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_劳动法详解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14: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劳动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劳动法详解”。

劳动法

一、名词解释

1、劳动关系

2、劳动就业

3、劳动合同

4、劳动争议

5、最低工资6.劳动法律关系7.职业介绍机构8.社会保险9.劳动合同10.最低工资

二、单选题

1.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A.劳动者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B.劳动者与劳动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C.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D.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2.作为现代意义上劳动法产生标志的法律,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A.《工会法》B.《老年和残废保险法》C.《疾病保险法》D.《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3.在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 A.物质财富B.货币C.人的行为D.劳动者的劳动行为

4.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

5、根据劳动规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体是()A.国家B.企业C.各级劳动行政部门D.各级财政部门

6、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以内,由本人自理 A.15%B.20%C.25%D.30%

7、一般情况下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普遍实行的工作时间为()A.标准工作日B.缩短工作日C.延长工作日D.不定时工作日

8、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延长工作时间,但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不得超过()A.1小时B.3小时C.2小时D.4小时

9、用人单位对未成年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经医务部门证明不能胜任原工作的,要()A.扣除资金和部分工资B.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C.解除劳动合同D.安排带薪体假

10、《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适应

A.社会承受能力B.经济效益C.科学技术水平D.物价水平

11、《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

A.30%B.25%C.20%D.10%

12、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1年以上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

A.12个月B.16个月C.18个月D.24个月

13、根据现行有关劳动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A.10%左右B.20%左右C.15%D.30%左右

1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A.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担任B.工会代表担任C.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担任D.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代表担任

15、执行劳动法的最重要的监督检查机构是()A.企业主管部门B.工会C.监察机关D.劳动行政部门

1、我国劳动法不适用()A.国家公务员 B.国有企业的职工C.私营和个体企业D.企业管理者

2、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产生标志的法律,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A.《工会法》B.《老年和残废保险法》C.《疾病保险法》D.《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3、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产生于年满()A.16周岁时B.18周岁时C.14周岁时D.15周岁时

4、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双方在续延劳动合同时,若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此类合同。但前提是该劳动者必须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A.10年以上B.5年以上C.3年以上D.8年以上

5、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

A.共同赔偿责任B.补充赔偿责任C.全部赔偿责任D.连带赔偿责任

6、《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带医疗所年休假,但要求劳动者必须连续工作()A.一年以上B.二年以上C.五年以上D.三年以上

7、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A.不低于150%B.不低于200%C.不低于300%D.不低于100%

8、探望配偶,依法每年双方中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

A.20天B.30天C.40天D.45天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对怀孕()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A.5个月B.半年C.7个月D.8个月

10、职业技术培训()

A.是劳动者的权利B.是劳动者的义务C.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D.是劳动者自愿行为

11、《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适应

A.社会承受能力B.经济效益C.科学技术水平D.物价水平

12、现行有关劳动法规规定,城市企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A.1%B.3%C.2%D.5%

13、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依法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A.2倍左右B.3倍左右C.4倍左右D.10倍左右

14、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A.人民群众的组织B.企业行政机构之一C.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D.政府机构之一

15、依法应组成特别仲裁庭,适用特别处理程序解决的集体劳动争议,职工当事人一方在()A.10人以上B.20人以上C.30人以上D.60人以上

三、多选题

1、我国工会的性质具有()

A.鲜明的阶级性B.浓厚的行政性C.重要的社会性D.一定的营利性E、广泛的群众性

2、劳动者在下列()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A.退休B.患病或负伤C.失业D.生育E.工伤

3、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是()A.城镇企业及其职工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C.事业单位及其职工D.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

4、依法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从事夜班劳动的劳动者包括()A.经其女职工B.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C.哺乳期女职工D.未成年工E.更年期女职工

5、根据1999年国务院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连续放假三天的节日有()A.新年B.春节C.青年节D.劳动节E.国庆节

6、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中的()A.社会平均工资B.劳动生产率C.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D.就业状况E.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履行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是()A.亲自履行原则B.权利义务统一原则C.全面履行原则D.协作履行原则

8、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依法不得裁减的人员有()A.孕期女职工B.产期女工C.哺乳期女工D.患病在医疗期限内的职工E.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9、国际劳工立法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劳工公约B.国际劳动法典C.国际劳工组织建议书D.国际条约E.国际惯例

10、下列人员依法不适用劳动法的有()A.国家公务员B.农村中的农业劳动者C.现役军人D.家庭保姆E.乡镇企业职工

1、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包括()A.职工代表B.劳动行政部门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D.工会代表

2、下列依法不认定为工伤的是()A.犯罪或违法B.斗殴C.自杀或自残D.酗酒

3、用人单位对未成年工在()时要进行健康检查A.安排工作之后B.工作满1年C.工作满2年D.年满18岁距前一次的体验时间已超过半年E.安排工作之前

4、根据1999年国务院修订后的《全国年节级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连续放假三天节日有()A.新年B.春节C.青年节D.劳动节E.国庆节

5、确实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参与下列因素中的()

A.社会平均工资B.劳动生产率C.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D.就业状况E.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6、按照合同的期限不同来划分,劳动合同可分为()A.长期劳动合同B.短期劳动合同C.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D.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E.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7、国际劳工立法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劳工组织建议书B.国际劳动法典C.国际劳工组织建议书D.国际条约E.国际惯例

