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6 08:33: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⑴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⑵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的含义。

所定上述目标做到了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效渗透:

① 在知识能力方面,让学生能自读自悟 ,从字里行间 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

②在过程方法方面,让学生学会默读,训练默读速度 ,初步掌握边读边想变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定为目标

1 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定为目标

2 ,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

(二)明确任务

(三)交流研讨、读中感悟

(四)升华情感、读中感悟

(五)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一) 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同时把此文的主要线索,连接祖孙俩的情感载体“剪纸”自然引出,为下文做好铺垫。

(二) 明确任务

在明确任务时,我没有直接出示,而是由让学生看漂亮的真实的剪纸作为切 入口,自然引到姥姥的剪纸,及其剪纸的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会说话、会传情的一些特点,激起学生急于了解的兴趣 ,接着出示学习任务。

(三) 交流研讨,读中感悟

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已经能够预习,又因为课标要求语文要以读为本,因而,在前一天的晚上,我就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读课文,达到熟读,并在某些你能读出、悟出一些内容句段旁做上批注。因为“剪纸”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索,文中有关剪纸的句段几乎囊括了全文,所以,预习任务与我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就不谋而和 。

因而课上,我出示任务后,先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作以快速、简单地整理,接着在小组进行交流、补充、完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每个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学困生;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会整理完善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能力。

在全体交流时,我遵循读句子——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仍然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在难点方面,进行巧妙地引导,从而降低难度,让学生做到浅入深出,层层剥皮的方法,从而彻底理解 。如在教学“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时,就先让学生说“熟能生巧”和“总剪”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具体阐述总剪得句段。通过读,达到悟,达到理解。之后,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再谈,谈后再读,再往深里悟,姥姥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然就能说出,做事,要勤练,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有耐心等。

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训练让学生品字析词,如“拴”“缠”“摆弄”等做到由字、词悟句意。

在学生读句子,谈理解中,还穿插些拓展型的小练习,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同时渗透仿写练习,及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如在乡亲们啧啧赞叹姥姥的剪纸动物类时,让学生夸夸植物等其他剪纸类。既进行仿写练习,也活跃课堂气氛 。在理解第13小节时,我又设计了给那幅剪纸取名字的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取名,加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同时培养概括能力。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每堂课上的“小练笔”实际上就是为习作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因而,需要我们吃准目标 ,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否则目标提得太高,就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因而,在这里我先总结了姥姥对作者的关爱、体贴之情及奶孙俩之间的融融亲情,又穿插了作者后来写得对姥姥临终前回忆的片断,让学生为他们祖孙俩之间浓浓的情意而打动,从而想到有关的人和事,让写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文思涌动。

(五)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结合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会享受、索取而不会爱他人,不会感恩的这一特性,在这里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从而结束全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把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美德与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板书成“心”形。正因为这些才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难以忘怀,深情思念”八个字板书到“心”形下方。

整个板书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纸,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蕴含着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着姥姥,体现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第2篇: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一幅喜鹊登枝图、各式剪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教学

1、读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小节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2、交流。相机板书:神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心情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剪 像,剪个,剪个。)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①这种情境一定也是作者至今难以忘怀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姥姥的神奇?(死死地捂住、工夫不大、形象生动、无可挑剔)②看,这就是姥姥剪鹊登枝图(出示:喜鹊登枝图)。

③看到姥姥被蒙着双眼也能剪出如此生动形象的“喜鹊登枝”,我的心情一定是——(惊喜、敬佩)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姥姥这神奇的剪纸技艺是如何练就呢?姥姥告诉我们答案了吗?从文中找一找。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姥姥“总剪”、不停地剪的?(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就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就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这就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姥姥就是这样——(引读)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巧能出“神”。你自己的生活中有“熟能生巧”这样的体验吗?(举例说明:练习打字,实现盲打。„„)

小结: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就能创造神奇!姥姥的绝活就是这样练就的。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三、学习7——12小节。

1、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四、学习12小节。

1、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浓浓的爱„„)

3: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4、交流学生的写话。

5: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6、过渡: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7、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如果说童年时,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我的身体,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那么现在拴住我的就是—— 板书:拴住我的心和梦。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多么深情的话语啊!我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我们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2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在音乐声中)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有没有令你想到我们的爷爷、奶奶也许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们一个亲热的动作、一句关切的叮咛、一顿可口的饭菜、一次雨中的等候„„都值得我们去捕捉、记忆和感恩。请你也像作者一样,用手中的笔把那美丽的瞬间变成永恒的记忆。(写出他们令你感动的瞬间 几分钟 几句话)同学们,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六、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3、4题。板书设计: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的剪纸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神!

第3篇: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案】

1.读读文章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说说你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2.文中多次写到姥姥剪的老牛兔子图,读读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几幅老牛兔子图的理解。【教案】

一.词语入手,忆及童年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重点感受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你会用那些词语来形容姥姥呢?(出神入化、神工鬼斧、神乎其神、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3.复习上节课学过词语: 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 刷刷刷刷 择菜薅草 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4.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组词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

(我还发现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教案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查部分生字新词。薅草、择菜。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技艺高

情意浓

二、学习1——6自然段,感悟姥姥技艺高超。

1、默读课文的1——6自然段,划出写姥姥剪纸技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二课时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从字里行间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姥姥的剪纸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二课时

一、 教学1-3自然段。

1.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1-3自然段。)

2.指名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知道什么是小屯吗?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由远到近地写。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格在窗户上。)

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带着自豪的赞叹的开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姥姥的剪纸》教案(第二课时)

清镇市扁坡小学校本教研研讨课

教学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教学年级:六(1)班 研讨课题: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执教教师:肖胜科 教学课题: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渗透课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十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

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一、回忆文本

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引来的是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和我的暗暗佩服。

1、快速浏览1——6节,你能找出一个字概括姥姥的剪纸技术吗?

2、默读1——6节,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姥姥剪纸的神的?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1)“都”字尽显姥姥的高超技艺。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心里一定非常„„ 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这句话。(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这是从正面写出了姥姥的手艺。(3)“你姥姥神了„„” 这是从„„(生答)

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起来感觉怎样?(4)岂知工夫不大„„

这里写姥姥的技艺,却还写到了“我”的调皮。我变着花样刁难姥姥。我刁难的手段是? 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