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4《更浩瀚的海洋》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四下册语文教案”。
4* 更浩瀚的海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 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寓言式的表现手法。
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配乐读课文(配《南极物语》)
2、解题:“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二、走进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等。用阿拉伯文发表的有散文《音乐短章》,散文诗集《泪与笑》、《暴风雨》,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与灵魂私语》等。用英文发表的有散文集《疯人》,散文诗集《先驱者》、《先知》、《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作家,《先知》为其代表作。
纪伯伦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流露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力量。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最早的中文版是冰心译的《先知》。他在逝世50周年和诞辰100周年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纪念。
三、预习检测
1、生字识记
瀚(hàn):广大。如:浩瀚。
裸(luǒ):露出,没有遮盖。如:裸视。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如:镶牙。悯(mǐn):1.怜悯。如:其情可悯。本文可取此义。2.忧愁。如:悯然涕下。谧(mì):安宁,平静。如:静谧。
撇(piē):1.弃置不顾,抛弃。如:撇开。2.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如:撇去。本文取此义。
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袒(tǎn):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义。2.袒护。虔(qián):恭敬。如:虔心。
2、词语识记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安谧:安宁,安静。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心扉:人的内心。
3、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写的七种人,代表了哪几种人?(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浩瀚的大海?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
明确:“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
2、“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明确: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悲观厌世者
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3、“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明确:通过“不配 离开 无法沐浴 要小心 远远的 不宜 最糟糕”这些词语的分析,“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
4、“我和我的心”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明确: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五、合作探究
1、“我的心对我说„„”这个句子的含义如何?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六、精读品析
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版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
七、拓展延伸 “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板书设计】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捡死鱼——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教学反思】
如果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搜集相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也未尝不可。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积极的一种重要标志,当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要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究。【反馈检测】
1、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_____的地方可让我们_____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_____ 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_____ 我_____的胸脯,脱下的衣裳,_____ 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_____。
2、纪伯伦,_____(国)诗人、_____作家、画家,是_____ 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以及小说_____、_____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更浩瀚的海洋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更浩瀚的海洋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
4、《更浩瀚的海洋》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教材分析】《更浩瀚的海洋》是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这是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
宜春五中九年级(下)语文学案主备:王隆裕审核:刘玲珍日期:11年3月第4课《更浩瀚的海洋》导学案 【学习目标】1、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
外国诗两首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