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语教育书籍读书报告”。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报告
其实我早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拜读过这本书,也写过这本书的读书报告,但是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后,对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许多当时没有得出的一些感受,现在有了,而以前有的感受,现在更具体、形象了。
《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这几行字很容易得就吸引了我,“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发人深省的、中华民族的一大困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很好,为什么留学生的孩子一旦回到中国就根本无法跟班?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美国是公认的科技强国?”——相信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困惑而无法释怀的一个迷。作者黄全愈,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对美国教育总的印象:美国的学校,不赞成向学生进行“知识填鸭”,但也不是简单地看成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谋生求知的实用技能。而是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当其儿子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作者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更加全面。作为一位教师,教育做为工作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我们天天相伴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有哪些差距呢?
我国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存在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有时,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甚至越俎代庖,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了。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模式往往是被动式地接受。学生依赖性强,懒于动脑。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就妄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教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就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储存知识,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不怕张扬个性。师生关系也应由以往居高临下的“尊师爱生”转变为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又何愁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另外,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应从根本上改革,脱离各种各样的考试指挥棒。试想,当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定在它的考分上;当对一个教师的评价标准定在他所教科目的均分、在同年级中的排名上,这样的学校、教师怎么敢放开手脚搞新课改?课堂上怎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创新?我们不能让新课改“做秀”,流于形式,邯郸学步,而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创造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走完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以达到完全成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人要改革社会、发展社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即通过社会为人服务。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是完全围绕社会运转的,这不利于人在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健康发展。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教育体制,往往很难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主人,很容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只注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做”人的角色,而忽略了教育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此,过去在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已跟不上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改进。总之,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服务。
《素质教育在美国》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要想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实施者、推行者不要“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开展素质教育,马马虎虎收场。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应不断学习,抱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努力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为了最终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美国还有2个月就到了又一年的高考,“一分都不能差”的中国高考制度,对我们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但是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留美博士,他是如何用他那犀利的眼光洞察中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暑假中,我阅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我第一感觉就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被称为“天堂”的大学,我们长达十几年的......
素质教育在美国什么是素质教育?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强调的技能不能过于具体,而应该更加重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教育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