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山奇松课文”。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检查预习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随一位小作者去旅游,去哪里呢?保密!如果你能正确完成听写词语练习,就告诉你。
1、听写生字词语:
名誉
陡崖
盆景
宾客
玉屏楼
屹立
卧倒
2、对照答案批改并订正。
3、指名读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地名,是哪个?(玉屏楼)玉屏楼在哪?(黄山)这下能猜出我们要旅游的地方了吧?(黄山)你了解黄山吗?(1)交流
(2)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出示“徐霞客诗句”课件)齐读,作者怎么介绍黄山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2、齐读,从这段文字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相机理解“誉为”“闻名于世”“情有独钟”,并理解当中的“誉”“闻”“钟”
3、作者情有独钟的是黄山奇松,黄山奇松“奇”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4、刚刚我们提到一个地名----玉屏楼,你知道玉屏楼在徐霞客心中是什么吗?
把课文中写“玉屏楼”的这句话中一起念一念。
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出示:绝:
1、断;
2、尽,穷尽;
3、极,极端的;
4、一定
胜:
1、胜利;
2、打败;
3、超过;
4、优美的;
5、受)“绝”“胜”在这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理解“奇”
1、黄山奇松有许多棵,作者不可能一一写来。为了表现黄山松的神奇,文中着重描写了哪几棵松树?请自读课文第二小节,圈画出有关松树名称,用横线画出相关描写的语句,然后交流。
2、三种松树中,谁的地位最高?(迎客松)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①能给“乃至”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谁能用“不仅„„而且„„”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②为什么说“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呢?
说说你的理解。(黄山---“四绝”---奇松----迎客松)
3、你认识迎客松吗?(出示松树图片)猜猜哪棵是迎客松?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出示句子)迎客松“奇”在哪里?(姿态优美、生命力旺盛、顽强、充满生机、热情好客)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引导:理解“饱经风霜”
这棵迎客松生长在哪里?(悬崖上)
黄山松大多如此,在文中找一找依据?(第一小节“处处”)
介绍: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树龄800多岁。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 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这棵迎客松已有8百岁了。这其中,可能经历过哪些磨难呢(风吹、雨打、雷击、雪灾)。经历很多的磨难就叫“饱经风霜”,造句。
指名读,读出它的顽强、读出你的赞美。理解“姿态优美” 具体是怎样的?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难怪人们叫它“迎客松”)
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了,它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扮演“迎客松”伸出手臂边说边演。
你能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热情好客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当导游介绍迎客松。
小结学法:
1、猜图,用书中的文字证明;
2、读句子说说“奇”在哪里;
3、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理解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5、当导游介绍
4、按此学法自学陪客松或送客松(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棵松学)
5、交流
出示“陪客松图——文”课件,理解“绿色的巨人”。(体会高大挺拔)
品读:瞧,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臂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无私奉献,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出示“送客松图——文”课件,理解“天然盆景”。“姿态独特”在何处?
点拨:盆景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往往以盘曲为美,那么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神奇的大自然)
品读:如此独特的形态,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称奇。请读一读
6、明了写法
(1)正因为作者注重抓住特点才写出了三大名松的神奇、秀美。
(2)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在描写三大名松之前还有两句话,读读看,你觉得它与下文有何联系?指名读。
小结:按“总—分”结构先总写玉屏楼前有三大名松,再分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值得学习。
(3)另外这三棵奇松在写法上也有区别,看看哪棵松树写得比较多些?
(迎客松写了三句话,陪客松只一句话,送客松两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小结:写作要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7、品读体会
下面,让我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三大名松”神奇秀美和写法的精妙。
分小组按“总—分”分别读总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
1、老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2、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出示)理解“屹立”并造句。
看了这么多松树,能填空吗:有的(),有的()
3、小结:黄山松如此神奇、秀美,难怪作者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五、总结全文: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领略黄山奇松,初步感受了黄山松的神奇、秀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同学们回去可以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不定他们一动心,明年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六、课外作业:
1、黄山“四绝”中还有“一绝”是怪石,想看一看吗?(出示怪石图片)仿照第三自然段,完成评价手册48页写话练习
2、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黄 山 奇 松
迎客松
姿态优美
陪客松
绿色巨人
神奇
送客松
姿态独特
秀美
„„
千姿百态
授后反思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教案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内容:第五单元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黄山奇松》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教学过程:一、以奇设疑,引入新课同学们,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魅力之大。那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是以哪“四绝”闻名于世的?(PPT)四绝中......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保山市永昌小学 张贤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
说教材《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课文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的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并分别介绍了奇松的三大名松,突出了黄山奇的特点。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先总写游......
《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指导朗读,在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