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2 08:07: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来欣赏,语文教案-《卜算子》教案。

(配画外音:一树树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盛开,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娇艳。)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卜算子》教案》。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练习背诵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自己读。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2篇:《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景、情、法”三字鉴赏法学习这首词。

2、引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节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关于梅花,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和倾情。例如 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黄蘖niè禅师《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王安石《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些诗句中,梅花被赋予了傲寒独放、冰清玉洁、敢为天下先的品格。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医生酷爱梅花,他的一首《卜算子 咏梅》被后人誉为咏梅词中的绝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之。

二、教学内容

1、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

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听录音感知这首词

3、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4、诵读,点拨,赏析

第一、“景”字诀。

① 词的上阕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或者说哪些词语可以点明梅花生活的环境?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② 这些词语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第二、“情”字诀。

③词的上阕,描写梅花凄惨阴沉的生活环境,就像 一个要走向生命尽头的人一样,非常地悲观和孤独。但是,在词的下阕我们却能读出除此之外的梅花真正的品格。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

明确:体现了梅花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表达了一种傲然骨气,但是也表达了一种现实无奈。

④无奈中自己还觉得怎么样?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有人说这叫什么?

明确: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 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

这种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第三、“法”字诀

⑤古人说过“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看来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这首词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和群芳妒的生活环境,烘托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

教育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要有这样的高尚品格,要对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5、背诵并默写《卜算子

咏梅》

三、作业 :比较阅读陆游、毛泽东同名词《卜算子

咏梅》中景、情的异同。

(一)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二)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第3篇: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陆游生平,熟悉作者的写作背景。

品读字句,赏析诗词。

2、过程与方法

师生品读,分组探讨,共同解决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借梅花表达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通过字句的分析理解文本。

2、难点:作者借写梅花表达自己的志趣和节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梅的古诗词呢?学生回答,如: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等。教师进一步提到《卜算子 咏梅》(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卜算子 咏梅教案

卜算子 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的.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

.《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1

【教学内容】《卜算子 咏梅》----南宋陆游

【执 教 人】裕安区狮子岗乡査婆店小学 陈 俊

【教学时间】二00九年五月六日上午

【教学目标】

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 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写字导入

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 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

2、板书“梅”。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

二、朗读指导

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卜算子·咏梅》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卜算子·咏梅》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