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十三中 张月霞
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从语文教材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初步感受来自人性底处的洁白与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其中如何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发挥想象对主题进行讨论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教法:引导学生沉潜文本,精读课文,圈点批注,合作探究。2.学法:沉潜文本,圈点批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同学们,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托尔斯泰认为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左拉说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应该向他脱帽致敬。”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善于用精炼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有没有快点想拜读他的作品,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之一《我的叔叔于勒》,它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二)潜入文本
同学们在读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带着这三个问题(课件展示1.你读出了什么?2.你从哪里读出来的?3.你怎么读出来的?)
请同学们齐读1-4段,读完找学生回答。(要点:“我”家生活拮据,家人都很节俭,父亲做事勤勤恳恳,每个星期全家去栈桥散步盼于勒归来。)
板书:开端——盼于勒 师: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全家人如此盼望。请同学们齐读5-6段。(要点:这两段是插叙,交代了于勒的过去,是全家的恐怖,被称为坏蛋、流氓、无赖)
师:那这个全家的恐怖,家人为什么会盼他归来呢?请同学们接着读7-12段。
(学生先答,老师点拨:于勒被送去美洲,赚了钱,寄信回家,在家人心中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呢,有办法的人,老师进一步引导挖掘于勒愿意挣钱以后回来和哥嫂生活,以德报怨,知道感恩,重视亲情。)
师:同学们在接着齐读13-16段,看看能读出什么?(要点:写出了全家人盼望于勒归来的迫切心情,以及拿于勒叔叔的钱做的若干计划,点明菲利普夫妇的虚荣、贪婪。)
师:那么于勒的信还给我们家带来了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齐读17-19段。(要点:一个公务员因为看了于勒叔叔的信下决心向二姐求婚,我们家决定去哲尔赛岛旅行,为后文做铺垫。)
板书:发展——赞于勒 师:若瑟夫一家的哲尔赛岛旅行终于成行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这趟旅行中发生了什么事吧!请同学们齐读20-24段,看看能读出什么?
(要点:20段有一处环境描写,烘托了我们快活的心情。父亲想要请我们吃牡蛎,能看出父亲向往上层社会的生活,对母亲的语言描写看出母亲既疼爱孩子,又虚荣怕花钱的小市民形象。)
师:接下来我们齐读25-31段,看看在吃牡蛎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要点: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那么你说一说这几段是怎么样塑造人物的,引导同学们找出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对父亲、母亲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他们的恐慌,害怕,看出菲利普夫妇的冷漠、自私。)
师:那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于勒呢?请同学们默读32-33段
(要点:这个人就是于勒,借船长之口道出了于勒的不幸遭遇。)
师:那么知道了这个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的人就是于勒之后,菲利普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继续读34-38段
(要点:父亲变得极度恐慌,母亲变得异常愤怒,于勒在她嘴里又变成了“这个贼”,他们没打算与于勒相认,进一步揭示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但从父亲母亲的表现还能看出母亲处事比较冷静,精明有心计。)
师:面对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叔叔,“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齐读39-47段。
(要点:我与父母的表现不同,我表现出了对于勒叔叔的关切与同情,看出“我”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与菲利普夫妇做对比。)
法国的儒贝尔说“看不看得见,和眼睛无关,而是看用不用心。去爱,就是用心去鉴识。”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文42段。
板书:高潮——遇于勒
师:大家最后齐读48-49段,看看小说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要点:我们家旅行回来的时候改换了其他船只,避开了于勒。环境描写,烘托了失落灰暗的心情)
板书:结局——躲于勒
归纳:通过文章这么出人意料的情节,必然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那就是人性是有弱点的。同学们觉得在菲利普身上你看到了人性的什么弱点?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的前后转变上,可以看出他们是嫌贫爱富的,当然考虑当时菲利普夫妇的处境,拮据的家境,一直盼了十多年的可以改变他们家庭命运的福星又有可能要回来拖累他们了,也许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怎么样这种只顾金钱、不顾亲情的做法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血浓于水,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粗暴的用金钱来衡量。既然我们知道这是弱点,我们就要克服它,不能任其发展,不然是会付出代价的。这里给同学们推荐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你们在高中会学到的《项链》,《项链》作品简介,同学们觉得在玛蒂尔德身上体现的人性弱点是什么——虚荣,虚荣让她付出了10年的青春,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业布置: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欣赏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进一步领会作者写作的巧妙以及深刻的见解。
板书:
开端——盼于勒
人物:“我”、菲利普夫妇、于勒 发展——赞于勒
人物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高潮——遇于勒
环境描写:烘托心情
结局——躲于勒
插叙:交代补充
省略号、副词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一、导入。1、学生例举所最喜欢的小说作品及人物形象。2、引出小说定义,明确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3、简介莫泊桑及其作品。 二、整体感知。1、听读,标段落,......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西峡县双龙二中余芳[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2.根据情节发展,抓住人物神情,语言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根据菲利普夫......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教育目标:理解和掌握文中“拮据、阔绰、煞白、诧异、褴褛”等生字词及意思。2、能力训练目标:掌握本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