;骈文、骈赋作家作品简介。

二、南北朝散文:范晔《后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 之《洛阳伽蓝记》。选讲篇目:鲍照《芜城赋》、△孔稚圭《北山移文》、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和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二、《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三、《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 选讲篇目:《宋定伯捉鬼》、△《三王墓》、《韩凭妻》、《李寄》、《过江诸人》、△《周处》、《刘伶病酒》、《王蓝田性急》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兴盛的原因

二、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评介 选讲篇目:《典论·论文》、《文心雕龙·情采》、《诗品·序》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36学时)

一、社会概况

隋代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对峙局面,继起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汉以来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唐亡以后,南北分裂,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唐朝。

唐代社会的特点及对文学的影响: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登上政治舞台;思想解放,文禁松弛,儒、释、道等思想及宗教都得以传播;与西域、中亚等地的文化交流,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的繁荣;统治阶级重视文治教化,提倡文学。

二、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成就不高,是六朝文学向唐代文学的过渡期,而五代文学主要成就在于词。唐代文学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唐诗的繁荣及发展轨迹;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唐代的传奇小说;词、变文等新文体的出现;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一、隋代文学:南北文学的合流

二、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王绩与初唐四杰;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刘希夷和张若虚;陈子昂。

选讲篇目:王绩《野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杨炯《从军行》

骆宾王△《在狱咏蝉》、《讨武 檄文》

卢照邻《长安古意》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修竹篇序》、《感遇诗》(丁亥岁云暮、朔风吹海树、△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孟浩然:生平;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王维:生平和思想;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四、其他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常建、祖咏 选讲篇目:孟浩然△《临洞庭》、△《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王维△《渭川田家》、《汉江临眺》、△《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观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竹里绾》、《鸟鸣涧》、《鹿柴》

第三章

边塞诗人

一、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高适:生平;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岑参:生平;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四、其他边塞诗人: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选讲篇目:高适△《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

王昌龄△《出塞》、《从军行》(其

一、其四)、△《长信秋词》、《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崔颢《黄鹤楼》

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

王翰《凉州词》

第四章

李 白

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选讲篇目:《古风》(其

十九、其二十四)、△《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其一)、《长干行》、《丁都护歌》、《峨眉山月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登金陵凤凰台》、《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第五章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选讲篇目:《望岳》、△《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月夜》、△《春望》、《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秋兴》(其一)、△《登高》、《登岳阳楼》

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一、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二、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的诗论

三、白居易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四、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元结、顾况、元稹、张籍、王建、李绅 选讲篇目:白居易《重赋》、《杜陵叟》、△《轻肥》、《卖炭翁》、《买花》、《观刈麦》、《新丰折臂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

元结《舂陵行》、《贼退示官吏》

顾况《囝》

元稹《田家词》、《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遣悲怀》 李绅《悯农》

张籍《野老歌》

王建《水夫谣》

第七章 中唐其他诗人

一、中唐前期诗人:刘长卿和韦应物;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二、韩孟诗派:韩孟诗派的形成及其诗歌主张;韩愈;孟郊;贾岛及其他诗人。

三、柳宗元和刘禹锡

四、李贺:生平;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选讲篇目: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听颖师弹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孟郊《寒地百姓吟》、《游子吟》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石头城》、《再游玄都观》、《竹枝词》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守行》

第八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产生原因;概念;成就和影响。

二、韩愈的散文

三、柳宗元的散文

选讲篇目:韩愈《师说》、△《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

柳宗元《三戒》、《虫负虫版传》、《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段太尉逸事状》

第九章 晚唐诗文

一、杜牧:生平;诗歌分类及艺术特点;《阿房宫赋》。

二、李商隐:生平;诗歌分类及艺术特点。

三、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杜荀鹤等诗人

四、晚唐的小品文

选讲篇目:杜牧△《过华清宫》、△《赤壁》、《山行》、△《泊秦淮》、《早雁》、《阿房宫赋》

李商隐△《安定城楼》、《贾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夜雨寄北》

皮日休《橡媪叹》、《读司马法》

聂夷中《田家》

杜荀鹤《山中寡妇》

温庭筠《商山早行》

陆龟蒙《野庙碑》

第十章 唐传奇和敦煌变文

一、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二、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四、敦煌变文简介

选讲篇目:李朝威《柳毅传》

蒋防《霍小玉传》 △ 白行简《李娃传》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一、词的名称及词的产生发展

