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更浩瀚的海洋》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更浩瀚的海洋教案”。
4、《更浩瀚的海洋》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更浩瀚的海洋》是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这是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这以前已经多次接触了写景散文,对于散文的阅读方法都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对散文中的“形”与“神”都有了一定的把握。通过学习,学生对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而本课的学习,则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形象的描绘入手,抒写情怀,阐发议论,从而掌握议论性散文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寓言式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同样是一生的时间,有的人就可以干出让人骄傲的成就,活得很精彩;而有的人却只能是碌碌无为,平凡又平凡地度过一生。因此,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同样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亮点。所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一种科学、乐观、豁达、不畏艰险、不断进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就是说,应当用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地为美好的人生努力,并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精彩的痕迹。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4月10 日卒于美国纽约。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等。
他的散文、散文诗等用双语写作。用阿拉伯文发表的有散文《音乐短章》,散文诗集《泪与笑》、《暴风雨》,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与灵魂私语》等。用英文发表的有散文集《疯人》,散文诗集《先驱者》、《先知》、《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先知》为其代表作。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流露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力量。
三、整体感悟
1、题目解说:“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2、字词积累
浩瀚(hàn)污垢(gòu)赤裸裸(luǒ)躯体(qū)镶满(xiāng)怜悯(mǐn)安谧(mì)庸人(yōng)虔诚(qián)芳草萋萋(qī)糟糕(zāo)心扉(fēi)隐蔽(bì)胸脯(pú)袒露(tǎn)
3、理清条理:本文共有22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营造一种诗的意境。第二部分(2-19):作者用寓言式的手法否定了七种人生态度。第三部分(20-22):卒章显志(篇末点明中心),体现了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品格。
四、教师小结:
本课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作者以他那惯有的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循着作者的视线,倾听作者的心声,看到了七种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及他们所代表的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用“我”的一次次离去,说明“我”与那种种人生态度的格格不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二、语言特色:
1、我的心对我说?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谁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表现了作者一直的追求,他追求的是生活之美、精神之美。
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
4、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
明确:本句用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场面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面几个场面之间也有类似“我们又往前走”的句子勾连。这样使文章显得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5、作者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绘各有特征的七种人不同的精神世界,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 明确:开篇,作者就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寓言的元素,“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接下来,作者用七个相同的行文思路,为读者描绘了七个场面和其中活动的七个人物。并通过对他们各自行动和道具的个性化、戏剧化的描绘,揭示了七种不同的人的精神世界。大致概括如下:
(1)把盐撒向大海的悲观厌世者。道具是盐。盐的味道是又苦又咸的。
(2)手捧珠宝匣,往大海里扔糖的人。道具是糖。糖只有甜的味道。这是一个没有体会生活的全部味道的轻浮的乐天派。
(3)捡死鱼放回大海的虚伪的慈善家。道具是死鱼。行为是把死鱼放回海里。(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行为是在沙滩上勾画自己的想象。(5)追求虚无的空想家。道具是泡沫和一只玛瑙缸。
(6)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庸人。道具是一只贝壳。行为是背对大海,把一只贝壳的轻微声响当作是大海的声音。
(7)为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行为是把头埋在沙子里。
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之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直到最后“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之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
三、合作探究: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对哪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
明确:作家用寓言式的手法,表达了对以下七种人生态度的否定:(1)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感受不到生活的丰富、美好的悲观者。(2)缺少对生活本质的认识,轻浮的乐天派。
(3)虚伪的慈善家。(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5)愚顽的空想家。(6)自以为是的庸人。(7)拒绝痛苦逃离生活的懦夫。
2、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明确:作家在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3、阅读附文并和课文比较,看看它们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明确:课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用对话的方式,通过描述“我”的一次次“离开”,表达了“我”对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附文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了两种人,表达了对追求光明、真理者不怕牺牲的赞扬与歌颂。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4、更浩瀚的海洋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否定七种人生态度:厌世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庸人、懦夫;
卒章显志:追求更理想的境界。
——不懈追求。【教学反思】
《更浩瀚的海洋》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本文是对人生理想进行深刻思考的。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教学中,可通过朗读、研讨、合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更浩瀚的海洋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目标1、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 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3、 品味作品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理解作者对哪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难点:......
更浩瀚的海洋课件更浩瀚的海洋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更浩瀚的海洋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总体构思:本......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