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_农村作文的素材问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9:43: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作文的素材问题”。

平凡的乡村 朴实的美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

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思考和关注的要点。我在自己发表的论文《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中,已作了详细地探讨和论述。我认为,对农村乡土作文素材挖掘不深,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农村作文素材挖掘不深的原因。

归纳起来,忽视乡土作文素材挖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现行各科教材所出现的城市化倾向。在小学现行教材中,不论是语文、英语、品德、社会等,或多或少存在着城市化倾向。就拿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来说,真正的乡土题材的课文只有一课,那就是《故乡的芦苇》。当然,教材在作文训练题目的设置上,兼顾了农村和城市两种环境。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正是这种兼顾,使作文训练缺乏了应有的针对性。由于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欠缺,必然反映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其次是小学语文教师中,重写作指导,而轻视观察指导。对观察的忽视,必然导致小学农村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农村乡土作文素材的发掘与利用。

平凡、朴实的农村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乡土作文素材。

一、四时交替,蕴含季节变换之美。

农村生活之美首先表现在季节的变换上。我们河南省,地处温带,四季分明。但城市处在钢筋森林的包围之中,绿化植物也多选来自南方的常绿外地树植物。所以,真正体现四季变化之美是还是农村。

春天之美,令人怦然心动。你看,春来了,地里是一望无际的绿得惹眼的麦苗,但这绿色却绿得决不单调。因为麦地中还分布着一块块金灿灿的油菜花。绿得光亮,金得耀眼,再加上在麦田油菜地里上下翻飞的白色的蝴蝶,此情此景,会让我们的孩子怦然心动,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之里。

夏天之美,热烈奔放。夏天的田野,是玉米的海洋。只要雨水充足,玉米长得黑绿黑绿的,中午时分,甚至能听到玉米咯吱咯吱生长的响声。小路边的野草这时也长疯了。狗汪汪(也叫狗尾草)、茅草、蛤蟆草,几天不见,它们长得往往能吓你一大跳。知了不害怕天气的炎热,趴在树枝上起劲得叫着。孩子们只要用心地观察体会,他们一定能体会夏天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

秋天之美,美得实在、踏实。农家院子里,地上堆着刚收获的,未剥的玉米穗,墙上挂满了玉米吊子,还有在地上插一根木头,木头四周挂玉米,这叫玉米人,颜色金黄金黄的,味道清香清香的。除了玉米,地里颗粒饱满的花生,滚圆的黄豆,农村人看着这些粮食,心里踏实。

冬天之美,美得安详、宁静。过了农忙,地里不见了忙碌的人们,村里的劳力出门打工去了,村里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村子一下子静了下来,整个村子安详地躺在冬日里暖和的阳光下,仿佛在眯着眼睛在打盹。一场大雪过后,远处的山啦,村后的麦地啦,整个村子啦,都变成了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乡村的“野孩子”们的欢笑声会打破这种宁静。

二、做柳笛、捏泥人,捉蟋蟀、逮知了,蕴含野趣之美。城里孩子的玩具诸如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霹雳赛车等离乡村的孩子很遥远,但认真想想乡村孩子所玩得则更有野趣,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成为很好的作文材料。

春天可以让学生做柳笛,农历二月中,正是做柳笛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柳笛。首先选择粗如筷子的柳树枝条,一只手紧握枝条,另一只手用力扭动,使柳树的表皮同木质部分离,再用小刀在表皮上围着枝条切一圈,然后小心地把柳条木质部分抽出,再把柳枝表皮切长五至十厘米,最后在一头用指甲把树皮上最外边的部分掐去,露出黄色的生长层,一支柳笛就做好了。含在嘴里有点苦味,带着春天树木特有的香气,轻轻一吹会发出哇哇的声音。而且声音会随着柳笛的粗细和长短有所变化,想一想,春风里,一群孩子在“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下,玩着、做着、吹着,当他们拿起笔时,春风、“绿丝绦”似的柳枝,散发着树枝清香的柳笛,呜哇呜哇作响的春天的声音,都会从他们的笔尖下流淌出来。

春末夏初,天气已经非常暖和,可以让学生捏泥人。其实每个农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都玩泥,当过家家„„在上泥塑课以前,让学生做好两个准备,一是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合适的泥。最理想的泥塑用泥应该黄色或者红色的,不含沙,而且粘度要大,让学生找到这样的泥土后,在家里面和得软硬适中,用塑料袋把和好的泥包起来,准备上课时使用,因为泥外面有塑料袋,所以可以保持泥的水分不蒸发。最好,再让学生准备一些干土,最好用砖头把里面的小泥块完全砸碎,像面粉一样,用瓶子装起来,用来做泥塑时,一旦泥过软,撒一些这样的干土可以调节泥的软硬度。学生要做的第二个准备是要想好自己想要在课堂上“捏”的对象。由于学生第一次做泥塑,所以这个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学生这个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关系到泥塑课是否成功,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写好课后的作文。学生能捏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家里养的猪、马、牛、羊、狗、猫等,捏这些东西,要提醒学生在上泥塑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些动物进行观察,否则,即使很熟悉,学生也是捏不好的。也可以捏人,捏房子,捏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帆船、军舰等,但由于这些实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学生在下边一定要收集一些资料,最好是图片等。泥塑课包括课后的作文安排三节,二节泥塑,一节作文。泥塑课前可作下列指导:一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泥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做的过程中不顺利时,一定要有克服因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认真体会、观察自己做的过程和其它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泥塑课完成后,首先对全班同学的作品让同学们互相欣赏交流,老师可作一下点评,无论学生的作品怎样,都倾注孩子们的心血,因此点评要以鼓励为主。然后安排学生作文,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制作过程,自己的动作,提醒他们自己在泥塑过程中的动作如:揉、搓、捏、刻„„也要写出自己的心理过程,如当看到别人做得很好或者别人已经完成而自己做得很不顺利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野草、野花、野路、野坡蕴含“野”趣之美。深秋时节,当麦苗露出尖尖的小芽的时候,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吧!想想看,瓦蓝瓦蓝的天空,太阳恶狠狠地发了一个夏天的脾气,到这时候,脾气柔和多了,阳光晒在人身上,像一个老奶奶的手抚摸着你,真舒服,几十里外的玉皇山,显得那样近,它正在昏昏沉沉地地打着瞌睡„„