二、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

三、李煜和南唐其他词人 选讲篇目: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迭)、△《望江南》(梳洗罢)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女冠子》(四月十七)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李景《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第五编

宋代文学(28学时)

一、宋代的社会特点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政治上重文轻武,高度的中央集权;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民族矛盾激化;理学兴起,影响深远。

二、文学概况

宋词繁荣;宋诗承唐之后另辟蹊径,别具特色;散文取得突出成就;文学理论批评有所发展;宋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新运动

一、西昆体与宋初的复古思潮

二、欧阳修:生平;文学主张;诗文成就。

三、梅尧臣、苏舜钦

四、王安石:生平;文学主张;诗文成就。选讲篇目:王禹 △《对雪》、《待漏院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戏答元珍》、△《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

梅尧臣《汝坟贫女》、《鲁山山行》

苏舜钦《庆州败》

王安石《河北民》、△《明妃曲》、《读史》、《北陂杏花》、《泊船瓜州》、△《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列传》、《伤仲永》

苏洵《六国论》

曾巩《墨池记》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一、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

二、柳永:生平;词的内容和艺术成就;对北宋词发展的贡献。选讲篇目: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苏幕遮》(碧云天)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破阵子》(燕子来时)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鹧鸪天》(彩袖殷勤)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鹤冲天》(黄金榜上)

第三章 苏 轼

一、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二、苏轼的散文和辞赋

三、苏轼的诗

四、苏轼的词

五、苏轼的影响 选讲篇目:《留侯论》、《喜雨亭记》、△《前赤壁赋》、《日喻》、《方山子传》、《石钟山记》、△《荔枝叹》、《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老夫聊发、△十年生死)、《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一、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二、秦观、贺铸、周邦彦

选讲篇目: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

陈师道《示三子》、《舟中》(恶风横江江卷浪)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蝶恋花》(月皎惊鸟)

第五章 南宋前期文学

一、李清照:生平;前期词;后期词;艺术成就。

二、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干、岳飞等词人

三、陈与义和南渡初期诗人

四、杨万里和范成大

选讲篇目: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洞庭青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杨万里△《初入淮河绝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州桥》

第六章 陆

一、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二、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陆游的词

四、陆游的影响

选讲篇目:△《关山月》、△《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剑门道中遇微雨》、《沈园》二首、△《《示儿》、《卜算子·咏梅》、△《钗头凤》(红酥手)、《诉衷情》(当年万里)

第七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

四、辛派词人:刘克庄、陈亮、刘辰翁等

选讲篇目: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一、姜夔、吴文英和其他词人

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三、文天祥及宋末爱国诗人

四、元好问和辽金的诗歌 选讲篇目: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

文天祥△《过零丁洋》、《金陵驿》、《正气歌》、《指南录后序》

汪元量《醉歌》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

二、《雁门道中书所见》

第九章 话 本

一、话本的产生

二、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错斩崔宁》、《碾玉观音》

第六编

元代文学(8学时)

一、元代社会的特点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民族压迫与融合;思想领域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长期停止科举考试,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城市和工商业的畸形发展。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成绩突出;诗文大都是模仿唐宋,成就不高。

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戏剧家关汉卿

一、元杂剧的兴起和元杂剧的形式

二、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

三、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四、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救风尘》

第二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西厢”故事的演变和王实甫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选讲篇目:△《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第三章 元前期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一、白朴和《梧桐雨》、《墙头马上》

二、马致远和《汉宫秋》

三、康进之和《李逵负荆》

四、《陈州粜米》、《赵氏孤儿》及其他 选讲篇目:△《梧桐雨》、《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陈州粜米》、《赵氏孤儿》

第四章 杂剧的衰微和南戏的兴起

一、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二、后期杂剧作家郑关祖、乔吉等

三、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四、高明和《琵琶记》

五、《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 选讲篇目:△《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两世姻缘》、△《琵琶记》(《糟糠自厌》)

第五章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二、元前期的散曲创作

三、元后期的散曲创作 选讲篇目:《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水仙子·寻梅》(乔吉)、《端正好·上高监司》(刘时中)

第六章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概况

二、元代前期的诗歌

三、元代中期的诗歌

四、元代后期的诗歌 选讲篇目:刘因《白沟》、赵孟

《岳鄂王墓》、虞集《挽文山丞相》、萨都刺《满江红·金陵怀古》、王冕《伤亭户》、钟嗣成《录鬼簿序》

第七编

明代文学(16学时)

