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粤教版必修五新闻单元”。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由古今中外的戏剧和当代的电影所构成。阅读本单元剧本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戏剧文化,熟悉戏剧和电影剧本的文体特点,提高欣赏戏剧、电影艺术的水平。? 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2、了解剧本的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
3、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
4、了解剧本的文体特点,学习戏剧写作和表演的一些技巧。教学重点 :
1、了解剧本的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
2、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教学难点:
1、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课时安排:
《雷雨》 2 课时,《哈姆莱特》 2 课时,《城南旧事》 2 课时 雷 雨 曹 禺
教学目标 : 1 .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2 .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 30 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 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 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
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 曹禺 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 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 曹禺 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教学后记】
解决两个问题: 1、戏剧冲突在文中的表现; 2、题目的双重含义。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本文具有的浓郁的时代气息; 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3.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他的”忧郁”和”犹豫”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shakespeare), 被马克思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出生于 1564 年 4 月 23 日,巧合的是,又卒于 1616 年 4 月 23 日。于是,英国人便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 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哈姆莱特》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戏剧的主题是,揭示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哈姆莱特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优柔寡断,而在于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他的胆识、能力不相适应,在于他在孤立无援的态势下抗争,这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剧中的”戏中剧”是戏剧冲突的转折点。剧中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他本应成为一位贤 明 君主,但现实社会却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哈姆莱特复仇的悲剧有其主观性格上的原因,更有其客观历史的必然性。哈姆莱特的复仇不单是单纯的个人复仇,而是时代赋予人文主义者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所以他的复仇更艰巨、复杂。作为光明与时代进步代表的哈姆莱特,他有着先进的思想与远大的抱负,但他缺乏生活知识和斗争经验,他的复仇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从而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必修一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们不......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新闻教案单元教学总体设计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热爱民族脊梁,培养进取精神。2、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写作常识,提高新闻读写速度,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通假字何谓“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例如:司马迁《史记鸿门......
《项链》教案教学重点:1、理解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2、通过心理描写、情节布局等分析玛蒂尔德夫人的形象,从而透视当时的社会。3、分析小说的艺......
第二单元 新闻单元要求:一.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形成。二.学习本单元的各种写作手法。三.把握每篇文章的思想和内容,学习阅读通讯报道的方法。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新闻性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