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选举年拉美政坛将进一步向左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政治左转对谁有益”。
2006年:拉美选举年拉美政坛将进一步向左转
2006年:10个拉美国家举行大选
2005年岁末,地处安第斯山区的玻利维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2月18日,带有左翼色彩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和印第安古柯种植者协会的领导人埃沃·莫拉莱斯在大选中以53.74%的绝对多数票(据官方最终统计数)当选总统,并将于2006年1月22日正式就任总统。在就任总统前,莫拉莱斯以当选总统身份出访古巴、委内瑞拉、西班牙、法国、比利时、荷兰、中国、南非和巴西等国。
2006年是拉美选举年,从1月智利第二轮总统选举到12月委内瑞拉大选,将有10个国家举行大选。按照大选的时间顺序,这10个国家是:智利、哥斯达黎加、海地、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等。不少拉美和美国报刊评论说,通过这一轮拉美新的选举浪潮,拉美政坛很可能会进一步向左转。拉美政治形势的这一新动向值得予以关注。下面对上述国家的选举作一些分析和预测。
智利 1月15日举行第二轮大选,在第一轮得票居首位的社会党候选人米切尔·巴切莱特与得票居第二位的右翼民族革新党候选人塞巴斯蒂安·皮涅拉进行角逐,巴切莱特最终胜出。智利共产党号召其党员在第二轮投票时支持巴切莱特。巴切莱特上台后,将执行中左政策。
哥斯达黎加 2月5日举行大选,据最新民意测验,前总统、198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民族解放党候选人奥斯卡·阿里亚斯最有可能当选总统。他虽不属于左派,但主张多边外交,曾谴责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海地 大选日期先后4次推迟,最初定在去年11月13日,最后改在今年1月8日举行,后又再次推迟,现尚未确定日期。1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海地在2月份举行大选。
秘鲁 4月9日举行大选。据2005年12月11日公布的民意测验结果,居首位的是右翼全国团结选举联盟候选人洛德斯·弗洛雷斯,其支持率为23%,奉行民众主义主张的秘鲁民族主义党主席奥兰塔·乌马拉支持率上升到22%,接近弗洛雷斯。舆论认为,乌马拉有可能在大选中异军突起。由于在第一轮选举中很难有人获绝对多数选票,所以,还需举行第二轮选举才能产生新总统。乌马拉曾任中校,2000年曾发动兵变,企图推翻当时的藤森政府,兵变失败后被捕入狱,2001年初藤森下台后被赦免,后先后出任驻法国、韩国武官,2005年退出军职从政。他的经历与委内瑞拉查韦斯相似,他与查韦斯关系密切,2006年1月初,乌马拉访问委内瑞拉,同查韦斯和正在委内瑞拉访问的莫拉莱斯会晤,查韦斯称赞乌马拉坚持民族主义、收复国家主权和本国自然资源、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区的主张。
哥伦比亚 哥议会于2004年12月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国总统任期届满后可以经过选举再担任一届。这一修正案的通过,使现总统、“哥伦比亚第一”党领导人阿尔瓦洛·乌里韦可以在2006年5月的大选中再次参加竞选,谋求连任。从目前民意测验情况来看,乌里韦获胜的可能性很大。乌里韦与美国关系密切,哥伦比亚是获得美国援助最多的拉美国家,是美国在拉美为数不多的可靠的盟友之一。
墨西哥 墨西哥大选是拉美和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关心的重点是:曾连续执政71年的革命制度党能否东山再起?左翼的民主革命党能否改写墨西哥的历史?7月2日将举行6年一度的大选。目前墨西哥三大政党均已推举出候选人,执政的国家行动党推举前能源部长费利佩·卡尔德隆为候选人;革命制度党推举党的主席罗伯托·马德拉索为候选人,该党将与墨西哥绿色生态党结盟参加竞选;民主革命党推举墨西哥市前市长、该党前主席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为候选人,该党将与劳工党等组成选举联盟参加竞选。据最新民意测验结果,奥夫拉多尔的支持率为50%。奥夫拉多尔在任墨西哥市长的4年多时间里,注重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社会福利,加强市政建设,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因此,奥夫拉多尔当选的可能性很大。
巴西 10月1日将举行4年一度的大选。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达席尔瓦自2003年年初执政以来,劳工党政府的社会政策如“零饥饿计划”“第一就业计划”“家庭救助计划”等已取得初步成效;巴西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和发展,2005年12月巴西提前偿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5亿美元的外债,今年1月巴西还将提前偿还欠巴黎俱乐部26亿美元的外债和欠联合国的1.35亿美元的外债;在外交方面,卢拉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明显地提升了巴西在拉美和世界中的地位。然而,2005年6月以来,劳工党党内和政府内屡屡曝光的腐败丑闻使劳工党和政府的威信下降。迄今为止,卢拉尚未就他是否参加下届总统的竞选明确表态。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劳工党领导的改选和政府内阁成员的调整,劳工党和政府的威信有所恢复,卢拉有可能再度竞选总统并有可能连任。