8、下列人员依法不适用劳动法的有()A.国家公务员B.农村中的农业劳动者C.现役军人D.家庭保姆E.乡镇企业职工

9、我国现行工作日的种类主要有()A.标准工作日B.缩短工作日C.延长工作日D.不定时工作日E.综合计算工时工作日

10、在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可以是()A.我国公民B.外国人、无国籍人C.企业D.事业单位E.国家机关

四、简答题

1.简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2.在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简答社会保险的概念及特征。4.劳动争议的特征和处理形式。

5.劳动者在何种情形下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6.简答劳动合同的特征。

7.简答劳动者在何种情形下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8.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9.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10.简答劳动争议的特征和处理形式

五、论述

1、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2、试论述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六、案例分析

1、工人和工厂签合同,但合同没有到期工厂转厂,工人没有通过考核,厂方决定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有些人表示愿意变更工作岗位,有些人人要求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而厂方则坚持原决定。于是,这些人分别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试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某红旗工厂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2)依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应如何正确处理本案当事人的劳动争议?为什么?

(3)上述劳动争议应按何种程序处理?

2、某与某制药厂有十年的劳动合同。制药厂为某学习花去大量钱财。劳动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劳动合同某不得调离本企业,如违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时,应负全部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期间某合资企业以高薪

聘用某,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某擅自离开该制药厂后,由于其人技术人员尚未掌握这种制约技术,使产品质量吓降,在半年时间内造成大量产品积压,直接经济损失达好百万元人民币。为此,该制药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某及合资企业赔偿其全部经济损失,并要求王某回厂履行劳动合同。试分析:

(1)该制药厂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依据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权利。4.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5.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6.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7.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8.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9.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契约(或集体协议)、团体协约(或团体协议)。10.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分为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11.加班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工作;加点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一个标准工作之日之外延长工作时间。12.年休假是指劳动者每年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休假。

13.失业保险我国过去称待业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间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4.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在国外也称劳资纠纷或劳资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

15.个人的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的人数为3人以下的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16.集体的争议,又称多人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的人数达到法定人数以上并且基于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17.退职,是指劳动者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又不符合退休条件而提前退出劳动岗位的休养。它是一种准退休,是退休的一种补充形式。

18.用人单位用人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享有用人的资格或能力。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行使招收录用劳动者、变更和解除及劳动关系等行为的能力。

19、事件:

二、选择题

1.劳动法的渊源,也称为劳动法的形式,即劳动法律规范以什么样的立法形式体现出来。

2.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3.英国开始进行了工会立法,英国、法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了解决劳动争议的相关立法,特别是德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险的立法,1883年至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老年和残疾保险法》,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社会保险立法。

4.美国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中对最低工资做了规定。

5.政权于1918年通过了第一部《苏俄劳动法》

6.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费城宣言》。《费城宣言》的第三部分„„P24 7.并于1944年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常任理事国。

8.劳工组织以后,新中国自1983年第69届国际劳工大会开始,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并陆续批准了22个国际劳工公约。9.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6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本单位被裁减的人员。10.(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1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足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被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

12.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13.西方国家集体合同的内容,最初主要规定工作时间、工资标准、劳动保护方面的事项„„P130 14.就业训练中心是培训失业人员的主要基地,其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青年和失业职工。15.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16.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最低工资制度实行统一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实行统一管理。17.(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18.(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19.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和工会组成。20.“文节、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58条第2款规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21.《未成年工登记证》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22.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23.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4.《行政处罚办法》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限期补交所欠款额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2‟的滞纳金。滞纳金收入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25.每方代表3至10名,双方人数对等,并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集体协商的代表。

三、简答题

1.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主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

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

关系建立后,劳动者要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则、制度。P5 2.区别式方法

第一,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如劳动就业中的某些关系。第二,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第三,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如职业培训中劳动者与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P7 3.国际劳动立法范围

(1)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2)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3)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P21 4.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2)两者的主体不同。(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P29

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内容(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P39

6.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P49

7.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P52

8.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3)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P82

9.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其处理P96 10.法定条款P97 11.劳动合同的终止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2)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3)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的;(4)劳动者退休、退职的;(5)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

此外,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劳动合同可以终止;

(1)劳动合同当事人实际已不履行劳动合同满3个月的;(2)劳动者患职业病、因工负伤,被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支付伤残就业补助金的;(3)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为完全或者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但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且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支付伤残就业补助金的;(4)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的,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5)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的,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但劳动者具有法定需要顺延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顺延到该情形消失,才可以终止劳动关系。

12.工资分配原则(1)按劳分配原则;(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3)宏观调控原则;(4)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P151

13.确实最低工资标准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P160

14.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含义及禁止劳动范围:P212 15.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的劳动范围有:P220

16.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P257 17.劳动争议的范围: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该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P316

四、论述题

1.工资保障P171

2.社会保险与商人身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费用负担不同。(4)实施原则不同。(5)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6)保障水平不同。(7)经营(管理)主体不同。(8)受益人不同。P238

3.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3)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4)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P240 4.工伤保险的特点

(1)工作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劳动法

1.劳动关系调整机制(1)三方性原则——调整产业关系的重要机制(2)劳动立法——产业关系的基本规范(3)劳动争议的处理——解决劳资纠纷的司法程序(4)劳动监察——产业关系中的监督机制......

劳动法

劳动合同(一) 劳动合同的基本知识1、概念及其内容:《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益与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分为必备条款和协商条款。......

劳动法

劳动法众所周知,我国有关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已于今年出台并生效,这对于改善我国劳动者就业环境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如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加完善......

劳动法

《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答:一、职工辞职,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职工......

下载劳动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