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12.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体现姥姥剪纸技艺的“神”和表现祖孙情深的“拴”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并让学生通过补白的方式进一步体会这种亲情。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导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心入境、无可挑剔”等关键词语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导学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回忆文本
1.听写词语,互相批改、订正,了解掌握情况。指名一人板演。
小屯
喂猪
刁难
岂知
庄稼人
牛驮兔
啃食
清清爽爽
2.师: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课件)剪纸作品
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引来的是乡亲们的啧啧赞叹。
课件出示,(生齐读):‚你姥姥神了,剪……打鸣。‛大家用了一个“神”字高度评价了姥姥的技艺。
练习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课题。
二、学习第4-6自然段,进一步感悟姥姥剪纸的神。1.师过渡:那么这“神”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大家默读4-6节。2.师生集体交流。
(1)师: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这一次用了什么办法?
生口述或读句子回答:“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结果呢?
生继续读:“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生品词析句:“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很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师:看到这幅作品,“我”赞叹不已。
课件出示图配句:‚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生品词析句:“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
师:看到这里,“我”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敬佩)指导朗读,读出敬佩之情。用敬佩的语气再读课题。
(2)师:我心服了,嘴上却不服,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大家轻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祖孙对话内容。
师:简单评价后,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3)重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起来的呢?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教师指出:作者运用了六个“剪”,强调了姥姥练习是多么的刻苦勤奋!教师引读:数九降冬——……
师:姥姥总剪,长年累月地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句是把 比作,比喻句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师: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能想到哪些? 生口答,然后根据课件齐读。
课件出示: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练惊人艺,需下苦功夫。
师: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生:练毛笔字等。)生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熟能生巧,总读。熟能生巧,总写。熟能生巧,总。
师: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课件出示:‚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指导理解:(课件)‚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师: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课件出示插图。
师: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神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旁边的“我”也是如痴如醉,看姥姥剪纸,成了一种享受。
再读课题,读出悦耳的感觉,舒服的感觉。
三、学习7—13节,深入体会姥姥剪纸的情。1.过渡,师引读第7节中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板书:拴)2.师:“拴”怎么理解?(吸引)姥姥的剪纸的魅力真是太大了,进一步证明了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多么高啊!
3.师: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童年的我,而且拴住了“我”的一生。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兔子、老牛)为什么要这么剪?请大家自读7—12节。4.讨论交流:
⑴师:“我”印象最深的剪纸是? 生:①牛驮兔;②牛兔食草;③牛望兔。课件出示三幅剪纸。
⑵童年的 “我”读懂了姥姥的心思吗?请同学分角色朗读7-11节,评价。5.师: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这些兔子和老牛形态各异(引读)——“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课件出示: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引读)——‚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 “好感”是什么意思?“我”仅仅是对窗花产生了好感吗?(其实还对姥姥产生了好感。)7.过渡: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课件:‚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师:“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希望“我”走得更远,多长见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希望“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家乡;让“我”明白一直牵挂的人是姥姥。)慢慢长大的“我”读懂姥姥的期待了吗?
生:读句子,师出示:
课件:‚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生齐读。练习用深情的语气齐声读课题。
9.今天,“我”又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不禁难以入眠……看着姥姥的剪纸,你想对姥姥说点什么?想一想,然后指名说。
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10.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11.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师:这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感动了每一位读者。有一位同学读完后写下了一首小诗,题目叫《想》:课件: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配乐朗诵。
四、总结谈话,结束本课。
师: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语,永远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五、课后拓展练习
1请大家登录中国剪纸网http://www.daodoc.com,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请你以“我”的口气给姥姥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神→拴
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一、回忆文本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示句子,齐读。)二、学习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的神。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清镇市扁坡小学校本教研研讨课教案教学时间:2012年10月31日教学年级:六(1)班 研讨课题: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执教教师:肖胜科 教学课题: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有......
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一、回忆文本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示句子,齐读。)二、学习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的神。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