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朝的崩溃》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天朝的崩溃有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因此研究或者说接触近现代史最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茅海建先生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后,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天朝的崩溃,光看其题目,就大致揣测出这是一本讲述清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书,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是如何终结的。其中的“天朝”,“崩溃”用得恰到好处而别有深意。“天朝”直接的指出了清政府的无知与愚昧,极强的表现出对清朝的讽刺,“崩溃则”表现出清政府的灭亡是无可避免的是不可逆转的。
《天朝的崩溃》一书先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除了从gdp意以外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再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看表面是鸦片引起的,但其根本可以从读者一句十分凝练的话得出: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西方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其次,它围绕一些晚清时期我们所认为的汉奸及英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琦善、奕山、牛鉴之流是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如果把鸦片战争搬上京戏的戏台,他们必是曹操般的大白脸。而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则是一个个正气凛然的名字,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一派全民族上下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的架势。鸦片战争会失败,败在昏聩的皇帝、腐朽的社会制度、无耻的卖国贼。如果……历史必将改写。这是我们从课本里学到的鸦片战争史。
。关天培、林则徐的红脸,奕山、琦善的白脸,其实是经过后人的描画,是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认识而特别实施的愚民教育的一种。关天培自己未必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更多的可能是坚守了职位的本份;林则徐不一定是了解了世界局势因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御敌方略,更多的可能是坚持为官操守维护天朝体统,或者说林则徐的真实人物性格,只不过是一个被清政府官场蒙蔽的普通官员罢了;奕山、琦善都曾是主战派,惜命、爱官的毛病是有的,但要说他们都为一己之私欲卖国求荣恐怕有失公允;连道光这个老皇帝,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眼界不高、谋略不深都是有的,但国是他自己的,总谈不上自己出卖自己。我们一直推崇的爱国派实力未必弱,被唾弃的投降派声音未必强;爱国派其实是主战派,投降派其实是主和派,更大的差异来自意见的不同;爱国派的立场未必是爱国,投降派的背景并非是卖国;真照爱国派的主张打下去,可能全璧江山都失与敌手。
之后,此书又对《南京条约》及其后续各种条约的签订过程与其后果进行描述,其中有一个令现代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细节。在虎门签定的《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等条款,并不象历史书上说的是英国政府强迫订立的,而是主和的官员自己追着英军要签一个对清政府有利的补充协议的结果,自己把英国人本来没有提出的要求拱手送人,人家当然受之不却。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例如领事裁判权的问题,他们要求“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商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因为“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民、“夷”纠纷而不引发衅端,成为其心头大患。为了简单明了且一劳永逸地解决此难题,干脆将对英人的审判权主动拱手予英方。”
而对于三元里抗英斗争,从书中列举的材料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正牌的历史书上写着,老百姓是多么的爱国,英勇杀敌。
事实上是,当清军和英军在珠江上激战时,很多老百姓木然的在岸上围观。
老百姓和英军开战,因为英国人挖了他们祖坟,QJ了他们的女人。
战果也由击毙数人,被夸大至数百人,而击毙的所谓英军头目,更是为了邀赏而进行的谎报。而后来的以讹传讹既是受了当时各级官员出于各种目的谎报的错误信息诱导,同时也是后期革命斗争宣传实际需要的结果。
历史的真实就是这么让人失望的,但这就是历史。
。。。
读完《天朝的崩溃》我在想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说法和今天的中国面临全球化、地球村的现状有什么不同?我们引进无数条相似的生产线,和他们照着西洋图示造炮有什么不同?我们牺牲环境、牺牲信仰发展生产力,和他们主张西学为体、中学没用有什么不同?我们口口声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他们按天朝方式办外交有什么不同?
我在想历史到底该怎么写?怎么读?
作者强调指出,“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一切出于“愤恨”、“不服输”或其他目的而对历史进行的“神话”或“鬼话”的实践,已经超越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只能白白浪费历史的宝贵财富。
对历史真相的执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可惜49年后中国的历史学界到今天,才开始多一点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而60、70、80,乃至90年代的大众都被迫长期戴上一副政治正确的眼镜,取下眼镜来,竟还觉得眩晕、慌张,对历史真相,恐怕非有点执著的精神不可。
历史演变轨迹的呈现。我们从小的历史课说:人类社会必经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而真实情况确实:要放宽历史的视野,大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
:“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书中作者用黑体字写到,我也用此来结尾吧!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读书报告 读完茅海建老师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之后,第一感觉是书写得很好看,少了历史专业书的那种枯燥,有一种非一口气看完就不罢休的......
拨开迷雾看历史------《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还原史实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茅海建先生他的成名作《天朝的崩溃》分析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朝廷中投......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2000字原创: 将离这是一本读来颇为厚重的书,不仅指近六百页扎实的史料考证和客观的人物分析,更是指茅海建先生在书中所提出的思考。在读的过程中稍有感触,......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201011010107丁力对于鸦片战争,我们一般所了解的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么两三页纸的内容,大致包括禁烟运动、琦善等的卖国活动、关天培等的以身殉国、三元里抗......
虚伪的脸谱——读《天朝的崩溃》有感尽管《天朝的崩溃》是老师强烈推荐书籍,并咱们必须完成读后感。但是,一翻开书,便犹如着了魔法,爱不释手、无法停止,所以,才短短十几天,我便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