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_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5:40: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的:

①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②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③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学重点: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跳读课文,摄取信息

1、找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2、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

3、称呼中体现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解读人物形象。

1、于勒

2、菲利普夫妇

3、“我”

四、发现创新。

假设于勒真的变成百万富翁,菲利蒲一家在海上巧遇于勒,他们会怎样?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一段200字的短文。

“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及赏析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 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 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品评】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自然而大气。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

【品评】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老师用适当的反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重心轻松地牵引到学习的主题上。这里没有喧闹的热场渲染,没有廉价的赞美表扬,有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探讨。此处教师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把他们作为可与自己交流的有思想的伙伴,而不是自己的教学对象。这才是课堂民主的根本体现。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品评】清楚的板书,能让学生的思维直观化,明晰化。这是教学中温暖的人文关照。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品评】好一个“请按时间顺序说”,这就轻巧地把学生的思路与作品的文脉统一起来了。常常看到一些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依据,学生说的时候却不加引导,以致学生随口道来,你一言我一语,东一榔头西一棒,好端端一篇文章,就被“说”得杂乱无章,成了各个零部件的陈列,失去了整体感。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 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师:对,占了钱。他们对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文用“打发”一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品评】其实,菲利普一家的拮据生活并非都是于勒造成的,他们盼望于勒,也绝不只是想拿回自己的“损失”,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于勒发的“财”,这也是他们遇到穷水手于勒后倍受打击的根本原因。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推敲一下。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生:“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于勒在不在这只船上? 生:不在。

师:你怎么知道?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乎意料地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师:说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师:这句话是体现“盼”吗?

生:这句话主要体现这家人高兴、得意,还有几分骄傲的心情,把信给别人看,为了炫耀。师: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师:很好,10年时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希望,反而增加了。还有吗? 生:“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这笔毫无着落的钱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可以看出他们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这位同学分析在理。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急切盼望的心情。请同学们认真看。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师:他们真的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是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师:说得好,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再看其他几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品评】对“盼”字的分析,让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剖析了人物的心理。其中,对于勒钱的计划和对于勒出现的幻觉,处理得快了一点,再精细一点,不是简单的“这位同学分析在理”和“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就好了。

生:最后几句话是在见到于勒时说的,当他们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时,菲利浦夫妇就大骂于勒是贼,是流氓。师:是当面骂的吗?

生:不是,是背着于勒骂的。师:为什么要背着?

生:生怕于勒重新拖累他们,同时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因为这位女婿是冲着于勒那封发财的信才下决心求婚的。师:后来这一家人又怎样了? 生:为了避开于勒,他们改乘另外一条船。

【品评】连续的几个追问,在交流中机智地启发学生,使其认识得更到位。师:我们把情节理一下,请看板书:(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避)

从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小说情节不长却也曲折起伏,特别是后面情节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的话,应该分在哪里? 生:从开头到旅行之前为第一部分,从动身旅行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师:我用一副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副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生:人不如钱。师:请解释一下。

生:于勒这个人还不如钱重要,盼于勒是假,盼于勒的钱是真。师:有道理。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生:“世态炎凉”,开始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后来发现于勒没钱,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兄弟亲情。

师:同学们拟得非常好,跟老师想的一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品评】匠心独具的设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令人叫绝。过渡紧扣主线,也很自然。生:“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大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说的。

师:很好。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克拉丽丝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请谈谈你对克拉丽丝的看法。

生:这个人太无情义,满脑子只有金钱,非常自私、势利,只管自己的得失利害。师:菲利浦夫妇都是小人物,不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坏蛋,但由于他们对待亲兄弟的态度,我们从心底鄙视他俩的人格。还有什么发现?

生:菲利浦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贼是流氓,菲利浦只说于勒是这个家伙,说明菲是有点同情于勒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比较细致,但我们看看菲利浦是不是同情于勒?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菲利浦最终没认自己兄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无情的,他也是以金钱为重的,菲与克只是有点程度不同罢了。师:很好,具体说说。

生:克拉丽丝更泼辣,更冷酷,更有心计,因而她也更令人讨厌。师: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品评】让学生自己看现象,自己去发现,并以相关的问题引导深入的发现,从而真正得到探究的收获。

师:好,我们来齐读文章写小若瑟夫的一段话:从“我看了看他的手”——“我 的亲叔叔”。(读略)

师:同学们还没有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里一共三句话,前二句写谁? 生:写于勒。

师:是谁的目光看于勒? 生:若瑟夫的。

师:我读一下,你们看这目光包含了什么?(师读)生:目光饱含了怜悯之意,对穷困潦倒的于勒充满同情。师:第三句是写谁的心理活动? 生:若瑟夫的心理活动。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生:“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品评】这里说若瑟夫对于勒“充满侄叔亲情”是有些勉强的,若瑟夫没见过于勒,更没在一起生活过,何来亲情?他从小生活在那样一个势利虚荣的家庭氛围中,怎么会与父母判若天壤?若瑟夫付钱的一段显然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个亮笔。如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可能会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入,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一遍读出了感情。若瑟夫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了双方的性格。

师:对。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生: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师:好,下课。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一、导入。1、学生例举所最喜欢的小说作品及人物形象。2、引出小说定义,明确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3、简介莫泊桑及其作品。 二、整体感知。1、听读,标段落,......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西峡县双龙二中余芳[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2.根据情节发展,抓住人物神情,语言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根据菲利普夫......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教育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拮据、阔绰、煞白、诧异、褴褛”等生字词及意思。2、能力训练目标:掌握本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4......

下载《我的叔叔于勒》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