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钟摆》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27 07:13: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调整钟摆》教学设计范文

《调整钟摆》教学设计范文

《调整钟摆》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控制摆长,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或任意次)的单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活动过程,经历对摆长不断调整直至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为能测量到一个精确的实验结果而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教学难点:

不断调整使摆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

教学准备:

每组铁架台、夹子、钩码、尺子、计时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摆。)这是一个简单的摆。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线长短。)

2、摆线长短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摆线长的摆的慢(摆动的次数少)、摆线短的摆的快(摆动的次数多)。教师板书。

二、摆长影响摆动次数实验

1、出示30厘米和15厘米的摆。

猜测:根据这种关系大家猜测一下摆长分别为15厘米和30厘米时摆每分钟能摆几次?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这数据只是大家的猜测,到底猜的准不准或和实际相差多少,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

2、你认为实验时我们要用到哪些材料?

学生提到30厘米、15厘米的摆。师问:摆怎么做?

A、提示“量”、“挂”的方法。

怎么量?(请一生与老师合作演示。)尺子“0”刻度线对准摆绳开端,往上量准需要的长度用水笔作记号。怎么挂?挂的时候夹子边缘对准记号点,多余的部分在杆上绕一圈。

还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提到秒表。师问:计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B、温馨提示:

a) “量”、“挂”要尽量准确(难度最大,不准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

b) 计时一分钟

c) 及时记录

d) 重复几次

e) 注意:计时与放摆要同时开始,数数与计时要同时结束

3、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建议大家把摆长30厘米的和15厘米的同时进行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及时指导(建议5分钟内得出数据)

探究活动一: 我们的摆一分钟摆几次

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30厘米

大约( )次

摆绳长15厘米

大约( )次

4、汇报

A、各组汇报:摆绳长30厘米和15厘米时各摆几次。(师板书。)

B、综合分析:总结次数,分析误差原因。(可能量的时候有误差,可能测得时候有误差。)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测量要仔细,尽量减少误差)

5、小结:根据各组实验数据你觉得摆线的的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摆的快了,摆动次数增加了。) 反过来呢?摆线的加长会引起摆动次数的减少。

三、做个“钟摆”

1、摆长30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50次,摆长15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70次,根据这两组数据,(投影出示问题讨论。)要求以最快速度制作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该怎样调整?第一次调整的`长度该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你们组准备怎样调整?你是怎样想的?(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如果按第一次调整的长度测出每分钟并不是60次,怎么办?(还要继续不断的调整。)

如果调整后测出是59次或61次,比较接近60次了怎么办?(调整的范围要小一点。)

4、学生实验,过程纪录

探究活动二 : 我们制作“钟摆”的过程记录

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我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结论是:当摆线长___厘米时,我的钟摆每分钟摆60次。

5、实验汇报:方法与结论汇报。

6、小结:通过调整钟摆的摆长,我们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

四、生活运用

生活中,摆钟有时走快了有时走慢了,你觉得该怎么办啊?(调整摆线的长度。)

第2篇:机械钟摆教学设计

《机械摆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人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钟和水钟等,但是为了更精确的计时,人们又发明了机械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机械摆钟。板书《机械摆钟》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观察钟摆

1.师:对于这机械摆钟,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因为现在的计时工具太多了,有些家庭已经使用更为先进的计时工具。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摆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边观察边回答。2.介绍摆钟

展示幻灯片,摆钟由钟面和钟摆两部分,钟摆又分为摆绳和摆锤部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摆钟,那你知道摆钟是如何计时的吗?学生猜测可能与钟摆的摆有关。那你知道钟摆每分钟大约摆动多少次吗?学生猜测。那么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学生如果答不出,老师就要告诉他们摆过去再摆回来算一次。师:下面咱们分组实验,看看一分钟时间钟摆大约摆动多少次。

3.分小组实验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这个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老师计时,全体同学参加数数,但是声音一定要小,不要相互干扰。反复3次。4.各小组汇报。大约是60次 师:咱们看一下机械摆钟上有没有秒针?那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没有秒针了吧。生说因为有钟摆,师说对,钟摆就是摆钟的秒针,所以钟摆也叫秒摆。

活动二:观察我们的摆

师:老师在课前也做了一个摆,看一下老师是如何让摆动起来的,示范一遍,让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时候应注意哪些事项。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老师巡视指导。

说一下实验要求,秒表要提前教会学生使用,数数的同学也要单独培训。这个实验要求同学之间要配合默契,稍微跑神,就会引起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2.按要求让摆自由摆,看看摆在摆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说,有可能会偏,摆的幅度越来越小;摆的速度越来越慢。注意事项:

(1)计时与摆的摆动、数数同时开始,连续测量40秒。

(2)合理分工:可一人计时、其他同学轮换数出每十秒摆动的次数,并及时做好记录。

(3)注意力要集中,配合要默契,可用口令相互提醒。

(4)重复实验,不断修正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计量准确性。3.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每隔10秒的摆动次数。学生4人一组分工如下:2人数数0—10秒同学甲数10—20秒同学乙数,依次轮换,1人计时,1人记录并负责操作实验。此实验进行3次,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4.实验结束,各小组长汇报展示实验结果。5.对比各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是不同的。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单摆等时性发现是1582年的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第一台摆钟的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第3篇:《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手做出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严谨实验的科学研究态度.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生谈话:请说说在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物体也像它们一样运动?(学生自由发言,比如:玩过的秋千;在奶奶家见过的钟摆;邻居家小孩躺的摇篮……)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

1.展示摆

(1)教师讲述:这个溜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林州市桂园学校

郭振明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单摆摆动的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单摆摆动的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调整钟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整钟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