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第一章 《三国演义》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选讲篇目:《青梅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失街亭》、《五丈原》

第二章 《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选讲篇目:《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李逵之死》

第三章 《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选讲篇目:《大闹天宫》、《火焰山》

第四章 其他长篇小说

一、《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二、《封神演义》与其他神魔小说

三、《北宋志传》及其他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及“三言”

二、凌氵蒙初及“二拍”

三、明代的其他短篇小说

选讲篇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

第六章 明代戏剧

一、明代杂剧的流变: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二、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第七章 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三、“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四、汤显祖的影响 选讲篇目:《牡丹亭》(《闺塾》、《惊梦》)

第八章 明代诗文

一、明代前期诗文:明初诗歌与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八股制义文。

二、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李梦阳与前七子;王世贞与后七子;归有光与唐宋派。

三、晚明诗文:李贽;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竞陵派;晚明小品文;明末复社与几社。

选讲篇目:刘基△《卖柑者言》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高启《牧牛词》、《明皇秉烛夜游图》

方孝孺《越巫》

归有光《项脊轩志》

袁宏道《徐文长传》

张岱《柳敬亭说书》

张溥《五人墓碑记》

夏完淳△《别云间》、《狱中上母书》

第九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一、明代散曲:相对沉寂的明初散曲;弘治正德年间散曲的重新兴盛;嘉靖后散曲创作的繁荣。

二、明代民歌创作的繁荣:《山歌》与《挂枝儿》

第八编

清代文学(16学时)

一、文化专制下的学术与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和《聊斋志异》的成书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青凤》、《窦氏》、△《席方平》、《黄英》、《梦狼》、《劳山道士》、《画皮》、《婴宁》、《聂小倩》、《公孙九娘》、《促织》

第二章《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的生平和《儒林外史》的创作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范进中举》、《严监生之死》、《马二先生游西湖》、《沈琼枝》、《王玉辉》

第三章《红楼梦》

一、曹雪芹的生平

二、《红楼梦》的创作和高鹗续书

三、《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四、《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五、《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六、《红楼梦》的影响和“红学”研究 讲授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宝玉被打》、《鸳鸯抗婚》、《探春理家》、《凤姐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林黛玉之死》

第四章 其他章回小说

一、《水浒后传》、《说岳全传》及其他

二、《镜花缘》

第五章《长生殿》

一、洪升的生平和创作

二、《长生殿》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惊变》、《骂贼》

第六章《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生平和《桃花扇》的创作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选讲篇目:《却奁》、《余韵》

第七章 其他戏曲作家

一、昆曲的衰落和地方戏的兴起

二、李玉和《清忠谱》

三、尤侗和其他戏曲作家

四、李渔及其戏曲理论

第八章 清代诗文

一、清代的诗

二、清代的词

三、清代的散文

选讲篇目:顾炎武《精卫》、《又酬傅处士次韵》

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王士祯《真州绝句》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竹石》

袁枚《马嵬驿》、《渡江大风》

赵翼《论诗》二首(李杜文章万口传、只眼须凭自主张)

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

黄宗羲《原君》 △ 侯方域《李姬传》

方苞《狱中杂记》

袁枚《与黄生借书说》

姚鼐《登泰山记》

汪中《哀盐船文》

第九编

近代文学(4学时)第一章 近代诗文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主要诗文作家: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

二、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家: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诗文作家:章太炎、秋瑾等

第二章 近代小说

一、李伯元和《官场现形记》

二、吴趼人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三、刘颚和《老残游记》

四、曾朴和《孽海花》

第三章 近代戏剧

一、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二、传奇、杂剧和乱弹剧本

三、话剧运动的开始

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学大纲女性生殖系统【总体目标】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学习有关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1.解剖和生理 【达到目标】(1) 说明女性骨盆......

教学大纲

桃源县人民医院临床进修、实习医务人员带教组织及教 学 大 纲各临床、医技科室:为加强临床、医技科室进修、实习医务人员的管理,尽快提高其专业技能,结合我院专业开展情况,现将......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积分》2005.6 英文名称:Calculus课程编号:1学时数及学分:共80学时(第一学期4×14=54学时;第二学期2×13=26学时) 教材名称:《微积分》赵树嫄主编 中国......

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doc2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华人...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前言 外国语是获取天下科技、文化等信息,进步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际交往与合作的主要工具。我国的改......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金融......

下载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