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8 07:12: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新课标四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导学生读题。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1、自学古诗诗意

(1)借助书下注释,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诗意(抓住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逐句理解)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同学们反复吟诵这首诗,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王维的心情如何?

2、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来的'?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体会吗?

3、介绍古诗背景

4、诗中的那个词最能体现王维舍不得朋友走呢?(“更”)

(1)这一“更”字表明了王维已经劝了许多次,饮了很多杯。这都表明了什么?(板书:依依惜别)

(2)这不是普通的一杯杯酒,这时一杯杯离别的酒,一杯杯友谊的酒,一杯杯祝福的酒,让我们来读这首诗,再读这首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个老朋友喝了这么多的酒,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其实,王维在送别元二的几年后就去世了,这一别是他与元二的永别,但他们的友情却万古长青,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诗吧。

6、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高适的《别董大》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教师简单介绍诗意。

(3)指导背诵。

2、展示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送别的诗。

(2)个别汇报。

六、小结

第2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及意思,学会借助字典,以意定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理解“浥”“更尽”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渲染学习法 对话交流学习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小诗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有一首清新的小诗送给大家,谁想为大家读一读?

(配乐)

爱之歌

爱是阳光,给人温暖;

爱是鲜花,给人芬芳;

爱是雨露,滋润万物;

爱是火炬,传递力量。

2.(老师为你声情并茂地诵读竖起大拇指)2.这是一首歌颂什么的小诗?

是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颂扬人间真情的古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送别诗,——齐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释诗题。

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读了诗题,你明白了什么?(元二是个人名,名元常,在家排行老二,人称元二。出使: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这首诗中,指的是谁受朝廷之命到哪去做官?安西在哪儿?(出示地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你是怎么读懂诗题的?(多读、结合注释学习古诗)再齐读。(评价:读得很有节奏。)

2、简介作者。

诗题读懂了,那你对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课件出示王维介简: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指名读。师: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看看这首诗中藏着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初读,读准读顺、读出节奏

1、请同学们打开书101页,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读,正音,评价。

这首诗中的两个多音字你们读得特别准确,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朝”“舍”,知道’“朝”的两个读音吗?给他组个词语。“朝”可以组成“朝霞”,朝霞中的朝是什么意思?那诗中的“朝雨”是什么意思呢?当“朝”表示早晨的意思的时候,他就读,像这样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字的读音的,叫以义定音。再来看“舍”,两个不同读音,组词。(教师组好两个:宿舍)那你知道诗中的“客舍”的“舍”为什么读第四声了吗?当“舍”表示房屋的意思时,他就读第四声。

3.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4.古诗和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韵律的,我们读诗的时候不仅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来。像七言诗它的节奏一般是223,老师把节奏给它标上,同学们再读读,诗的韵律节奏就出来了。自己试试吧!

5.指名读。齐读。

三、品诗句,明诗意。

1.苏轼评价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从一次次的朗读中看出画来了吗?请拿起笔,在诗中圈一圈,这幅画中都有哪些景物?

2.交流:雨、轻尘、客舍、柳(课件出示前两句,景物用圈圈出)3.诗中出现了雨、轻尘、客舍、柳这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预设一:渭城的景

生回答 ① 老师听出了你读出了画中有雨。什么时候下的雨?这是怎样的雨?你是怎么知道的?能把你体会到的带到朗读中来吗?(回答的学生读前两句)(你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飘着细雨的早晨)指导朗读:就是这样一场绵绵细雨,在渭城的早晨,轻轻地湿润了路面的尘土,你能读出雨的轻柔吗?指名读,齐读。

2.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你看到了画面中的客舍和柳树,从“青”和“新”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理解“青青、新”。(古时的房屋多以青瓦做顶,被雨水冲刷后的屋顶显得更青,更干净了。)你能够读出雨后的清新吗?指名读,齐读。

4.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贴板书)

过渡:就是在这样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王维要送别他的友人元二,送别的场面是怎样的呢?齐读最后两句。5.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送别画面?

