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太兴小学 苏敏
一、教材分析。
1、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很宽敞,孔隙较窄小,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内洞一团漆黑”,靠“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才看清楚洞内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点名双龙洞名称的来历;其次是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最后通过比较,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如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地写出窄小的特点。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2、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4、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精读感悟法、评价激励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6、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二、预习提纲
导语:“金华”位于浙江中部。在金华城外有一座著名的金华山,那里的溶洞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双龙洞,想知道“双龙洞”因何得名吗?快去文中找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浙江 油桐 一簇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水源 明艳 孔隙 仰卧 石钟乳 盘曲而上 或浓或淡 突兀森郁 变化多端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既干净又漂亮。
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并组词)。转 调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写在课本上)盘曲而上 突兀森郁 变化多端 仰卧 蜿蜒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作者是按照 —— —— —— —— 游览的先后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读第4自然段,想想外洞的特点是什么?再读6、7自然段,想想内洞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也可在旁边做下批注。
(3)“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联系上下文说说“怎样小的小船呢?”这句话
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具体说明了(。)8.收集一些溶洞的照片,并了解其成因。
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成果展示。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共同欣赏了江南美景,桂林山水的秀丽,今天我们继续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来到位于浙江金华城外著名的金华山,那里的溶洞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双龙洞。
2、朗读欣赏。
3、词语展示。
4、学习展示。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课件出示)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二)、学法引领、掌握技巧。指导学习课文2——3段。
1、读一读2、3自然段找一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在一旁写批注。
2、作者沿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画一画它们的名字吧。
3、感悟句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4、跟随叶圣陶爷爷欣赏了一路风光,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叶圣陶爷爷对眼前美景的感受?明艳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a、想一想这句话写出了溪流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溪流的?(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溪水的形态和声音的变化。)
b、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c、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把课文的四到六自然段读一读在文中画出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成果展示: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很宽。像桥洞似的。
外洞:宽敞。作比较和列数字(结合具体的语句)孔隙:窄小。老师可做重点的指导。
内洞:黑、奇、大。(昏暗,比外洞大,有石笋和石钟乳奇特的景观。)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作比较,说感觉等手法)重点引导:
a、孔隙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进入孔隙的工具:
船独特的进出方式: 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 仰卧的姿势:
通过孔隙时的感觉:
b、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
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全班同学纷纷举手。
出示句式:你瞧,那石钟乳(石笋)有的像,; 有的像,;有的像,……
(四)、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1、写作上语言优美: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把双龙洞内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2、写作线索明确:课文按两条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的流经路线,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3、老师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阅读《北戴河海滨漫步》,写下自己的感受。2、阅读《壮丽山河》语文主题丛书的相关文章。
五、教学总结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在学生欣赏双龙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到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因此,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如此神奇的景象,你能用优美的或有趣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把双龙洞介绍给更多的人吗?”学生兴致高昂,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想象和创作。在这一个写的训练中,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对文本的感悟,因为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内洞的神奇,又感受到当时作者那种惊叹的心情,更把所学过的一些写作知识运用其中,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
4.记金华的双龙洞榆社县郝北中心校周改平[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