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严谨实验的科学研究态度.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生谈话:请说说在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物体也像它们一样运动?(学生自由发言,比如:玩过的秋千;在奶奶家见过的钟摆;邻居家小孩躺的摇篮……)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
1.展示摆
(1)教师讲述:这个溜溜球像我这样拿其实就是一个摆。你能介绍它的各部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它研究摆动的一些现象。(教师板书课题:摆的秘密)
(2)讲解:什么叫摆动一次?(结合教具再次强调,来回一次为一个摆动次数。师生共同合作,做好自主探究的准备。)21cnjy.com
(3)猜猜: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4)师随机记录下学生的猜测。
2.做实验:
实验一: 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
实验要求:
1、1号同学手拿摆,第一次把摆拿得高一些,(第二次把摆拿得低一些)老师计时30秒钟。
2、其他同学仔细数摆动次数。
3、2号同学填好实验单。
4、3号同学汇报实验结论。
师: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二: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
思考:
这个实验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让 保持不变,发生变化。
实验要求:
1、1号同学用橡皮泥加重摆锤的重量,摆线长短不动,并拿摆听口令操作,老师计时30秒钟。
2、其他同学仔细数摆动次数。
3、3号同学填好实验单,(注:摆锤轻的次数可采用实验一的次数4、4号同学汇报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实验三:摆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短的关系
思考:这个实验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让()保持不变,()发生变化
实验要求:
1、1号同学把橡皮泥去掉后,把摆线长缠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使摆线变短,并拿摆听口令操作,老师计时30秒钟。
2、其他同学仔细数摆动次数。
3、2号同学填好实验单,(注:摆线较长的次数可采用实验一的次数。)
4、3号同学汇报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1、摆摆动的快慢与 摆线长短有关
2、摆线越短,摆动的越快
活动3【活动】小组讨论
1.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摆在摆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慢慢停下来。
2.教师总结: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然后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摆慢慢停下来。
活动4【练习】考考你
1、怎样使你的摆摆动的慢一些?
2、30秒内,哪个摆摆动的次数最多?
A、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10克。
B、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20克。
C、摆线长10厘米,摆锤重10克。
D、摆线长30厘米,摆锤重20克。
3、做一个听话的摆:
一个一分钟摆动50次的摆,要使该摆在一分钟内摆动60次,该怎么做呢?
4、小朋友玩同一个秋千
1、力气大的荡得快,对吗?
2、体重小的荡得快,对吗?
3、体重大的荡得快,对吗?
4、谁荡得快呢?为什么?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钟摆的秘密
摆 摆线 摆锤
摆线长短 摆线越长摆动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摆锤轻重 无关
第2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林州市桂园学校
郭振明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单摆摆动的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单摆摆动的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杂技演员荡秋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谈话:(1)这是什么?
(2)这(指钟摆)叫什么?(板书“摆”)
(3)钟摆是怎样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讲解并板书“摆动”)(4)你还看见过什么物体像钟摆一样摆动?(5)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1)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
(2)看课文中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插图。(3)讲述:
有一天,伽利略来到了教堂,在教堂的大厅里,他看到一盏吊灯在不停地摆动。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吊灯来回不停地摆动,这种摆动是否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用脉膊计算时间,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吊灯摆动的规律。
吊灯的摆动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1)讲述:怎样实验呢?(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螺丝帽,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螺丝帽,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2)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多数学生可能不会观察出单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而是观察到其他一些现象,这也没有关系;如果有的学生说到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好,可以使下面的实验“师出有名”。根据学生是否观察到或说到,决定下面的实验是探究性的还是验证性的。本教案下面的内容是按学生没观察到设计的。)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我们首先观察它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摆来回算一次,即摆从左边摆到右边,再从右边回到左边算一次。(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观察要点,教师肯定要边演示边讲解,然后还要让全班集体观察、出声数出摆动的次数。)
(5)学生分组观察:30秒内摆动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观察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本中的记录表中。)
(6)学生分组观察:60秒内摆动的次数。(要求同上。)(7)汇报观察结果:把各组汇报的数据写在黑板上,以便比较、归纳。(8)讨论:
①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再问下面的问题。)
②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在2个6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什么?
(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每个摆摆动的快慢一定。)当年伽利略在教堂的大厅观察吊灯的摆动时,发现的正是这个规律。
(10)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1)讨论:
①在前面的实验中,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是否相同?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②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可以相互观察一下,各组的摆有什么不同?
③要弄清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2)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的轻重不同(螺丝帽大小不一样)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把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5)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6)教师小结:实验表明,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7)讨论:
①现在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要弄清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应该怎么办?
(8)讲述: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锤的轻重相同(螺丝帽大小一 3 样)摆线长短不同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9)学生分组实验。
(10)汇报实验结果。(方法同上。)(11)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12)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同时板书以上知识要点。)
(13)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2.提问:
(1)什么样的运动叫摆动?(2)实验用的摆由什么构成?(3)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4)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4.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杂技演员荡秋千。5.提问:
(1)图中是什么?(2)你玩过荡秋千吗?
(3)几个孩子都玩一个秋千。力气大的孩子能荡得快,对不对?体重小的 4 荡得快、体重大的荡得慢,对不对?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研究:两个荡秋千的杂技演员能在空中准确对接,不会掉下来。这是怎么回事?用实验证明。
第3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范文
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范文
1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严谨实验的科学研究态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生谈话:请说说在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物体也像它们一样运动?(学生自由发言,比如:玩过的秋千;在奶奶家见过的钟摆;邻居家小孩躺的摇篮……)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
1.展示摆
第4篇:钟摆的秘密
《钟摆的秘密》
教材分析
《钟摆的秘密》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的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学过《精确时间的步伐》一课后,继续学习有关钟的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反复实验探究去发现和掌握钟摆的运动规律,并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作为证据。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计时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也包括钟。生活中经常用到钟,学生对钟的知识知道的也不少,但在生活中摆钟不是常见的。所以对摆钟这方面知识知道的不多,特别是摆的运动规律知道得更少。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一个很好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出钟摆的秘密。教学目标
1、观察各种常见摆,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
第5篇:机械钟摆教学设计
《机械摆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人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钟和水钟等,但是为了更精确的计时,人们又发明了机械摆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机械摆钟。板书《机械摆钟》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观察钟摆
1.师:对于这机械摆钟,有的同学可能比较陌生,因为现在的计时工具太多了,有些家庭已经使用更为先进的计时工具。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摆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边观察边回答。2.介绍摆钟
展示幻灯片,摆钟由钟面和钟摆两部分,钟摆又分为摆绳和摆锤部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摆钟,那你知道摆钟是如何计时的吗?学生猜测可能与钟摆的摆有关。那你知道钟摆每分钟大约摆动多少次吗?学生猜测。那么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学生如果答不出,老师就要告诉他们摆过去再摆回来算一次。师:下面咱们分组实验,看看一分钟时间
第6篇:《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手做出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