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植树问题的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P117-P11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唱《幸福拍手歌》好吗?(播放课件视频,齐唱。)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是双手创造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老师也相信,只要我们在用双手辛勤地创造着,就一定会收获到幸福。
一、创设原型
1、谜语导入,直观认识间隔。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2)学生活动:找手上的数学知识,引出“间隔”。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把手指张开,睁大眼睛仔细看,你发现手上的数学知识了吗?
预设: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手指间的距离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3)认识“间隔数”。
问: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观察,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引出“间隔数”)
(4)认识手指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问:5个手指有4个间隔,这个4,数学上称做“间隔数”(板书)。那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间的间隔数是几?请这一行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他们之间有几个间隔?
2、课件演示,对“间隔”进行再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这些图片(礼堂挂的灯笼、河边的灯柱、花坛)中有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吗?你能指出每幅图中的间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画出间隔)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敲钟的声音)?钟声里有间隔吗? 小结:看来间隔不只是一段距离,它还可以是一段时间。
3、学生举例,强化“间隔”这个概念。
师: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很多事物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间隔,你能举个例子吗?
4、引出问题
在这些事物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植树来研究一下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新授:
1、创设情境:3月12日植树节,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对于我们东北4月份才是植树的好季节,也让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出示例题1.同学们要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10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栽一棵。)(3)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学生独立列算式。2.画图解决问题
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
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每隔5米种一棵,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最后剩最前面那棵树前面。因为是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这样,植树的棵数就是——5棵)
a.先种10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2段 3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1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3段 4棵)
c.种20米,任意选择间隔的米数,即可以选每隔1米或2米种一棵或每隔4米,10米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今天我们研究了在一条线段中植树两端都栽情况下的规律,你们学会了吗?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2)、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35×6=210(米)
(6)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深化提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吧。
1、算一算
(1)、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想一想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钟大家见过吗?我们可以请4位同学来模仿一下。现在许老师也参与进来,当一回秒针,来给他们计时。当第一声钟声响起时,秒针就开始走了。当第四声钟声敲完,秒针也停止走动了。
3、楼梯问题
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五、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第二、五题。板书: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思维训练专题系列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中求棵数问题二、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2、掌握解决“植树”的方法策略;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植树问题》教案课前谈话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整齐的树木)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用美丽的词语来描述,教师可以说:是的,合理的植树能......
植树问题 (教案)(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植树问题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