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钟摆》教学设计范文
《调整钟摆》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控制摆长,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或任意次)的单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活动过程,经历对摆长不断调整直至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为能测量到一个精确的实验结果而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
不断调整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教学准备:
每组铁架台、夹子、钩码、尺子、计时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摆。)这是一个简单的摆。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线长短。)
2、摆线长短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摆线长的摆的慢(摆动的次数少)、摆线短的摆的快(摆动的次数多)。教师板书。
二、摆长影响摆动次数实验
1、出示30厘米和15厘米的摆。
猜测:根据这种关系大家猜测一下摆长分别为15厘米和30厘米时摆每分钟能摆几次?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这数据只是大家的猜测,到底猜的准不准或和实际相差多少,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
2、你认为实验时我们要用到哪些材料?
学生提到30厘米、15厘米的摆。师问:摆怎么做?
A、提示“量”、“挂”的方法。
怎么量?(请一生与老师合作演示。)尺子“0”刻度线对准摆绳开端,往上量准需要的长度用水笔作记号。怎么挂?挂的时候夹子边缘对准记号点,多余的部分在杆上绕一圈。
还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提到秒表。师问:计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B、温馨提示:
a) “量”、“挂”要尽量准确(难度最大,不准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
b) 计时一分钟
c) 及时记录
d) 重复几次
e) 注意:计时与放摆要同时开始,数数与计时要同时结束
3、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建议大家把摆长30厘米的和15厘米的同时进行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及时指导(建议5分钟内得出数据)
探究活动一: 我们的摆一分钟摆几次
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30厘米
大约( )次
摆绳长15厘米
大约( )次
4、汇报
A、各组汇报:摆绳长30厘米和15厘米时各摆几次。(师板书。)
B、综合分析:总结次数,分析误差原因。(可能量的时候有误差,可能测得时候有误差。)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测量要仔细,尽量减少误差)
5、小结:根据各组实验数据你觉得摆线的的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摆的快了,摆动次数增加了。) 反过来呢?摆线的加长会引起摆动次数的减少。
三、做个“钟摆”
1、摆长30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50次,摆长15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70次,根据这两组数据,(投影出示问题讨论。)要求以最快速度制作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该怎样调整?第一次调整的`长度该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你们组准备怎样调整?你是怎样想的?(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如果按第一次调整的长度测出每分钟并不是60次,怎么办?(还要继续不断的调整。)
如果调整后测出是59次或61次,比较接近60次了怎么办?(调整的范围要小一点。)
4、学生实验,过程纪录
探究活动二 : 我们制作“钟摆”的过程记录
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我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结论是:当摆线长___厘米时,我的钟摆每分钟摆60次。
5、实验汇报:方法与结论汇报。
6、小结:通过调整钟摆的摆长,我们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
四、生活运用
生活中,摆钟有时走快了有时走慢了,你觉得该怎么办啊?(调整摆线的长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调整钟摆》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机械摆钟》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人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钟和水钟等,但是为了更精确的计时,人们又发明了机械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设计思路:“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
《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林州市桂园学校郭振明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
1教学目标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