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_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8 08:59: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武陟县乔庙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玉

教学目标

1.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2 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性格。教学难点: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能使丑的变成美得,能使亲人反目成仇,能使仇人握手言和……钱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还是让我们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寻找答案吧。2.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

二.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三、简介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其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情节的安排分为四个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1..文章写了于勒的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将文中直接有关于勒的语句挑出来。归纳:

于勒是有着这样经历的人:年轻时浪荡败家、中年时闯荡发达、老年时穷愁潦倒。2..悟读对于勒的称呼

3.快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4.请学生概括人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称呼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多变的称呼?

5.对于勒的称呼从情感和用词上可以分为两类:(1)褒义的;(2)贬义的。

归纳: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多次,用什么称呼取决于于勒是富有还是贫穷,能为他们带来什么。通过于勒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创作于勒这一形象的深刻目的:借小人物来反映深层的社会问题,揭示亲情在金钱、利益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堪一击。在当时的社会里,金钱能左右人们的社会关系、能操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于勒人物的分析,通过对菲利普对于勒称呼的分析,我们能初步感受到金钱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那下一节课,我们就结合文本,找到人物的的有关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并别分析了于勒的人物形象以及找到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称呼的变化,那为什么菲利普夫妇一会儿说于勒是好人,一会儿又说他是坏蛋,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呢?下面结合具体文段来认识这两个人物形象。二.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本文出现哪些人物?谁是主人公?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2),分析人物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

试着找出有关人物的描写,用这样的句式: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训练学生用规范的语言答题)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列举语句、揣摩人物心理,逐句分析、讨论,最后归纳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征: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性格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在他们眼里:钱大于情。这是他们对待同一个于勒而用不同的称呼的直接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呢?客观原因是:他们穷!但是,穷,能怪他们吗?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三.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小结寄语: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这样一段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五.作业

想象一下,菲利浦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一、导入。1、学生例举所最喜欢的小说作品及人物形象。2、引出小说定义,明确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3、简介莫泊桑及其作品。 二、整体感知。1、听读,标段落,......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西峡县双龙二中余芳[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2.根据情节发展,抓住人物神情,语言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根据菲利普夫......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教育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拮据、阔绰、煞白、诧异、褴褛”等生字词及意思。2、能力训练目标:掌握本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4......

下载我的叔叔于勒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叔叔于勒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