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材料_教育学复习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6:13: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教育学复习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复习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进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19世纪(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认为动物及也存在教育。

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将模仿视为教育的途径之一。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生产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其社会根据。是我国多数教育学者认可的观点

1)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爵

它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包括:经验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主动作业论、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强调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学校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3)后现代课程主义论

代表人物:车里霍尔姆斯(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多尔(建构性后现代课程理论)奥利弗(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点:○1课程目标的灵活性○2课程是师生进行解构和建构的文本○3课程理论的综合化

二、课程类型及及其结构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杜威)。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德)哈尔尼斯、核心课程(齐勒)

三、课程设计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泰勒模式)

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评价教育经验 2)过程模式:斯滕豪斯

内容:○

1课程开发的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并提供实施“过程原则” ○ 2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

3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即研究者”

四、课程设计的原则

1)吸各种课程理论的中合理成分的原则 2)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3)系统原则 4)多元主题合作原则

5)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6)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7)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流派:1913年,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标志着行文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代表):

教学目标: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并对反应进行不断的强化。教学过程:提供简化的、控制的教学环境。提供层次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教育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程序教学方法:直线式程序,分支式程序 2)认知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

1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日解决的开放式环境

2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学科“基本结构”的课程内容 :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内容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发现”

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4)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

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代表人物:罗杰斯

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理想: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的“完整的人” 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指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自己讨论决定,学生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个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活动有学生自己发现自行组织。步骤:创设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整合。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额,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行动;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二、教学原则: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的所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指导原理

三、教学原则(材料分析)的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4、启发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

四、教学设计的概念: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施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第八章:教学实践

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而采用的叫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授 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由一个教师教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定学习年限和教学时数,不分年级、学科、年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特点: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习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群体教学制:指由数名教师向一群年龄和程度不同的学生授课,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没有固定的班级、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

班级教学制度: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成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的班级,由教师集体授课 贝尔--兰喀斯特志(导生制):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想把教学内容交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英国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额过程中)道尔顿制:(赫斯特)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由学生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在各作业室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 温纳特卡制:(华虚鹏)将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社会知识与社会意识 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开放课堂制:强调学生个性、兴趣需要、不分年级和能力。学生自由组合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

合作学习制:把班级分为由2--6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成员组成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钻研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书” 2)了解教学对象,做到“目中有人”(要体现预设与生成;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体现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差异性)

3)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手中有法” 4)拟定教学计划,做到“胸中有数”

四、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第九章德育理论

一、1西方社会 于18世纪后半叶最早由康德提出“德育”概念,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用过“德育”一词 ○2德育成为普遍使用的概念归功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论》把德育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

二、德育的含义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i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 第十章:德育实践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柯尔伯格)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两难法(引入性提问、深入性提问)

二、体量模式:(麦克菲尔)坦诚、关心。友好。(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和关心)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在交往和互相作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关系称为师生关系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教师应该做的努力:

1、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2、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树立教师的人格和威信

3、研究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4、善于倾听,胸怀满腔的教育爱

5、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师生合法权利。学生应该做的努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其他方面应该做的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教育。

三、教育管理的概念:是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教育法规,实现培养目标,面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教育学 复习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

历史教育学复习

历史教育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历史教育目标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简而言之,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在其主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包含四个要......

教育学 复习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量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2、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身......

学前教育学复习

学前教育复习学前教育学复习填空&辨析1教育分段:胎儿期、新生儿期(0-28天)、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或0-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学龄晚期.2儿童观的形态:......

音乐教育学复习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1、音乐教育学名词解释音乐教育学是由音乐学和教育学结合而成的学科。揭示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的是音......

下载教育学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复习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