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案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残忍、无辜、拘束、仁至义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教材说明: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和“中日友谊的使者”的人是聂荣臻将军,小姑
娘是美穗子和她的伙伴,抗日战争期间聂将军救了两个日本小姑娘。表现了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
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略作介绍:
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聂将军怎么救助的两位小姑娘?聂将军为什么要救助这两位日本小姑娘?你觉着聂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聂将军让人给她们包扎伤口,找奶吃,给她们吃梨,写信给鬼子指挥部,让把两个小姑娘送往日本鬼子指挥部。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聂将军是一个宽广胸怀和慈善心肠的人。
(1)在屏幕上出示词语:
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狠毒。
惊恐:惊慌恐惧。
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5)检查写字情况,小组互相听写,老师组织在作业上听写,然后矫正反馈。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将课文读6遍。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方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设计:救出——关心——送归——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主题学习》找出有关聂将军的故事并加以阅读。
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一、复习。
检查课文读的程度,请一位同学介绍聂荣臻将军的事迹。
二、课文讲解,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时间、人物和事情。
(2)两个日本小姑娘当时是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大的五六岁,小的不满周岁,又受了伤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理解第2自然段。
A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学回答:让人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对战士们说:“敌人虽然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受害者,”聂将军的话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2)理解第3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A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生回答:给她们包扎伤口,给她们找奶吃,给她们梨吃,把他们送到鬼子指挥部。)
B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示:“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
激发思考:聂将军善待这两个日本孤女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回答:日本小姑娘的幸运;聂将军的襟怀)
3、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4自然段。
A“然而”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转折)
B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学生回答: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让孩子更快的回到亲人身边)
C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学生回答: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2)理解第5自然段。?(A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 回答:照相、放梨、派人送孩子、给日军写信)
B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生答:聂将军同日本小姑娘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出将军的善和慈爱)
C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略)
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答: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相呼应;国际主义精神和宽广胸怀)
4、理解第6段。
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答:后来两个小姑娘专程来感谢聂将军的)
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生答:因为聂将军在战争年代不计前嫌,救助了两位日本小姑娘)
三、随堂练习
(一)词语接龙 伤害-□-□-□ 惊恐-□-□-□
(二)查字典填空
“辜”用音序查字法先写大写字母(),再查音节()“辜”在字典里有
1、罪
2、背弃,违背
3、姓。“无辜”的“辜”应选那种解释
四、作业布置
1、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1、救出日本小姑娘
2、关心照顾小姑娘
3、送别
4、四十年后谢恩
六、教后反思
本课真实反映了当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时,聂将军关心照料两名在战火中受伤的日本孤女,并设法安排她们回到亲人身边的事,体现了聂将军宽仁大义的高尚品格和国际主义精神,也表现了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对聂将军的伟大人格理解不透;另外对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和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理解不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这课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体会。
第2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案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学科、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课时数:1课时
4、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这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根本不了解聂荣臻及时代背景,于是给学习本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的预习。这就要求学生能上网或依靠相关的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充分了解时代背景。教材分析: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以浅进朴实而又包含深情的语言,叙述了聂容臻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想方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感人事迹。形象地展现了聂容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深刻地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珍视友好往来的美好情怀。
课文按照:‚救出---照料---送归---谢恩‛的顺序组织材料,清晰地展示出故事的前因后果.其中照料和送归是本文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难点: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从而感悟到聂容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感悟聂将军慈善仁义、博大宽广的胸襟。
2、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作批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感情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聂将军言与行的句子,体会聂将军至仁至义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质疑激趣。
1、在无数可亲可敬的革命先辈中,有这样一个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聂荣臻,齐读(正音)。他对新中国的贡献可谓是功勋卓著。你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聂荣臻吗?师补充相
关资料。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
2、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率领我八路军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将领,却被日本人民称为——?板书: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1、播放当时一段电影剪辑。(老师适时解说)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环境,还有八路军战士的仁义。)
【设计意图:播放这个电影剪辑,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当年八路军战士是如何从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孩子的,通过真实的影音,孩子们不难理解八路军战士的仁义之品质,为下文真正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过渡:看着这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呢?(联系一下当时背景,学生讨论)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又是怎么对待这件事呢?
