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案_劝学教学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8:06: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劝学教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劝学教学案例”。

《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

二、一词多义

(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6ng,竭力,勉强)

(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如果、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与“真”相对)

(4)望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望日夜挈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昕到)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三、古今异义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四、重点虚词

1、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2、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靑于蓝

而见者远

而致千里

而绝江湖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 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因果,锲而不舍假设,如果

蟹六跪而二鳌并列,和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好像

五、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劝学》练习题

阅读第一段,完成文后练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反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A、(1)(2)不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D、(1)(2)相同,(3)(4)相同

4、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第二段,完成文后练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6、下列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金就砺则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而闻者彰

7、选出加横线字词的用法和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第三段完成文后练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强,大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练习答案

1、C2、D3、B4、(1)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练成的,但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B6、D7、A8、(1)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9、B10、D11、(1)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劝学》教学案

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劝学》 教学案(共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虚词主要是“于”“而”“焉”),了解词类活......

劝学教学案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古今通假(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

孙权劝学教学案

孙权劝学教学案《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孙权劝学》教学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劝学》一体化教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孙权劝学》教学案

《孙权劝学》教学案《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

下载劝学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劝学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劝学教学案例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