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崩溃读后感(精选3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天朝崩溃的读后感”。
第1篇:读后感《天朝的崩溃》
拒绝一言堂,提倡民主法治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今年是甲午年,一提到这个年份,我想华夏儿女想到的一定会是100多年的甲午战争。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茅海建先生写的《天朝的崩溃》,在读完这本厚达600多页的书之后,我同作者写完书的感受似乎有几分相似,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更加的沉重。这是一本记录那段晦暗历史的战争回顾,它承载着国人耻辱的记忆。甲午战争的意义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日渐减少,反而更加的厚重。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让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悲惨记忆。这本书真正的给我揭开了鸦片战争的这一段历史,用严谨的史学作风阐述了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中国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在学生时代,老师讲到过这段历史,当时年少轻狂年纪的我恨那些反对禁烟、反对抵抗的人,恨他们的丧权辱国,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那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那个朝代、甚至是整个古代封建帝国的问题。那是整个封建帝国“一言堂”的悲剧。那个时代在皇帝的思维里,中国傲视“四夷”,甚至对英国的印象只是船坚炮利,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崛起引起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人一直处于麻木之中,一直在“天朝”的旧梦中难以醒来。之所以有鸦片战争,之所以中国会被侵略,其实真的不应该去怪任何人,甚至是任何朝代。那是时代造就的悲剧,那是多年延续皇帝“一言堂”的悲剧。古代社会一直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如果皇帝有才学、想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明、昌盛的,但如果皇帝是昏庸、荒唐的,那么这个朝代最终会走向极端的衰败。历史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一言堂”的悲剧,而在当下,在这个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刻,我们更要以史为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扎紧“一把手”在人、财、物权力管理制度的篱笆,杜绝“一支笔”、“一言堂”。
我认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拒绝“一言堂”,约束自身行为,善用手中的权力,不断自律、自省、自励,真正做到慎独、慎己、慎微。
第一,民主决策,群策群力。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我们应该主动拒绝“一言堂”。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由大家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个人的独断专行,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不做“土皇帝”。
第二,慎思谨言,一心为政。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领导干部应当慎言、慎行、理性地考虑得失,要做到诚信而不失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领导干部必须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才能突显其公道正派、品行端正、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优良品德。领导干部自身良好的品德就是政府公信力的一面镜子,更是大力弘扬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思想。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人民给的权力造福于民,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以民为本,全心为民。人民群众永远是为政的基础和根本,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需要明确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要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工作中才能时时刻刻有为人民谋利之心、为人民造福之意。
历史的教训至今还深深地烙在那古老的铁炮炮身上,波涛拍
打着炮台,其石壁上也会清晰地刻着这段惨痛的历史。历史在用他独有的方式去书写。记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要真正能够走出历史阴影,实现社会和解与和谐,要做到的是“不计前嫌”,绝非“不记前嫌”。“不计”是种选择后的宽恕,“不记”是对历史的谋杀。
“当历史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又是一个甲午年,我国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我们要真正吸取甲午战争的教训,真正的做到杜绝“一言堂”,还百姓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郇清新
2014年3月14日
第2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天朝的崩溃》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1000字:
当读完本书后,我对这段距今已近二百年的发生于“天朝上国”的耻辱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无疑在这段历史中应当有很多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无数后人的唾弃与辱骂,但正如本书作者所言:“在天朝体制下,这种于制度,器物,士兵上面的差距,又岂是一两个人可以弥补的。”
本书号称“鸦片战争再研究,”主要从鸦片战争出发,以历史人物的变化为主线,又从各种角度上分析了战争失败的原因,最终完整的论述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结果。我对作者清晰的思路以及他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可观的角度上去冷静的分析整个事件和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感到钦佩。不论是主和派的琦善、伊布里或者主战派的林则徐、奕经,作者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经历等出发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纵观本书,作者对各个名词以及历史事件的注解是最令我钦佩的,这是我看过注释最多的一本书,相信作者肯定在上面花了不小的功夫。而且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了晚清的一个官场环境,从京城到地方,一个七品甚至八品的小吏到了地方甚至比一省督抚还要厉害,主政一方的总督巡抚之间粉饰之风盛行,说之为胡编乱造都不为过。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就拿奉旨剿匪的“靖逆将军”奕山来说,在道光帝不低于六道圣旨的催促下,这位深受皇恩的康熙帝的五世孙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广东,而后手握数万大兵的奕山在对英的作战中被打的落花流水,英军一直逼到广州城下,开出了数条条约。最终交出了六百万的“赎城费”后英军才撤去。但是他是怎么汇报的呢?完全颠倒了历史舞台上的正反角色,英军反而成了祈和的一方,还借段永福之口说出一段自我表白的话“大将军奉命而来,唯知有战,”一何壮哉!再说整个战争的决策者——道光帝,这位以勤俭而著称的皇帝光是其自身对战争的态度就已经令人难以琢磨了。在英军已经进驻长江时他还不了解“英吉利”到底为何物,且其本身又在战与和之间反复,没有丝毫的坚决性。读后感·在这样的皇帝与大臣之间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大清王朝的余晖,而道光帝自己如果知道仅仅在十四年之后他的儿媳慈喜将带着一家老小匆匆逃出紫禁城奔向热河,不知又将作何感想。
在读完本书后,我不禁也要有同作者一样的问题: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一百五十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相信时间终会给我们答案。作者:张亚奇,希望能帮助您!
