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_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59: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1)定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

狭义的教育则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他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想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纽带桥梁作用(3)教育的起源: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时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指导下形成的。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中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①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②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③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是想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古代印度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 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书为师”(补充)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教育 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 主要包含: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补充)近代教育 16世纪以后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1852年美国第一个义务教育法 3.教育的世俗化 最终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补充)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儒家文化

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一前376)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道家是主张“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6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需要提到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把人分成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著作是《政治学》。7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补充)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性思想做了新的解释,并使其哲学化。

法国 卢梭《爱弥儿》 自然是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教育。

德国 康德 《教育论》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任的自然禀性,使人人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瑞士 菲斯泰洛奇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遵循自然,对儿童施加教育必须和儿童本性一直,使其自然发展。英国 洛克 “白板说”《教育漫话》观念和知识都来之后便,人类的千差万别都是因为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为标志。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835年他又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美国教育家 杜 威《民主主义教育》 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8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特别是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将社会劳动与教育相结合。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与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

教育学精简知识要点

研究对象 发展。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的发展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本质属性教育者。......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

2011/7/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目标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要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和总结经验法。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1)社会存在决......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1.狭义教育是指()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2.教育是一种()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3.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A.......

下载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育学第一章知识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