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坛经论文3000字”。
初读坛经的心得与感想太虚大师是近代史佛教上“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其名言“人成即佛成”,开拓了暇满人身的意义,也充分说明做人和成佛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人生佛教自太虚大师开始,广为人知。但,笔者以为,早在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已经充分开掘了人生佛教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操作规范,六祖惠能倡导的直指人心的开悟见性和生活中修行的理论,包括:皈依、打坐、忏悔、修行、持戒、对经典的理解以及对佛法的弘扬等等范畴的重新阐释,在六祖惠能这里,立足于人和人生,秉承着世尊的般若思想,将佛陀的本怀浅显易懂地转译过来,切实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中,使佛法和修行变得平民化生活化,使大众容易感受到佛法的真切利益,且不为“出世”还是“入世”而苦恼,使佛法为普罗大众信受奉行,是人生佛教的先行者。
五戒十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最后无不落实于行,落实到践道之主体,而人,此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暇满人身已经具足八有暇十圆满,善用,则可以开掘无量的意义;不善用,则虚受轮回流浪生死。人都做不好,谈何成佛?六祖惠能深谙此中道理,充分肯定人人具足的佛性,立足于人,综合佛陀所说的其他经典,阐释了佛经中的各种教理以及修行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六祖法宝坛经》虽然自称“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但已经引导人去思考定与慧的关系,作为体的定与作为用的慧,是那样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虽然这种定类似南传佛法中的刹那定,不是传统中的四禅八定,但六祖针对生活中的人事环境与人心环境,不知不觉教导了深厚的世间定,也反复传授了相对解脱的方法,剔除烦恼和痛苦,令此生和此身轻安自在,不落苦痛的方法,即是皈依觉正净,安住在菩提觉性中。
六祖惠能对于衣钵相传的旧法的废除,不仅使佛法进入到一种只为法来的繁荣,更使佛教进入到一种不为法争的自由,六祖惠能开始,中国禅宗一花五叶,充分的学术自由使禅宗成为中国文化中最为璀璨耀眼的一支。
六祖惠能在猎人堆里生活了十五年,吃“荤边素(肉边菜)”来践行佛法中的慈悲精神;并收前来刺杀自己的人为徒,教以佛法,这即是真正心如虚空涵容万物;六祖惠能还以预知时日安然坐化来证明自己的修行,且预言了多少多少年后的事情,并一一应验。至今,广东南华寺,六祖真身还端然正坐,启人思考生命的不可思议和可以抵达。
六祖惠能已经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践行人生佛教思想,只是到太虚大师把“人生佛教”正式提出而已。当前社会,信任危机,信仰危机,而佛陀的本怀及历代祖师大德无不基于一种对人性和人心的极大的信任与慈悲,苦口婆心地观机逗教,乃至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令众生开示悟入宇宙人生的真相和世出世间的智慧,得真实的受用,惜乎如此忙碌而盲目的社会,太多人将身心捆绑于俗世琐事,不觉其苦不思解脱不识自心,而流浪生死徒然消耗难得的人身,给我们的心地播种了太多的杂草乱石乃至毒虫。因此,《六祖法宝坛经》中的人生佛教思想更有现代意义,更值得我们反复研习,如实奉行。
值得庆幸的是,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由印顺导师传入台湾,纵观台湾当代佛教界,法鼓山圣严法师倡导的心六伦、佛光山星云法师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慈济证严法师的八大脚印都是在殊胜的菩提心下带领大家加入社会伦理建设此生身心建设中去,不知不觉迈入“心净国土净”的行列,他受用,自受用,最终达到净化社会的作用,而台湾民众的素质也和佛法的兴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愿有更多的人重视此身,重视此生,思考和体会六祖惠能的思想与行为。
20135221城规一班宁致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坛经》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坛经》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坛经》管窥《坛经》内容颇杂,思想不连贯乃至矛盾的地方亦有所见。自敦煌本《坛经》发现后,胡适先生对其进行整理批判,力证其为弟子神会伪作,而钱穆先生则以为神会究竟是一个学......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坛经》两则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批判地......
坛经读后感在上课时,老师引用的那两首偈语----- 神秀禅师的“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禅师的“菩 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