第3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高鹏飞
化工学院2011级口腔1班2011041125
657253873@qq.com
从小到大除了课本基本上几乎没怎么看过什么书,让写读后感时也只能现读,搜来搜去,感觉《天朝的崩溃》这本书有看头,就下载下来开始看,现在写下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点感受,作为期中作业。
大概有三方面的感受吧,首先当我看序言时,发现这本书是作者细心研究史料十余年所得成果,这足以见作者治学之严谨,做事态度之认真,这让我想起了花费27年写成本草的李时珍,凡事不做则罢,做就要做得尽量完美,尽量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创作目的是作者写给他的恩师的,以答谢恩是的培育之恩,唯一可惜的是书完成时恩师已经仙逝多年,因此,无论生活中的行善或行孝,我们都要趁早。第二方面,是本书的写作倾向,虽不能说有违历史,但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首先但就引子来说,琦善卖国在历史上是无可辩驳的,但作者却多角度入手,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
中的“合理性”,让人不得不对琦善卖国的可靠性产生一定怀疑。投降,清政府只是失去了尊严,不投降,百姓们就会遭受大灾难,因此,讨论谁对谁错是没有意义的。但作者写作总的方向是不会错的,清政府的腐朽自大,列强的蛮横无理,让这一段历史永远的刻在中国人的心里,将中国钉在了羞辱史上
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关于书所写内容的一些感触。作者将题目起作“天朝的崩溃”,显示了清政府的盲目自大,极具讽刺意味。茅海建太无情了,他无情到不给我们对鸦片战争进行假设幻想的空间;茅海建太冷酷了,他用手术刀一般的目光和文字一点点地剖析着“天朝”那臃肿笨拙的躯体;茅海建对祖国的爱也太深厚了,以至于他的心在为历史流泪乃至流血的时候,仍然不肯放弃对祖国的忠诚、对祖国历史的诚实。
书首先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奠定了清政府必败的的基础。许多人认为,失败是可耻的,是懦弱的,但是,正是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人被硬生生的“拖”进了世界,尽管它不想,从此,中国开始被各种列强蹂躏,各种条约,各种割地赔钱,也正是从此,中国人开始明白自
己的处境,开始寻求强国之路,也正是从此,中国人开始了中断了几百年的科技进步,鸦片战争,给这只真在沉睡的猛虎当头一击,把他唤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发展中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必然要失败的一场战争。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的痕迹已了然无存,香港依然在祖国怀抱,开放的港口什么的就更不必说,都成了现在的发达城市,回过头来,170年过去了,鸦片战争带给我们什么?没错,是一个国家自强的资本,一个人的耻辱才是他自强的资本!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于亡地而后存”只有经历过阿磨难,才能成功走出困境。
其实,我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一场鸦片战争,每个堕落的人更需要一场鸦片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凤凰涅槃,获得重生,变得更强。
借用书中的话了结我的文章:鸦片战争留给了我们的首要问题是,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年前,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作者已经不需要给出答案,我相信大家都会明白的,
在老师的引荐下,我读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当然,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完!我只是选读了其中一部分!对《天朝的崩溃》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中的历史性研究方法、......
以史为鉴--《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题记经过对本书的部分总结,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军事原因主要有......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高鹏飞化工学院2011级口腔1班***3873@qq.com从小到大除了课本基本上几乎没怎么看过什么书,让写读后感时也只能现读,搜来搜去,感觉《天朝的崩......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鸦片战争,我一般所了解的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么两三页纸的内容,这次在王老师的引荐下,我读了《朝的崩溃》这本书,了解到很多很多我以前所不......
正视历史,让明天更有希望——《天朝的崩溃》读后感“本书号称鸦片战争再研究,自然包含着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批判的意味”。这句话出自该书的自序,其中包含了众多意味。并不是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