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治国理政有感800字”。
读《 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素质教育”这个词,在如今的重庆可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最近我读了黄金愈先生所写的《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感触颇深。虽然在美国的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种种媒体上,在教育机构的有关网站和文件上,在学校的介绍和报告中,几乎看不到、听不到“素质教育”这个词或与之意思相同、相近的词,但是通过读黄先生的这本书,我总感到美国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首先,美国家庭非常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孩子三方面素质的培养:
一是个性独立与自信的培养。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品格。家境好的,当然不必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房间,孩子很小时就让他们睡自己的房间;家境不太富裕的家庭,也想方设法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一个有8个儿子、2个女儿的大家庭。夫妻俩长年在非洲加纳帮助语言教学,两年前才回到美国。因为买不起更大的房子,两个女儿只好共享一个小房间,在放了两张床之后,只剩下两个墙角,聪明的父亲为她们设计了两个小小的独立空间,使她们有各自摆弄自己物品的天地。美国人认为,从小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空间,对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民主意识与自由的培养。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非常宽松的。父母一般不大打断孩子的说话;决定家庭事务,无论大小,一般都要征求每个家庭成员的意见。每个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反对父母的意见。孩子在家里玩耍,只要不会发生伤害事故,父母一般不会干预。
三是举止文明与平等的培养。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对中国夫妇到一美国人家里去做客,主人的小儿子非常喜欢吃一种小甜饼,在PASS一桌后他马上问父亲说:“我可以再要一块吗?”父亲即刻回答:“当然可以,请!”在整个晚餐过程中,任何人需要帮助或者帮助别人都会得到非常有礼貌的回应:“请……”、“谢谢你……”这种平等的家庭氛围,注重对孩子文明礼节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和乐于助人。如果你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后,你会为美国人的反应速度感到惊奇:在你感谢美国人时,你会即刻得到“You are welcome.”反应之快速、之自然,没有长年累月与浓厚氛围的熏陶是绝对做不到的。
其次,美国学校同样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是探索与创造教育。美国的中小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工具去探索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展。看看他们的一堂天文课:在天象实验室里,有一套可以模拟天体运行的设备,学生坐在椅子上,就象在太空飞船里遨游宇宙,主要天体、星座位置、天象观测方法一目了然。不仅有真切感,而且能激起学生对宇宙探索的欲望。
我还曾经在网上读到一份材料:很多美国小学生二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地图,阅读数据,开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课题;四年级时能用地图、照片、图表来理解世界各地区及其气候的不同;五年级时能列、读表格,能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信息进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六年级时能使用百科全书以及其他
参考资料完成独立的研究计划。而我国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不能做到。
二是满足与欣赏教育。在全美ACT考试得满分、江泽民97年访美去夏威夷时担任翻译的17岁男孩章培志就曾说过: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很重要,这一点从小我们就很注意,老师很夸张,会叫我们“天才、神童”,各种各样的表扬会让你永远觉得自己了不起,很有成就感。我想我能在辩论中取得好成绩,心理因素很重要。在我所了解的每一所学校,特别是小学,无论在走廊还是教室里,常常看到精心布置的学生“作品展”,实际上是学生手工制作、绘画、陶艺等课的课堂作业。尽管一部分习作的水平很一般,但老师非常重视,我们走进教室时特意让我们看,许多学生指给我们看他们自己的作品,甚至拿起来让我们仔细欣赏。满足与成就感溢于言表。美国家庭也自小就开始培养孩子欣赏自己的每一点进步。
美国一般中小学都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电脑、驾驶、机器操作、建筑设计、摄影、绘画、乐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要求不同于职业学校,只讲授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习基础技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主要是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无论在宾州教育部,还是在Lempeter-strausburg学区参观,主人都谈到有两样东西是美国任何学校都有(当然除了网络和家庭学校)而且引以为豪的:一是乐队,二是球队。学校系统的乐队和球队比赛在全美都是很有声望的活动。这些课外活动组织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哪一个兴趣小组。教师绝不会因为某个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天赋而将之拒之于门外。
三是社会与责任教育。美国有一个全国高中学生考试叫作SAT(Scholastic Aement Test)。我从当地的HAMPFIELD高级中学了解到:美国大学一般不看重这个分数。我们团指导老师有个来自中国的朋友,他的儿子SAT成绩达到99.5%,但怎么也没有等到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因很简单,美国大学不喜欢“书虫”。美国大学考察一个高中毕业生是否是优秀,还有两个重要指标:①社会活动能力;②所有学课的平均成绩。而且大学对所有报考的学生都进行面试。这与我们一张试卷定终生的做法相去甚远。企业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新人时,非常看重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独创能力和个人特长等素质。有时候,面试就是企业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同数名应聘者在一起喝咖啡,一两个小时天南地北地“闲聊”,足以让应聘者显山露水,反映出个人综合素质的差异。美国高校,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在录取新生时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品格。一个学生如果曾经担任过学生参议院主席或议员,担任过校报编辑,同样分数下,他要比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背景的学生被录取的几率大得多。
Hempfield学区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一个学生兴趣广泛、社会活动能力强,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差。假如这样的学生成绩不好,我们倒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没有问题了。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可以不看他的SAT成绩。在一所私立学校(Menonite School)参观时,校学生参议院主席告诉我们:学生参议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帮助组织开展有关活动,联系有关社区和组织提供学生参加志愿者劳动,为社会尽义务。参加义务劳动的有关情况都会记录在案,学生报考大学时,学校会负责地将有关情况(做义工、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向学生所报考的大学转达。
当然,美国社会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同样非常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在系列之一中已经提到。国内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似乎有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失败的,甚至有人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我认为这种观点妄自尊大,有些失之偏颇。试想:没有美国基础教育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本素质,诸如创造欲望、探索能力、广泛兴趣和
社会责任感等等,美国高等教育有何优势可言?!美国高校一流的设施和师资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很明显,但缺点也同样很突出。我们的教育家们能否为我们的下一代找一条真正的素质教育的新路?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读完这本书,我满满的是感慨和忧虑,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感触更是深。教育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陌生的话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数落过,希望过,无奈过......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我第一感觉就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被称为“天堂”的大学,我们长达十几年的......
素质教育在美国什么是素质教育?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强调的技能不能过于具体,而应该更加重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教育在美......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初中语文萍钢中学文颖洁多年前,在朋友的书橱看到《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随手翻翻感觉还错,后来又自己特意买来看了。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这两天看完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书的作者是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同时他也是位父亲。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的儿子矿矿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