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泊船瓜洲的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琳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歌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整体通读,初步感知
1.自由读这首诗,可以反复读,直到你读通顺了为止。2.谁来读读这首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3.谁再来读读?(有板有眼,韵味十足)4.还有谁想读?
5.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觉和味道来。(学生再次自由练读)6.谁再来读?
7.在你读这首诗时,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这首诗吗?
(学生谈感受,再读)
8.谁能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9.老师总结:我们读诗时,不仅要用口来读,更要用心,用表情,用眼神来读。那么,我们再次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10.同学们读的很深情,让人很感动,那么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借着这首诗表达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
三、自学古诗
1.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诗中写了“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名,哪里才是作者的家乡?
4.师:(出示简单示意图)瓜洲在长江北岸,京口就是今天的镇江,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对。钟山就是现在南京的紫金山,是作者的家乡。从京口到钟也只是隔着几重山。
四、研读古诗,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1.现在我们齐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思考诗歌中每一句话的意思。
2.轻地读前两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前两句集中写了一个什么意思?
作者所在的瓜洲离家乡很近。
(板书“近”)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要把“近”的意思读出来。(生齐读前两句,通过抓住“一水间”、“数重山”等关键词,突出了“近”。)
3.既然离家这么“近”,又非常想回家,他为什么不回家呢? 站在瓜洲岸边的王安石,眺望着沐浴在月光下的家乡,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让我们来看后两句。
4.请同学们轻轻地读后两句,想一想后两句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抓住“又”、“何时”、“还”体会诗人思乡之情。)5.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后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一个字吗?(------绿------。)
6.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7.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8.诗人是那么急切地想回家,家乡是那么的美,现在家乡又近在咫尺,那么他为什么不能立刻回到家乡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补充资料。
9.读资料:王安石与《泊船瓜洲》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的坏话。三年后,他丢掉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钟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进京。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这一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他又回到了南京。
10.师:王安石这次出门是要干什么去啊?
生:到京城去做官,做宰相。
师:王安石是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原来就是宰相,后来被罢了官,这次进京又是去做宰相。他在做宰相的时候,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声):变法。
师:变法,就是把原来的那些不好的制度换成新的制度,好的制度。王安石变法给国家带来了很多好处,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后来他却被罢了官。这次皇帝又让他去做宰相,他两次推辞,做宰相都不愿去,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他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罢去了宰相的职务。这次去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他担心自己再次被罢免。
生:他担心自己坐牢,甚至被杀头。
师: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王安石写后两句诗的心情。
生:忧。
师:他忧什么?
生:他在担忧自己的命运:这次进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啊。
生:他担忧,这次去会不会坐牢、杀头?还能不能回到家乡啊?
生:他也在担忧国家的命运,变法好能不能进行,能不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呢?
师:他不仅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也为国家的前途担忧。这个时候你再读后面的两句诗,你怎么读?
(几个同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无限感慨地,入情入境地朗读了后两句诗,读出了诗人的“忧虑”、“惆怅”、“茫然”。)
11.“诗言志”,诗人写诗的时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的。我们读诗的时候,要读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相信此刻,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到了诗人此刻的情感,那么,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首诗?找几个学生配乐朗读
四、延伸阅读,训练学生探究能力
1.师:下面我们看看王安石的另外两首诗。(出示《元日》,全班一起读)
师:通过读,你能体会到诗人写诗时心情如何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师:对。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一次做宰相,变法成功的时候写的。带着这种喜悦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
2.师:还有一首诗,大家读一读。(出示:《梅花》,学生朗读。)
师:《梅花》这首诗这首诗写什么?
生(齐声):梅花。
师:王安石第二次做宰相后,又丢了官。这是他回到家乡以后写的。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心里又在想什么呢?他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生:王安石再一次被罢官,他孤独地回到了家乡南京。他写的梅花也是孤独的。
生:梅花在严寒的冬天里还要开放;王安石在困难的境地也没有放弃他的理想。
生:梅花在墙角发出暗香,它是高洁的,是坚强的,也是傲慢的,王安石也是一样的高洁,一样的坚强,一样的有傲骨。
师:刚才我们根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景,好象我们自己已成了诗人,更深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就是“想意境,悟到了诗情”
(出示:想意境,悟诗情)
师: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能够背下来,会背吗? 生:试背
师:同学们,跟以往学古诗相比,你们觉得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读进诗人的内心。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下课!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你们谁认识我?怎么称呼我? 孙老师今天给你们上一节语文课,喜欢吗?那现在我们聊聊好吗?你们哪些人的父母亲长......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
世纪小学石远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大意,并能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2、体......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