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08 07:21: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的事件或事物可以大声地喊出来,也可以和同学交头接耳。

发现了什么? 是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1900——1999)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联想到了什么?(神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通常人们提到呼风唤雨就跟神仙连在一起,)而课文是说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课文:

1、布置自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都学完了,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老师把生字词放到一段文字里,文字能读了,那生字就更不在话下了。(1)出示句段(1)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幻想着在神话中用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你知道农耕社会是怎么样的吗?请学生讲,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些都是反映农耕社会生活状况的图片,那时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们只能幻想着用腾云驾雾等方法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出示句段(2)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使用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远洋船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① 读读句段中红色的名词术语。

② 问: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理解吗?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极小,却集中了99.95%以上原子质量。原子核的能量极大。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的。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光年:长度单位,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公里。②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呢?你能找出来吗?(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一样?

刚才我们读过的词语哪些是“发现”,那些是“发明”?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能读读让你感受到20世纪确实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自然段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路甬祥爷爷写的,他用短短的几百字就精炼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文章写得精炼、概括、简洁,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让我们先来认真地、细细地品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能概括说明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学(学生诵读第三、四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句子: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纷纷”让你感觉到什么? △读读这一段的前面,找找二十世纪把什么纷纷变成了现实,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出示句式: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把纷纷变成了现实。(1)把神话中的“千里眼”

“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纷纷变成了现实。

(2)把那时没有的电灯,没有的电视,没有的收音机,没有的汽车都纷纷变成了现实。指导朗读:

农耕社会的生活是多么贫乏,谁能用朗读把那时落后的生活状况用表现出来?

——“也没有汽车”读得那么慢,听出了你心中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读出了农耕社会人们的无奈和遗憾

但那时没有的远不止这些,你猜想那时可能还没有什么呢?(指名两个说)引导用上“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说说,如有困难,可同桌讨论。学生进行说话: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教师接:而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把这些原本没有的纷纷变成了现实。出示: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把我们祖先的幻想以及没有的东西纷纷变成了现实。

其实这个句子还能用上“使”来说说呢!用上“让”来说说。

——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我们祖先的幻想以及没有的东西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祖先的幻想以及没有的东西纷纷变成了现实。

纷纷变成了现实,数量是如此之多,范围是如此之广,速度是如此之快,我们不能不说—— 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紧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其实,课文第四自然段就列举了很多这样纷纷变成现实的例子,谁能来读一读?

评议:——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我们可不能读得这么慢条斯理呀。——被你这么一读,我们眼前仿佛接二连三地出现二十世纪的这些神奇的发现和发明,感受到了变化的多!

——你越读越快,看来是越来越激动,越来越自豪了。

——大家已经自豪了,已经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齐读:这短短的一段话我们读出了自豪与骄傲,读出了惊讶和赞叹!这些以前只出现在神话中的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本事,在20世纪纷纷变成了现实!祖先们认为只有神仙、王公贵族才能享受的生活,到了20世纪,也纷纷变成了现实,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平常生活!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你知道这句诗本来意思是什么?

引用到这篇课文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这春风是科学的春风,是科技发展的春风,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吹开了人们像花一样的幸福灿烂的生活!(带着幸福齐读)

(5)科学的春风已经吹进了我们的生活,吹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路爷爷的语言表达真不一般,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得多么恰当!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来说说20世纪的科学成就,好吗?老师这里有两行词语,你可以结合自己了解的科学成就选择其中的几个试着用一用!词语:发明 发现 探索 洞察 改变 研制 破译 提出 揭开 开发(研制了第一台计算机,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载体DNA,提出了原子能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揭开了人类基因序列的秘密,开发研制了纳米技术,洞察了宇宙的奥秘;洞察是能观出门道,从现象看出本质)大家的发言更让老师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这么多的高新技术,这么多的科技成就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觉得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科学技术带给了我们方便、舒适、快捷、带给了我们精彩纷呈的生活!所以课文中说——出示: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所以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在深深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这一切之后,我们在回头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中有没有概括说明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子。

反馈: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读了这个句子,你觉得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怎么样? 奇:奇迹般、出乎意料的 指导朗读: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以前人们根本没想到的,有的是想都不敢想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多:超过了 上百万年的总和 指导朗读:一百年>上百万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能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惊叹吗?(指名读)能读出你心中的那份震撼吗?(指名读)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由衷的赞叹吧!(这个奇迹般的、这出乎意料的,这一百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感受了现代科学技术带给20实际的呼风唤雨之后,你的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我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好吗? 出示:20世纪的科学技术真让人()提示:可以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活学活用。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饱含着赞美, 饱含着骄傲和自豪,把对科学的赞美和感激都写在了你们的脸上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一次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赞叹——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对于20世纪的科学技术,很多科学家都有他们精辟的独到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1、课外找资料(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乘着科学技术的翅膀实践小活动:你心中有美好的幻想吗?能不能运用科学知识让自己的美好幻想也变成现实。

第2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应当更多地开始关注“义”的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方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程控电话”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

第3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五里屯小学

郑爱娟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1、导入

师:孩子们,老师如约的又来给大家上课了,你们高兴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写写课题。【板书课题】

2、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神仙、妖魔鬼怪、孙悟空等法力很高)

师:那你们觉得,在课题中,呼风唤雨是这样的意思吗?为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蔡玉玲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二,新课展示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谁?生:„„

本课中呼风唤雨的是谁?(人类)人类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那个世纪?(20世纪)板书: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一)读一读,交流第4自然段:

1、师: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精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5 个生字,会写12 个新词。正确读写,“因特网、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归根结底、腾云驾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了解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努力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

【学习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过程】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你如果看到熟悉的事件或事物 可以大声地喊出来,也可以和同学交头接耳。发现了什么?是啊,科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导读揭题

有人说,近一百年是科技空前辉煌的一百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科技发展的百年历程,去感受科技的神奇威力。

1.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看到这个题目时,你对哪个词最感兴趣?

(1)“呼风唤雨”让你想到了?意思?指神仙道士依靠法力,拥有使刮风下雨等支配自然的力量。

那在文中呼风唤雨的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呢?(2)出示句子: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在修辞方法上,就叫做——设问。我们请女同学来问,男同学来答,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谁能不改变原意,把这两个设问句,变成一个陈述句? ——人类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

读一读,体会两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设问更能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