3、出示合作探究题: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说说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学会在课本上圈点勾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逐步养成不动笔墨
不读书的习惯。此外给学生创设了与别人交流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交流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说的话(课件出示这段话)(1)先理解‚杀害‛,再理解‚残忍‛,从‚残忍地杀害‛你想到了什么?(九一
八、卢沟桥、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罪行、电视上看到的画面等。)师补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至少有3500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将近3300万人是被敌人屠杀或残害致死,而非牺牲在战场上!而聂将军却说:(引读)我们一定要……后代。
(2)理解‚伤害‛:使人肉体或精神受到损伤。这只有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才能做到呀!而聂将军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菩萨!这是因为——
(3)理解‚受害者‛:谁都是战争的受害者?那我们的敌人是谁?——挑起战争的人:日本法西斯!
指导读:我们不是法西斯,所以,面对不能理解的战士们,深明大义的聂荣臻语重心长地对战士们说——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透过文字的背后,你体会到了聂将军有着怎样的心肠和怎样的品质?(板书:慈善仁义、博大宽广)
小结:因为聂将军(),所以,他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
【设计意图:读书的实质是让学生借助文本同文章主人公的情感
碰撞,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之同思想,同行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5、结合本课学案中练习,学生交流第三自然段的读书体会。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板书:照料)
(1)学生读描写聂荣臻将军音容举止的句子,并结合书上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关心照料:看伤口、找奶——细心周到
问名字、吃梨、喂饭——消除恐惧 心灵安慰 无微不至 【设计意图: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再归纳事件,然后加以体会聂将军的品质。图是文的映现,文是图的延伸,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具体可感聂将军的慈善心肠。让学生知道这些句子是正面描写。】
(2)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除了描写聂将军以外,还描写了谁? 侧面描写:从小姑娘的神情、动作也可看出聂将军的慈善。(找出小姑娘情感变化的词语)
小结:叱咤风云的将军却有着温情善良的一面,有着母亲般的情怀!在两个年幼无知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难怪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配乐)在那血与火、仇与恨交织的岁月里,却上演着温暖的一幕:齐读第三自然段。背景音乐-爱的协奏曲.过渡:然而,这毕竟是在战场上,两个孩子还会有什么危险?
6、让学生加以想象,而聂荣臻将军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学生默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送回)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战场上存在的危险,体会聂将军的‚决定’的正确性——他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将来着想,学生不难理解,这是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的又一原因。】
7、老师引读第五课自然段前半部分并出示信的内容,从这封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国际主义
至仁至义 指导朗读:义正言辞地读,不卑不亢地读。
过渡: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妹妹不幸死去,美穗子由亲友抚养大。40年后——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8、(播放感恩片段。)师介绍:1980年7月10日,美穗子一家受致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接待。人民大会堂。美穗子终于见到了给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聂荣臻将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心中无尽的感激!他们互赠了珍贵的礼物。4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百度视频美穗子探亲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感恩片断,有了感性的认识,为课后进行想象写话打下基础。】
三、总结升华。
1、(出示握手图片)40年风风雨雨,从战火中走出的他们,今朝又相聚。他们握着的双手,是一座桥梁,这桥的两边便是——中日两国人民。
他们握着的双手,是一条纽带,系着的是善良的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向往和平的心。
所以,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 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如果说,将军救孤女的善举是一粒种子,那么,由此而缔结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便是这种子开出的鲜花!愿这朵扎根于战火之中,用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远离战争,向往和平,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四、课后拓展
1.展开想象,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来看望聂将军,会是怎样一幅感人的情景呢,然后再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聂 将 军 与 日 本 小 姑 娘 慈善仁义
照料
活菩萨 博大宽广
国际主义
送回
中日友谊的使者
至仁至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为什么日本人民称聂将军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个问题,给足学生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圈划、写批注。在交流时,我努力让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揣摩人物的特点。比如聂将军的心肠慈善、宽仁大义不仅表现在口头上,更表现在他的音容举止中。同学们关注了哪些细节描写呢?说说你的体会。于是,‚很快‛‚抱起‛‚马上‛‚慈爱‛‚亲切‛‚和蔼‛‚和善可亲‛‚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喂饭‛等等这一系列对于聂将军的描写都被孩子们寻了出来,并做了很好的阐述。在感悟与交流中,学生对于为何称聂将军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适时地补充了一些背景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数据的表述、美穗子感恩资料的补充,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3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
第4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主备人:徐兰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难点: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理解聂将军被日本人民称为“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的原因。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资料。
3.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教学过程:
第一
第5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教学目标:
1、能较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理解聂将军被日本人民称为“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齐唱或独唱抗战歌曲。
课前就播放《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师:听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那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