厄瓜多尔 10月(具体日期未定)厄瓜多尔将举行大选。2005年4月,厄瓜多尔发生政治危机,总统卢西奥·古铁雷斯被议会解除职务,流亡国外,由副总统阿尔弗莱多·帕拉西奥斯接任总统,任期至2007年1月15日。目前,据民意测验结果,支持率最高的是社会主义党主席、前副总统莱昂·罗尔多斯。如罗尔多斯当选总统,他将执行温和左派的政策。
尼加拉瓜 11月5日将举行大选,前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领导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桑解阵)很有可能在大选中获胜。奥尔特加曾在1979~1990年执政,1990年在大选中失败,后曾3次竞选总统,均遭失败。但他领导的桑解阵一直是尼加拉瓜第一大党。如今的桑解阵的主张已与原执政时有很大区别。
委内瑞拉 12月3日将举行大选,由于以第五共和国运动为主的执政联盟在去年12月4日的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因此,现总统查韦斯很可能再次当选总统。
2006年:拉美政坛将进一步向左转
同10年前相比,如今拉美的政坛已发生重大变化,拉美的左翼和中左势力保持上升趋势。社会主义的古巴已不再在拉美感到孤立,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巴西的卢拉、阿根廷的基什内尔、乌拉圭的塔瓦雷·巴斯克斯、巴拿马的马丁·托里霍斯等拉美左翼和中左政府同古巴保持良好关系。刚刚当选总统的玻利维亚莫拉莱斯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古巴,接着又访问了委内瑞拉。从上述预测来看,今年拉美地区有可能再出现几个左翼政府,拉美政坛将进一步向左转。
拉美政坛进一步向左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拉美国家对于美国提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反思;另一个原因是“9·11”事件后美国海外政策的重心转移到中东和反恐,对拉美的发展不重视、不关心;第三个原因是大多数拉美国家反对或不支持美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因此,美国《新先驱报》惊呼:2005年是美国在拉美影响越来越缩小的一年。美国在拉美的忠实盟友越来越少,只剩下二、三个国家了。巴西通讯社一篇题为《拉美在继续向左转吗?》的评论认为,拉美的“左翼化”使美国感到惶惶不安。
无论是查韦斯的“新社会主义”和“玻利瓦尔美洲替代方案”,卢拉推行的务实的经济社会政策,还是莫拉莱斯将自然资源国有化的承诺,这些都是对美国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美洲自由贸易区倡议的反思和回击,尽管美国可能会感到它的“后院” 越来越不安宁,但这恰恰是反映了拉美的民意,说明拉美国家正在积极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然而,应该看到拉美新左翼已与历史上的左翼的主张有很大不同,拉美新左翼在执政后的政策会比较务实,以保持政局和经济的稳定;在对外关系方面,尽管拉美新左翼政府同美国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它们仍会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这是因为拉美与美国的经济往来密切,目前美国是拉美最大的投资国,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占拉美外资总额的56%;美国是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占拉美进口总额的43%,占拉美出口总额的55%;美国还是拉美最大的债主。拉美左翼政府会重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莫拉莱斯在当选总统后首次出访的国家中包括中国就是一个例证。
拉美所《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组 执笔人:徐世澄
真相 | 美国插手拉美领土争端的真面目南美洲国家联盟回顾历史,美国政府以所谓“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门罗主义为借口,屡屡插手包括领土争端在内的拉美事务,甚至撕下面纱强占......
在拉美,政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人们由于司空见惯,因此发生了政变,也不会紧张骚动,街上仍平平静静。政变对于一般的商业几乎没有影响,只有牵涉到政府的交易,才产生影响。和处事敏捷的......
拉丁美洲期末复习1 印第安人美洲土著居民的专用名词。印第安人从美洲北部移居到拉美,创造了拉美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有代表性的有玛雅文化,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文化,印......
拉美独立运动教案拉美独立运动【本节重点知识】、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大庄园、对殖民地经济的统治政策、拉美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
【本节重点知识】1、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大庄园、对殖民地经济的统治政策、拉美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外部条件);2、海地独立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