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_教案背影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6:0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背影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背影”。

《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多角度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特点。

3.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读为主,通读、选读、品读、析读、诵读贯穿课堂,分不同阶段理解父子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在特定环境下感受到的父爱,感受文中的人性美。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2、作者介绍:(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2)、背景介绍:《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3、展示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在特定环境下感受到的父爱,感受文中的人性美。(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多角度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特点。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出生字词,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1、生字: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jí

不禁jīn

簌簌sù

迂yū

箸zhù

晶莹yín

颓tuí唐

惦diàn记

栅栏zhàlan

蹒跚pánshān

踌躇chóuchú

2、解词: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变卖典质

:(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

去。典:当。质:抵押。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丢了工作,在家闲住,即失业。

勾留:逗留、羁留、耽搁;短时间停留。

踌躇:犹豫。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自已:自我控制。已,停止,引申为控制。情郁其中: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惟:只。

箸:筷子。

大去:指死,是一种忌讳的说法。

3、本文写了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写父子车站送别,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事情。表达的是父疼子、子爱父的深情。

4、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检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5、做这些事是在什么养的背景下? 祸不单行。丧母、失业、典当、借钱,悲痛加生活重压生存危机,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共写了几次背影?

以背影为线索,写了4次。每次情况各不相同,而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请给四次背影加个定语。一个

的背影

(1)惦记的背影(2)买橘子的背影(3)离别的背影(4)怀念的背影

2、最令儿子难忘的背影,是哪一次?最能表现对儿子关心的是哪件事?

车站买橘。因为这次最能表现对儿子关心。

三、重点赏析:

最能表现父爱的是背影的描写。

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颜色凝重。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质地棉质,可见家境不好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体态:肥胖。

走路姿态:蹒跚

动作:探:只用了这一个字,准确地写出了下去的过程。攀,是手的动作。显示了对父亲来说月台的高度。

“缩”是脚的动作,说明无处可蹬.“倾”是身体的动作,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这一系列的动词,细腻而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出了特别的艰难。像放一段缓慢的老片子一样,色彩凝重、令人心动。最后定格在父亲微倾的肥胖的努力攀爬画面上。正是这样才感人之至深。

感人的关键是因为父亲是在丧母、失业、典卖、借钱的境况下,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儿子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更能表现父爱的真挚。

再读。重读动词。要求感情深沉、富有情感。写作启示:(1)朴实无华的语言。(2)客观写实的白描。(3)细致入微的细节。(4)事情本身的真实。(5)观察的仔细。(6)情感的真挚。

原来可以浮光跃金,还可以静影沉璧。

四、小结

1、生字词

2、赏析背影。

第二课时

一、父亲的背影一点都不美,不够潇洒。为什么不捕捉生活中父亲美的一面、美的事物去写?会有很多素材啊,为什么要选不美的背影?

老境的父亲颓唐、忧伤、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但大家想想如果是个健壮灵活的父亲,健步如飞、干脆利落,还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那种关爱的深刻性吗?作者写的是真实的再现,那个背影已经深深地长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启示:单有独辟蹊径的精神、角度还不够,还必须有真实的、感人至深的内容支撑,否则会华而不美。

那回答作者为什么用背影做标题? 视角新颖独特 是文章的线索。

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父子依依惜别时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二、买橘子的背影令作者念念不忘,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几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 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

② 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③ 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上了车,替儿子拣定了椅子,铺好了座位,既关照儿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要做的几乎都做了,要说的几乎都说了,但又忽然想到儿子路上口喝怎么办,他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又怕车上东西丢失,可看到这位慈父对于儿子的照顾是多么周到、多么细心!

④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关注安危,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分别在即,今后就是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经常来信吧,好让老父减轻对你的刻骨思念!这一句话所表现的,就是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这样的真挚而深切的期待!

父亲的话语是最朴实无华的了。可正是这朴实无华的的话语,燃烧着火热的情感,请从文中画出父亲说过的每一句话,体会其中潜在的情感。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5、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不胜留恋,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这五句话都很简短,然而饱含感情,有丰富的潜台词,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语言朴实,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是伟大的父爱!

二、儿子感受到父亲的爱了吗?表现在哪里?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四次流泪。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

1、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3、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4、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惜别,感激、同情父亲不容易。哀伤、悲愁的眼泪。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

写此文时作者28岁,在清华教书,已为人父。8年前和父亲车站分别的一幕展现在眼前,思念在脑海瞬间打开。

三、看到父爱子,子爱父。但子爱父是有过程的。.文中第五节一连用了两个“聪明”。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聪明”的?

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父亲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作者自嘲并称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还是自嘲称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是告别了少年轻狂的岁月之后才意识到的。感情是层层推进的!

“父慈子孝”。对父爱是经过背影的发酵后才理解的。琐事消磨,那封信勾起回忆。不能忘怀的是背影。不管是自己的学业事业、孩子多烦事多、代沟啊等。都不能消磨对父亲的爱以及他对父亲的理解,最不能忘怀的就在这里。

四、我们该怎么做?关爱父母。

上课了。老教授让同学们做一项问卷调查,两道题。

1、他很爱她。她美丽动人。可因一场车祸,她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忽然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答得很整齐。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教室里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再统计,两道题,同学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请同学们关爱父母。

六、小结。

七、作业;熟读课文。

背影 教案

教学设想: 本课是名家名篇,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

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设计 导入:请看这首散文诗。4岁:我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无所不知。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10岁:我爸成长的年代和我们非常的不一样。12岁:哦,很正常,我爸对这件事毫......

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设计一、导入好,我们开始上课。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三页彩图。图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大家知道吗?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对,《春》。好,在学......

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

《背影》教案

教学重点:1、父子情深 主题2、朴实的饱 含深情的语言3、摄取闪光的选材构思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当有人请你给他照张相时,你是摄他的正面、侧 面还是背面?正面大家的想......

下载背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背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教案背影 教案 背影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