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浩瀚的海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更浩瀚的海洋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诗人抒发的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4、体会课文诗化的语言、意象,尤其是全诗的境界。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对哪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撇泡沫
怜悯
萋萋
2、解释词语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撇:从液体表面轻轻地舀。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一、导入
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作者以他那惯有的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随着作者的视线,倾听作者的心声看到了七种人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及他们所代表的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用“我”的一次离去,说明“我”与那种种人生态度的格格不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散文诗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感情色彩,散发着醉人的艺术馨香,是东方现代文学的重要成果。
纪伯伦关于人类必须向前和向上发展的观点,明显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读到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兴奋不已。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他盛赞尼采“是一位巨人,名副其实的巨人”,称尼采“可能是近代最活跃、最具有自由精神的灵魂中的一个灵魂”,说“在今天被视为许多伟大的人物消逝之后,他的著作仍将长存”。“你愈读他(尼采),对他的爱就愈深”。不过,纪伯伦并不把尼采当成自己思想的教父,相反,他声称,是尼采提前支取了他的思想,摘去了他思想之树的果实,他的遗憾是出生得太晚了。纪伯伦具有艺术创造的热情,这热情来自一种神圣感。他在给著名的黎巴嫩作家雷哈尼的一封信中曾这样指出:“艺术是一位伟大的神祇,我们只有用经火的洗礼的手才能触摸到他的衣角,只有通过浸泡在泪水中的眼眸,才能一睹他的容颜。”
在纪伯伦心目中,创作决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场搏斗。这里有“从心里拔出的利箭”的痛苦,也有“火焰升腾”的欢乐。他认为所谓“创造的欢乐”,就是从周围的万物中解脱出来,照亮周围的事物。
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一种特殊的“功利观”。他表示,艺术创造的目的首先是“心灵的欢悦”和“精神的获益”,如果在某种物质上的好处,他也愿意“成为最后一位——而不是第一位——获益者”。
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先知园》,小说《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哪七种不同的人的精神世界?
1、把盐撒向大海的悲观厌世者。道具是盐。盐的味道是又咸以苦的。
2、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的人。道具是糖。糖只有甜的味道。这是一个没有体会过生活的全部味道的轻浮的乐天派。
3、捡死鱼放回大海的虚伪的慈善家。道具是死鱼。行为是把死鱼放回海里。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行为是在沙滩上勾画自己的想像。
5、追求虚无的空想家。道具是泡沫和一只玛瑙缸。
6、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庸人。道具是一只贝壳。行为是背对大海,听一只贝壳的轻微声响当作是大海的声音。
7、为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行为是埋在沙子里。
三、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作者的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应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引文可以看作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四、作家用寓言式的手法,表达了对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
1、只看到生活阴暗,感受不到生命的丰富、美好的悲观者。
2、缺少对生活本质的认识,轻浮的乐天派。
3、虚伪的慈善家。
4、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5、愚顽的空想家。
6、自以为是的庸人。
7、拒绝痛苦,逃离生活的懦夫。
五、阅读课文P21附文并和诗文比较,看看它们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在《诗人》中作者写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用以抒发自己的追求。《更浩瀚的海洋》一文的作者也是描写了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并以自己的毅然离去,表白自己的人生追求。诗和散文表现出相同的主题。从表现手法来看,尽管课文是散文形式,但是本篇课文具有很多诗的元素。例如,诗化的语言意象,尤其是全文所表现出的诗的境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诗的意境?
开篇,作者就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寓言的元素“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要作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接下来,作者用七个相同的行文思想,为读者描绘了七个场面和在其中活动的七个人物。并通过对他们各自行动和道具的个性化,戏剧化的描绘,揭示了七种不同的人的精神世界。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之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我的身体为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直至最后“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更浩瀚的海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总体构思:本文是对人生理想进行深刻思考的。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
4、更浩瀚的海洋【教学目标】1、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2、品味作品继承法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培养学生追求不止,战斗......
《更浩瀚的海洋》教案项城市丁集二中丁改英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 能力目标: 品位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