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材料_考试教育学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7 23:19: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教育学考试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考试教育学”。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四、论述题(共15分)

五、分析题(共15分)

复习材料:

“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杜威的观点。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的观点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一般来说,在教学进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李小林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的反映,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道德意志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

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发展过程。

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

《大教学论》是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著作。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课程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的总和。

我国中小学的三类课程文件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教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能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措施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教育机智。

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观点被称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忽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是班集体组织建立的首要原则。

一般来说,在学期、学年或教程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无目的论。教学过程包含的三对基本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智能和个性之间的矛盾。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获得适宜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直观性原则。

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既有意识有计划的,又无意识无计划的学校课程,也称“潜在课程”,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包括学校建筑、校园文化、人际情境等。隐性课程是课程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问题。

情境教学法——是特级教师李吉林创造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和情绪,进行感情熏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验和记忆,有效进行学习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启发讲授、走出情境四个环节。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为教育对象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是指向未来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

学校教育——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客观世界是与智能、体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个性的形成相伴而行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为什么说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本身具有能动性;

2、其存在具必然性;

3、有自身质的规定及规律;

4、有历史继承性;

5、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6、教育会产生负效果,有负价值。

请说明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请简要说明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

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

2、榜样示范法,用具体典型的正面形象教育影响学生;

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气氛和作风的教育因素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

4、修养指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意志信念,引导学生自我认识;

5、实际锻炼法,通过实践活动把道德认识付诸行动,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6、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控制其思想品德发展方向。

请回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之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之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

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5、综合,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6、评价,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

1、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培养人的活动。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要求,主导儿童发展的方向与进程。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育是自觉影响人的因素,它可以对环境进行调节选择。

3、教育活动是通过训练有素的教师进行的。

论述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教师必须擅于启发诱导,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思维的主动性调动起来,1、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课堂资源

3、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形态分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讨论法——

主体性分类 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教学对话,课堂讨论,集体讨论,集体思考

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以师生群体行为为主体的策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个体自我互动。

1、课堂教学互动策略课堂交流策略——发问技巧、讨论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教师与学生在问答中进行交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1)启发式原则

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任何学习活动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而启发的标志在于,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启发式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是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深刻阐述。

(4)教学相长原则

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在现代意义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动态的信息互动,通过这种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对提问的学生加以肯定。

(2)循序渐进原则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教学原则,主张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这条原则事实上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先前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等彼此之间毕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的“教”毕竟是为了学生的“学会”,而学生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的效果。因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5)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知识的广度、难度和教学的进度

讲授法

土地中的一些特殊气味是由土壤中常见的天蓝色链霉茁产生的化学物质土臭味素所发出的。他们发现的这种基因能使链霉菌分泌出土臭味素,形成新翻土地的气味,骆驼灵敏的鼻子能够嗅到这种气味,由于沙漠中有水源的土壤才会滋生各种菌类,并形成这种气味,因此骆驼循着气味便可以找到水源

论述题

请看以下的教学案例:

在一节美术课上,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归结出画公鸡的7点要素:冠、嘴、颈、尾、脚、翅。接着老师让4位同学上黑板画出4

种不同的图形,由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在这4个不规则的图形上添加几笔,画出了栩栩如生的4只公鸡。这使同学们为之一振,大大减少了对画公鸡的畏难情绪,都想一试身手。于是,教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自己动手画公鸡。在观察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位学生画得不像,而是不时地对画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好的鸡剪下来,贴到黑板上一张画有养鸡场的大铅笔画纸上。尽管画的质量不很高,但画的鸡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十分漂亮的作品。最后,教师还别具匠心地设计出用铅笔和纸篓做成的立体鸡,背上开了一个洞,要学生变废为宝,把剪下的碎纸片揉成颗粒作为饲料喂鸡。学生们争先恐后,一会儿教室就变得干干净净了。

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分析上面的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分析这位教师在这堂课中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要获得知识,又要增长智慧和才能,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教师应当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的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分析题

请阅读以下短文,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对学校教育的状况畅所欲言,提倡以原创观点做答。

阳光的声音

老师破天荒布置了一篇自由作文。

孩子高兴极了。想:终于可以摆脱讨厌的命题作文,写写自己心里的东西了。他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阳光暖暖地照着,想啊想,然后一跃而起,一篇很满意,甚至是很得意的文章便跃然纸上——《阳光的声音》。

孩子满怀信心地把作文交了上去,然后陷入了无尽的期待。

作文本发下来了。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孩子竟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老师在作文后面批了一个大大的“差”字。

老师说:“可笑!阳光怎么会有声音呢?!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写了,要扣分的!”

孩子觉得很委屈,也很难过。

那个“差”字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魔鬼,时时出现在他的梦里。

几年以后,老师还是老师,孩子还是学生。只不过孩子长大了一些,成了老师家长眼中公认的好孩子。再也不会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了。

一天的阅读欣赏课上,老师讲解的一位著名作家的文章里有一句:我听见了阳光的声音。

老师滔滔不绝地分析着这句话多么的优美,多么的富有哲理。可孩子一句也听不进去。

孩子望了一眼窗外刺眼的阳光,想:阳光怎么会有声音呢?

想到这,他冷冷地笑了。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2010年4月6日B5版,作者:guoxining2009)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

学生中心说

因材施教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学生评价: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克服标准化的弊端,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强调多元评价。注重评价的多种维度,多种方法。

教育学考试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从形式上看,学校教育经过了从 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 教育的过程。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

学前教育教育学考试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学前教育专业11级《普通教育学》试题(B卷)(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试卷类别: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单......

教育学考试选题

教育学考试选题一、单选题1、( C )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A、赫尔巴特 B、罗杰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2、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C )。A、奥苏贝尔 B、......

教育学考试要点

教育学的考试要点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区别: 1.教育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两大形态、四个阶段。 两大形态: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一、教育是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而言之,教育是人际关系、人的发展、社会实践三者的统一。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

下载教育学考试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考试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