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温馨班集体研究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用爱构建和谐班集体”。
构建和谐、温馨班集体的实践研究方案
德阳市旌阳区西街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 关系21 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可见, 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了社会和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创新型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小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勇于承担集体责任的意识需要一个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让学生受到正面的引导带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目前我们在班集体建设上面临的问题是:现在的学生什么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只想别人爱自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也不懂如何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如何让这些学生融入班集体,形成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气氛值得研究。前期探索
学校在班集体建设上重视班级常规管理,对清洁、纪律、两操、班级活动、比赛等重视较多,而忽略了通过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气氛来促进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通过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寻找适合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各种途径,探索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的界定 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温馨班级”是指一种民主、幽雅、温馨、和谐,高品位的育人环境,不仅仅是温馨、舒适的硬环境(班级布置)建设,更主要的是温馨和谐的软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文化等)建设。
构建和谐温馨班集体实践研究是指:探索适合构建和谐温馨班集体的种种有效方式,培养民主、幽雅、温馨、和谐,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包括硬环境(班级布置)建设,软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文化等)建设。
三、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主要在西街小学一二年级共四个班中进行。有学生样本300余名。
(二)研究的内容
1、探索在通过常规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
2、探索如何通过主题活动,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逐步形成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气氛。
3、探索如何通过师生交流,总结提炼班集体建设的经验。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
四、课题研究方法
1. 调查分析法。在对西街小学不同班集体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总结了解构建和谐温馨班集体的效果,分析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变化情况,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 文献研究法。我们将通过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搜集、整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3.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培养个体的长期观察,分析比较对象在培养的不同时期个人素质变化,来了解培养的效果,为课题的再研究提供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4、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寻找和谐温馨班集体的有效途径,让行动者参与研究,使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具体情况的掌握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各种培养途径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五、课题研究机构
(一)课题顾问组
袁盛德党绥丽崔晓明朱秉学杨晓梅
(二)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玉兰
(三)课题研究小组
组员:邱钦菊女小学高级教师四一班班主任
向琼女小学高级教师二一班班主任
吉晓玲女小学一级教师二一班副班主任
邱钦玉女小学一级教师一三班副班主任
六、课题实施的步骤
根据本课题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本课题的实施周期为2年即(2009年12月——2011年12月)
1、设计申报阶段(2009.12-2010.2)
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相应的资料整理。
2、启动运行阶段(2010.3——2010年5月)
宣传动员.问卷调查,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的调查.3、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制订各自具体研究计划,按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修正方案。在此阶段,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通过主题活动,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逐步形成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气氛。通过师生交流,总结提炼班集体建设的经验。,4、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1月——2011年8月)
将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其它班进行推广应用,并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总结推广的经验。撰写报告。
5、结题鉴定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反馈评价,经验总结,理论提升,接受课题组的评估验收。阶段成果: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教师论文集,学生科学素养成果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我们树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良好公民的思想,以便使这些公民拥有更好的思想,更高的素质。
(二)队伍保障:我组参研人员思想高度统一,目标一致,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一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能认真而有效的工作。
(三)资源保障:我们拥有参研的四个班级。学校校报,黑板报,各种宣传栏都可以提供宣传阵地。学校有校园网也可供教师和学生查找资料,寻找各种信息,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保证。
(四)经费保障:学校对课题研究十分重视,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的研究的奖励,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八、预期成果
(一)“温馨班级”师德为先
1.教师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名同学,并教育学生用学习的态度,向榜样同学靠拢,用帮助的方式向后进同学伸出援手,做到真诚互助。
2.教育学生学会真心交往和坦诚沟通,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帮助每一位同学,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建设“温馨班级”的课堂教学环境。
⑴面对学生:给学生的微笑和鼓励多一点。
⑵学习指导: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具体一点。
⑶课堂教学: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
⑷个性发展:让学生灵活支配,参与活动的时间多一点。
(二)“温馨班级”心理环境
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教师用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产生良好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有时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之妙,可以达到教学教育最优化的有效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心理安全温暖的港湾。
(三)“温馨班级”环境建设
“温馨班级”创建的初步目标是建立“温馨教室”。“温馨教室”不仅是环境布置得温馨,更使同学们和老师的心灵感到温馨。让每一个生活、学习、工作在其中的人,甚至走近它的人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家的感觉,家的温馨。
1.教室布置主题鲜明(主题内容要求思想健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且具有教育意义。)
2.整体配置(整洁美观、和谐统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充分体现班级个性。)
3.教室“文化墙”(设计醒目、美观、内容有针对性、实效性、有一定创造性。)
4.教室的绿色氛围(绿色植物要易养、精致、放置安全。)
5.教室整洁(课桌椅、劳动工具摆放整齐、不乱涂乱画)
6.各种张贴、悬挂物要求端正,也要注意高矮适中,还必须牢固结实,稳妥安全。
参考栏目:(根据班级不同情况自主设定)
1.“公告栏”(在这里写上每个星期班级的事情及学校通知)
2.“学习园地”(设计有新意、布局精巧)
3.“表彰栏”(定期公布学校、班级评比获奖的人或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班务栏”(班纪、班规、班级奋斗目标等要体现班级特点)
5.“成长栏”(贴上进步同学的照片及其成长箴言)
(四)“温馨班级”主题教育
1.班级文化的构建与制度的建立
要对以往较为零散的班级元素进行完善,使每一个班级都拥有培养独特班级文化的土壤,使班级文化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以班级制度为抓手,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级文化活动的深层发展。
2.德育主题的渗透落实
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使班级在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时,班级学生能处于无戒备状态,消除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心甘情愿地接受,并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思绪活跃,情绪亢奋,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应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根据实行情况,利用一切可能教育的时间(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
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生活化德育教育。生活化德育就是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树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建立温馨和谐班级中要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具体化、层次化,甚至帮助学生制定达到即定学习目标的步骤。并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坚持力。
5.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
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且更趋紧张,人际间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交往问题,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协调做好人际关系培养准备工作。
6.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充裕,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新问题,因此要积极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以勤奋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方式生活,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九、预期效果
1、通过良好的班风熏陶,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促进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学生以独特而丰富的个性融入班集体,通过学会关爱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而使班集体充满和谐和温馨。
2、老师以爱拥抱每一名孩子,必然在每一名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3、通过良好的班风熏陶,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促进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学生以独特而丰富的个性融入班集体,通过学会关爱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而使班集体充满和谐和温馨。
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一、确定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方向,是构建良好的班风,形成班级和谐的基础。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
构建和谐班集体之我见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健全人格,善待他人,在心情舒畅的环......
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班级体【内容摘要】以学生为本,践行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以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谐的师生和家长关系,以健全的班规和激励机制、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构建和谐的......
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如何构建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的班级,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班级作为学 校基本的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从创建和谐的班级做起。......
浅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发展的人的推动,而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的教育来塑造, 和谐的教育由和谐的校园及班集体来体现,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