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的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2-10-04 05:49: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坛经的读后感

佛教于词义辨析另有优长,于种种意念处境偏能体察入微.开缘说法言场面:剌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坛经读后感。佛门清静,却喜欢夸耀大场面!释者解释说,每部经要具足六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我们搞的展览,办的讲堂,这个热闹劲是否也该这么细致的向六个方向做明确努力,细节决定成败,佛教广于传承,佛无种而不断,它的传播方式值得研究。

疑问品第三我最记得住看得清的`一句叫“随所住处恒安乐”,原因是俞韫杰前两年展览时集这一句作了对联的,我当日夸赞他集得好,现在看来此语未必不是他外乡谋生中的一个自我安慰式的表述。

梁武帝选寺度僧,布施设斋,大做佛事,谁想达摩祖师会不领情,这就是专业和企业的合作,帮忙帮人没眼识,艺术家这边有苦说不出,企业主还准备受谢礼,怎么才好?!我想最好是给钱不管事,媒成则离位,但那有这样的偏宜事?“功德”与“福德”,我忽然想到赵之谦、黄士陵集中的《福德长寿》印,世人所求,福德是蹈,皇帝也不免,所以是只愿成仙不愿作佛的。祖师也太执著,分那么清干吗?效果也差。后世佛嗣就大多开方便法门,比他强多了。对照第三品,我最惭愧的是做不到对人尊敬谦下,六祖曰:“心即不轻常行善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所以亦无功德。《道德经》教义也有同样的要求,上下相敬。处于什么位置,都当态度和善,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如果做不到,从内在讲是修行不够,从结果看容易坏事,以后要好好努力。

这一品最高明的一段当是惠能许 “移西方于刹那间”,使众“目前便见”,众皆顶礼欲求一见,惠能诱惑众人显现欲望,再教训一顿,众人连羞带惊,一时摄服。

案:第四品定慧颇多辩证意味,如定慧,“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如言顿渐,“迷人渐修悟入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解说词四句颇有味,抄录如下:

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

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味。

定慧应该是目的,所以六祖往下的解说是途径——“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心不住法,道即通流”。顿教的法门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注为本”。我觉得眼前出现的是高速运行的一个环形,无头无尾,迅疾而似停滞,这不知道算不算佛的意象。

禅定六品最简明,尽管常看“禅”的一些文章,没有这一节简明“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行

《坛经》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坛经》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坛经》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坛经》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坛经读后感

坛经读后感在上课时,老师引用的那两首偈语----- 神秀禅师的“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六祖慧能禅师的“菩 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坛经》读后感

从前看的书,基本与佛教无甚直接联系,仅有的了解就基本来自课本与老师。所以纵将《坛经》看完,也只是有些模糊的感想罢了,称不上是读后感,随笔更适合。作为一个大多数国民均为无神......

《坛经》读后感

《坛经》读后感从前看的书,基本与佛教无甚直接联系,仅有的了解就基本来自课本与老师。所以纵将《坛经》看完,也只是有些模糊的感想罢了,称不上是读后感,随笔更适合。作为一个大多......

下载坛经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坛经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