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广义: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换取雇主所提供报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中义: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狭义: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p270-272(理解)
(一)劳动法律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三)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劳动法律事实:
1、劳动法律行为。
2、劳动法律事件。
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2、劳动关系多元化。
3、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4、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
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物质利益原则内容为:1.物质利益激励机制;2.平衡机制;3.调节机制;4.约束机制。
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本身是一种利益激励机制;合同制同时也是一种利益平衡、调节,约束机制;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1.劳动法律法规;2.劳动合同;3.集体合同;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
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基本特点: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集体合同制度
1.集体合同:是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有没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可分为基本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等。
2..集体合同的特征:除具有一般协义的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外,还包括以下特点:
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内容不同。
3、功能不同。
4、法律效力不同。
4.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5.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6.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主件和附件;(二)集体合同的期限:定期合同,1~3年
(三)集体合同的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
2、一般性规定。
3、过渡性规定。
4、其他规定。
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二)协商集体合同(20内以书面形式回应):(1.协商准备;2.协商会议;3.通过签字)(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10天内)(四)审核期限和生效(15天内)
(五)集体合同的公布
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一)集体合同的履行(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原则)
(二)履行的监督检查(三)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2.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
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
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2、劳动纪律/6个规则/4个要求
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2个
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4个。
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6、其他制度。
4.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
1、职工参与。
2、正式公布。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
2、审议通过权。
3、审议决定权。
4、评议监督权。
5、推荐选举权。)
2.平等协商制度与集体协商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目的不同。
3、程序不同。
4、内容不同。
5、法律效力不同。
6、法律依据不同。
3.信息沟通制度:(一)纵向信息沟通(1、下向沟通。
2、上向沟通)(二)横向信息沟通
(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
2、汇总报表。
3、正式通报。
4、例会制度)
4.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一)薪酬(二)工作(三)晋升(四)管理(五)环境
5.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一)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二)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三)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四)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五)增强企业凝聚力
6.员工满意度调查:
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3、确定调查方法:(1.目标型调查法(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2.描述型调查方法。)
4、确定调查组
5、调查结果分析
7.降低沟通障碍和干扰:
1、促进合作的心理状态实现沟通。
2、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
1.工作时间形式:
1、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
2、作业时间;
3、中断时间;
4、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5、间歇时间等。
2.工作时间的种类:(一)标准工作时间;(二)计件工作时间;(三)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四)不定时工作时间;
(五)缩短工作时间。
3.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
1、条件限制。
2、时间限制。
3、延长工作时间。
4、人员限制。
4.最低工资的含义: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
1、比重法。
2、恩格尔系数法。
5.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
1、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
3、按时支付。
4、全额支付。
6.新员工实行三级安全卫生教育:
1、组织入厂教育;
2、组织车间教育;
3、组织班组教育。
7.工伤医疗期待遇:
1、医疗待遇。
2、工伤津贴。
基础知识
一、劳动经济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其一,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3.劳动力市场: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
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
2、供给有无限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同期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劳动力需求:1.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2.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有无限弹性;
3、单位需求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p1
2其一指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其二指分析方法。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p1
4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二、工资形式p1
5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一)基本工资
1、工资率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二)福利
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征:
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p18
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
二、失业及其类型p20
在形成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p
21(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
21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
3(一)政府支出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p2
4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入其作用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劳动关系一、对法国大罢工的浅析对三次罢工的对比分析1.时间:1968年5月13日罢工原因:改革教育制度持续时间:一个月结果:成功解决对策:政府允诺实行教育改革2.时间:2007年罢工原因:......
13、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1)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劳动关系 一定差别(2)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
一、概念:(一)、P2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是指在实践劳动过程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生产资料,并由两者结合进行生......
第一章 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或者以定量形式所作出的统一规定。按表现形式分为法规类劳动标准、技术类劳动标准、规范类劳动标准,按层次分为国家级劳动......
劳动关系管理一、名词解释1、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2、劳动关系争议:劳动关系双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