过渡: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两位朋友举杯共饮,不忍分别的画面。

6.你们瞧,此时的王维和元二正在春意盎然的渭城,而元二要出使的安西,距离渭城大概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过了阳关的路程是怎样的呢?你们看,就是这样的路,出示图片,(配乐)曾经有位诗人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艰难、坎坷、布满沙石。。。)

7.走过了这样一条崎岖、艰难、布满砂石的路,到达的安西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说说安西是怎样的?(荒凉、没有人烟的)

8.元二既要历经跋涉的艰辛,又要饱受路途的孤独,到达千里之外的安西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王维,你有什么话想对元二说? 9.是呀,说不完的离愁别绪,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不完的深情厚谊,千言万语化作一杯酒(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10.王维和元二只喝了一杯酒吗?你怎么知道的?(更尽)

11.是啊!一杯接一杯啊!这喝下去的还只是一杯一杯的酒吗?(还是朋友间的祝福、牵挂、不舍、留恋。。。)带着王维的留恋,女生一起读,带着王维的祝福,男生一起读。这正是“美酒故人相送情”(板书)

四、悟诗情,赏读诗

1.就在与元二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渭城一别锤炼出了千古名句,竟也成了两人的永别。让我们配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来纪念两人那深厚的友情吧!(配乐)

2.消息传到安西,当元二再次读起王维当年为他所作的这首诗时,心中一定有别样的情感。让我们深情地背出这首诗,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配乐)

五、拓展自学《别董大》

1.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送别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别董大》。2.按照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完成自学提示里的问题。3.指名读读自学提示。

4.交流自学所得。

六、作业

搜集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其他送别诗。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朝雨客舍柳色图

美酒故人相送情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n,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3.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4.谁人:哪个人。5.君:你,这里指董大。

自学提示:

1.读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大概读懂诗句的意思。2.诗中写的是谁送谁?哪两句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意?和《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相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第3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心情怎样?)

2.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提到分别,总会使人觉得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齐读)

二、释诗题,解诗意。1.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2.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呢?说说你对王维的了解。3.再来读读诗的题目。(注意停顿)

4.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学诗,更要知道怎样来自己学诗。怎样来自己学呢?

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大家会不会自己学诗。拿起书,自己读,读准,读通,读熟,边读边对照注释,理解了诗意,你会读得更出色。

5.怎么样,都学会了吗?谁来读一读?

他是在读诗,而且是用现代的方法在读诗(板书:读),古人可不是这样读的,看见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2、采用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悟情,读中悟美。

3、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

1、课前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洛阳市栾川县 三川镇三川小学

陈 蕊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洛阳市栾川县三川镇三川小学 陈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背诵该诗,理解该诗,感情朋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和不断的诵读感悟依依不舍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间真情,珍惜眼下拥有。

教学重难点:

1、2、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感悟朋友间依依不舍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难,可是那样就失去了古诗的韵味。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一咏三叹,从而感受到朋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

一、检查导入:

1、昨天我们预习了《古诗三首》,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谁来给大家展示朗读。【出示第二屏】

2、谁评价:教师教会学生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邓丽群 四一班

教学目标:

1.读议结合,理解诗歌的意思。

2.通过图片,引导想象,体会诗人送别的悲伤惆怅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送别朋友时的时候会有什么心情?生答:难过、伤心、痛苦.......师:对,我们会难过伤心,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送别诗。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去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通顺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悟

1.讲解诗中多音字及容易读错的字。2.出示题目,解题。读题。

3.呈现诗歌,请生来读,并适时纠正读音,指导正确朗读。4.呈现全诗课件,让生自主画节奏自由读再集体读,随后播放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读。

5.问学生诗人用什么方式送别朋友?引出酒。随后出示唐诗中的诗酒文化让学生了解。

6.介绍诗人王维。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出首联颔联

(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教新课标四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课标四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