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劳动法详解”。
劳动法:包括劳动法和其他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的全部法律法规
劳动法的地位:
(1)劳动法是独立的部门法
(2)劳动法是基本的部门法
(3)劳动法是公法
劳动法的作用:
(1)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2)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3)保障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4)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
如何理解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偏重保护:即向保护劳动者倾斜
平等保护:对所有劳动者一体保护
对特殊劳动者群体予以特殊保护
最基本保护:最低限度保护
建国以来的劳动立法的阶段:
三时期说:“*”前17年、*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两时期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前后各为一个时期
立新——倾向于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计划经济时期;二是转轨时期;三是市场经济时期 国际劳工组织的任务:
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
国际劳工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和国际公认的人权和劳工权益。
劳动合同的概念:
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规定合同双方在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特征 :
(1)标的是劳动行为
(2)双务有偿合同
(3)诺成性合同
(4)往往涉及第三人利益
(5)具有不完全性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①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②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③劳动合同期限
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⑥劳动报酬;
⑦社会保险;
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的任意条款:
①试用期条款
②保守商业秘密条款
③培训条款
④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
劳动合同终止:
①劳动合同期满的;
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④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⑤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无效:
(1)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经济补偿金:
是指国家规定的,因不可归责于劳动者主观过错的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生活补助费。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①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36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③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④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⑤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⑥依照本法第44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契约(或集体协议)、团体协约(或团体协议),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和作用不同
集体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职工集体(一般为工会);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职工本人
集体合同的作用是明确用人单位、工会及全体劳动者各自的具体职责,进而达到改进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者劳动和生活条件、加强用人单位民主管理的目的。而个人劳动合同的作用仅在于确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具体内容涉及劳动者集体劳动关系中的共同权利和义务.可以包括劳动关系中的各个方而,也可以只包括劳动关系中某一方而的内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则只涉及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般要包括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3)适用范围不同:集体合同是企业与代表全体劳动者的工会签订的,它适用于用人单位和工会所代表的集体,对参加该工会的所有劳动者都有约束力。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是由企业与劳动者个人双方签订的,仅适用于某一具体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对其他劳动者没有约束力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要高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要以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为准,如劳动条件和报酬标推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正是由于这一点,往往才使得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企业个人劳动合同后,还要由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的作用:
(1)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待遇的必要手段
(2)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3)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4)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有谈判型和非谈判型两种模式。
谈判型模式:双方委派人数对等的代表,经平等协商,就集体合同条款达成协议,制成集体合同书,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再提交政府有关部门确认。非谈判型模式,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我国也曾有少量实践。
《劳动合同法》采取了谈判型与非谈判型结合的混合模式。
协商一般采用集体协商的办法
在集体协商中,企业和以工会所代表的员工集体都应采取自主自愿方式,贯彻平等自主、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需求差距和矛盾
集体合同的生效:
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集体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劳动就业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是指公民寻找工作并取得工作机会。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就业是指具备了劳动资格和就业愿望的人,通过一定的程序,获得有合法劳动收入的职业的活动。特征:①就业个体须具备法定的就业资格,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②就业个体有就业的需求
③就业主体获得了有合法收入的职业
职业中介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设立职业介绍机构,无论是否具有营利性质都须符合同样的法定条件
有明确的业务范围、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开办资金
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工资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以法定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的特征:
①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而获得的劳动报酬
②工资额的确定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劳动法律的规定以及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为依据
③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④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支付,并且是持续的、定期的支付
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
(1)按劳分配原则
(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
(3)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
工资的基本形式即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获得的报酬,它是构成行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一,计时工资
其二,计件工资
工资的辅助形式
其一,奖金。
其二,津贴。
其三,补贴。
工资标准制度:
①等级工资制
根据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责任大小等因素将劳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确认不同等级的工资标准,并据此向职工支付工资
②岗位工资制
按照劳动者在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确定劳动者的级别和工资等级。它适用于专业化程度较高,分工较细,技术单一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一个岗位是一个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合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1)基本生活保障原则
(2)三方协商原则
(3)地区差异原则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考虑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工资支付遵守的原则:
(1)法定货币支付规则
(2)直接支付规则
(3)定期支付规则
(4)按时支付规则
(5)紧急支付规则
工作时间的概念:
劳动者根据法律规定一昼夜之内或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工作时间的特征
第一,工作时间是法定的。通常由国家法律加以规定,用人单位不能突破国家法律的限制来安排劳动者工作
第二,工作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时间。根据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劳动的时间即为工作时间
第三,工作时间是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重要依据之一。劳动者没有提供足够时间的劳动,其劳动报酬往往会受到影响。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依法获得加班工资
休息休假的概念
广义: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时间
狭义: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周休日。休假是指法定的节假日、探亲假和年休假等假期
休息休假的特征
劳动者在休息时间内无需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
休息时间由劳动者自行支配,是劳动者实现休息权的必要保证。
在休假时间里,用人单位仍须问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不得非法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如需依法占用,则应按规定给予补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调整的意义
(1)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
(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3)促进生产发展和促进就业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种类
(1)标准工作时间
(2)计件工作时间(3)缩短工作时间(4)不定时工作时间(5)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的种类
(1)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进行工作过程中的必要的休息时间和用餐时间
企事业单位要保证劳动者的工间休息,午休和用饭时间,一般为1至2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半小时
(2)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结束后至下个工作日开始前的休息时间。这种休息时间一般应当是连续不间断的。在这段时间内,劳动者可以用来休息、照顾家庭以及进行学习或参加有关社会活动
(3)公休日:即周休息日,是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4)法定节假日(5)探亲假(6)年休假(7)婚丧假(8)女职工的产假
加班加点又称延长工作时间作,是指劳动者的工作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长度。
加班加点具体分为两种情形:加班和加点。加班是指劳动者在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进行工作,加点是指劳动者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进行工作。
一般情形下加班加点的条件
①实体条件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需要:生产任务繁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任务紧急需要尽快处理,以及其他确属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等客观情况需要加班加点完成的②程序条件
用人单位些与工会和劳动者进行协商
用人单位应当事先就加班加点的理由、工作量计算和所需职工人数,向工会说明,并征得工会同意。
劳动者拒绝从事加班加点的,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作出对劳动者不利的处分决定③加班加点不得超过法定限制时间。
《劳动法》第41条规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
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加班加点的劳动报酬
①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②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③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社会保险,我国过去称“劳动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的特征
①保障性②法定性③互济性④福利性⑤普遍性
社会保险的作用
①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②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③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④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构成,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为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供抚恤等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的认定
①工伤范围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5、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②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③排除工伤
职工有符合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情形,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2、醉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1.劳动关系调整机制(1)三方性原则——调整产业关系的重要机制(2)劳动立法——产业关系的基本规范(3)劳动争议的处理——解决劳资纠纷的司法程序(4)劳动监察——产业关系中的监督机制......
劳动合同(一) 劳动合同的基本知识1、概念及其内容:《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益与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分为必备条款和协商条款。......
劳动法众所周知,我国有关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已于今年出台并生效,这对于改善我国劳动者就业环境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如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加完善......
《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答:一、职工辞职,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