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植树教案
作文教学:
《植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激发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兴趣。
2、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用几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像,扩展图的内容,练习说话。
4、能看图写几句话。
(导入:同学们,李老师这里有几句诗,请你们来说一说这些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
师:对,就是春天。让我们跟着春姑娘的脚步,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的美景。
一、说词游戏。
1、谁能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指名说)(课件出示词语)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阳光明媚 百鸟争鸣 天气晴朗 春风拂面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过渡:看来大家前段时间的学习都很认真,积累了很多关于春天的词语。)
2、春天来了,你喜欢做什么呢?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春天。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桃红柳绿的春天,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神奇的校车走进图画里,去看看春天,看看春天里小朋友们喜欢干什么,好吗?
二、出示图片,指导看图说话。
师:图画里的小朋友他们在春天里干什么呢?生:植树。
师:你们说的没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小朋友们去植树啦!李老师有一个“法宝”能让你们把图画的内容说的更详细、更有趣、更吸引人。
看图说话“四样不能少”:用眼睛仔细地看,用耳朵认真地听,用大脑积极地想,用嘴巴完整地说。(1)整体看图
师:有了李老师的“法宝”,请你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植树在什么季节呢?(为什么在春季去植树呢?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适合播种;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保护环境等等。)天气是怎样的呢?(补充写春天天气的好词语,记忆、积累。)生说:春天来了,这一天,风和日丽,春风拂面,二一班的小朋友去山林植树。
(2)植树的顺序
“三看”
一看:怎么看图?复习看图方法(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或者是从近到远(学生说,老师补充)。生按一定的顺序看图。
二看:植树的顺序,先挖坑,然后放树苗到坑里,接着给树苗培土(填土,埋树苗),最后给小树苗浇水、施肥,一颗小树苗就这样种好了。
三看:看细节,挖抗的小朋友会有哪有动作?抬树苗的小朋友脸上是什么表情?心里想着什么?放树苗的小朋友怎么扶着树的?为什么要把书扶得笔直呢?她会想些什么?浇水的小朋友提水时会发什么?(3)植树后 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小动物吗?他们会说些什么?或者你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在风中摇晃着,它会对你说些什么? 你种的树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呢?对环境有什么作用呢?
三、写一写,谁的本领大。
(1)老师课件出示写话的要求:
a、拟题目。b、格式:分自然段,每段的开头空两格。c、标点符号单独占一格。d、字迹工整,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2)课件出示写作提纲。(在第二段可以提醒增加环境的描写,比如山林的是什么样的等。)
老师巡视学生的写作,检查、指导。
四、读一读,谁的本领强。
请写完的小朋友读自己的作文,小朋友听。
师:小朋友们听,会听:听他的好词,听他优美的句子,听他种树的顺序,听他读不通的句子。
评作文:优点、不足,怎么修改更好? 作文纸誊写作文,在外墙张贴作文。
板书:
植树(整体)时间: 人物: 地点: 事情:
(部分)事情:首先 „„ 接着 „„ 然后 „„ 最后 „„
挖坑 放树苗 培土 浇水
第2篇:《植树》教案
《植 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植树 教材36-37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法。
五、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90÷3=
80÷2 =
60÷2=
÷4 =
教师:① 我来写算式,你来说结果?
② 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同学们,植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今天学校通知我们三年级全体同学去植树,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植树》
二、新授
(1)探索新知,讨论算法(课件出示教材36页情境图):
教师: ① 请看图片,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信息呢?
②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③ 你能列出一个算式自己提出的问题吗?(指名回答)教师:
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求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就是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6÷3
(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师:
同学们,这个算式是一个几位数除以几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2)教师明确: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算式的意义和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意义是相同的,请学生说算式的意义。(3)探究36÷3的方法
① 36÷3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算一算?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谁愿意把刚才分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 :第一次先拿30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班,每个班分到了10根,第二次再拿出剩下的6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班,每个班分到了2根小棒,两次共分到了12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的分法和他的一样吗?你们同意他的分法吗? ② 淘气和笑笑两人合作,也通过分小棒得到了这个算式的结果,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分一分的过程)
③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记录表示一下分的过程呢?
(师生共同完成,课件演示算式)
教师:
通过同学们的分法,最后我们都知道了平均每个班分到了12棵树苗。我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课件出示答语)
教师:
从刚才同学们分物的过程和记录口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简单的除法算式记录我们每一次分的过程,那么,再看看这个问题
(4)解决问题,课件演示情景2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① 理解题意
由题意知道,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要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要看48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生答)计算,怎么列式(生答)
② 探究48÷4的方法1、48÷4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
●谁愿意把刚才分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第一次先拿出40根小棒,每4根小棒圈一圈,圈了10组,第二次再拿出剩下的8根小棒,每4个一组圈一圈,圈了2组,两次共圈了12组。
教师:同学们的分法都一样吗?
(分的很好,很正确)
2、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分一分的过程)
3、请学生用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过程。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结合刚才分的过程以及用算式记录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 课件出示算式
36÷3=12
48÷4=12 30÷3=10 40÷4=10 6÷3=2 8÷4=2 10+2=12 10+2=12 ② 请学生根据算式来归纳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展示: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把被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就得到商
教师: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聪明,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有信息试一试?
三、达标测评:
1、教材37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2、教材37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3、教材37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适时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补充: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把被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就得到商
[板书设计]
植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36÷3=12
48÷4=12 30÷3=10 40÷4=10 6÷3=2 8÷4=2 10+2=12 10+2=12 算法:把被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就得到商
第3篇:植树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很容易发现两端都栽树的树的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
第4篇:《植树》教案
《植树》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植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
2、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3、熟读《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数叶》,背诵《咏柳》,自读《记住》。读好不同语气的句子,加强朗读训练。
4、收集资料,开展办展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5、学习听故事、组词、写句子、写话等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练习。
教学重点:
1、学写生字,结构匀称、书写正确。
2、继续进行各种口语交际——听故事,讨论,说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第5篇:植树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在一段直路上植树,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取数学模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3.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并总结出“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