城市的路真平坦,但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大人,比较一下,田间的小路不正像一个调皮、任性的野孩子?这个“野孩子”在田间走了一会儿,就累了,不想往前走了,你看他东拐拐,西拐拐,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就是不往前去,好不容易往前走了,可放着平坦的地方不去,偏偏要从一个大坑边过,好悬!这个“野孩子”差一点掉进了大坑。“野孩子”本来就不安分,更要命的是它的“野草表弟”和“野花表妹”不停地“惹”他,城里的草坪美吧,但也就那么几种,这里的“野草表弟”可太多了,狗尾草、雪草、黄蒿„„更多的根本就叫不上名字,这些调皮的家伙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挨挨,在秋风中摇头晃脑,有的地方,甚至爬在野孩子的身上,再加上那些爱臭美的“野菊花表妹”,“野孩子”更疯了。“‘野小子’站住,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原来,“野孩子”看见了“野坡大表哥”,只见它一路小跑,一下扑到了“野坡大表哥”身上„„

乡下的学生们,对这样的景色也许早已习以为常了,作为老师现在最需要的是借孩子一双慧眼,让他们发现这种平凡的美。

四、喂鸡、养鸭、锄草、收获,蕴含劳动之美。现在的农村孩子,几乎很少做农活,一是由于现在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孩子们的功课还较重;二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爱。但孩子们不参加劳动一方面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体会不到父母之爱使学生缺乏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就是剥夺了他们接触生活、接触自然,发出劳动之美的机会。因此,我针对农村实际,布置学生参加家务和田间劳动。

让学生帮助家里喂养家禽、家畜。几乎每个农村的家庭,都要喂养鸡、鸭、鹅、猪、马、牛、羊等家禽与家畜。我布置学生每天放学回家,让学生帮爸爸妈妈喂养这些家畜与家禽。而且我出观察要求。让学生做这些家务时观察这些家畜与家禽的外形特点,他们的动作特点,以猪为例,当猪饥饿时有什么表现?当你提着猪食走向猪圈时猪又有什么表现(叫声、动作)?当两三头猪在一起吃食时又会发生什么?我还让学生及时记好观察记录。当作文课上写这方面的作文时,学生是胸有成竹,在学生笔下,猪饥饿时在圈里不停地哼哼地边叫边转圈,当听到人来喂食的脚步声时,马上奔向食槽,有的猪甚至前腿扒在猪圈上,哼哼地叫着。几头猪吃食时一点也不文明,不仅发出声音,而且互相拱、啃、咬,抢占地盘,这些生动的村料,不是学生坐在教室里能够想象出的,只有参加劳动,实际观察才能得到。

玉米成熟时,让学生帮助家里掰玉米。干这种活,我一般先不指导,只是让学生帮家里掰玉米,当作一个作业来布置。学生通过劳动,自己会有许多收获。上作文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劳动来一个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有的学生说在玉米地里一丝风也没有,闷热得很。有的说,把玉子棒子从玉米秆上掰下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一只手紧握玉米棒子和玉米秆的结合处,另一只手猛得用力向下掰玉米,才能掰下来。碰到有的玉米还很顽固,就是掰不下来,只好两只手握着玉米转圈,直到把玉米拧下来为止。有的学生说,当把装玉米的袋子扛在肩膀上向玉米地外背时,身子摇摇晃晃,并且玉米子把肩膀硌得生疼。有的学生说,在玉米地里走来走去,玉米叶子的边缘锋利得像锯齿,拉在脸上,再出一点汗,火辣辣的疼。有的说,玉米花粉掉在头上,身上,再出一点汗,就痒得难受„„学生的这些只有自己亲身干了,才会有切身的体会,这也不是坐在教室里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这些对学生来说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减轻父母亲的家务负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写作文的材料。

挖掘乡土作文素材应注意的事项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挖掘乡土作文素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累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如带学生放风筝一定要远离高压线。春天带学生到田野里看油菜花、桃花等,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农田间的机井等设施,要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危险发生,进生这些活动前,教师最好事先到活动地占进行实地勘察,有备则无患。

二、要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要组织好学生。学生走出课堂,如果组织不好,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乱跑,教师顾此失彼,出安全问题;二是由于走出课堂的兴奋,学生忘记目的,忘记了观察,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收获不大。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一切行动听从指挥。要组织好学生,在什么集合,什么地方分开活动,在有预先的计划。分开活动最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组长,使各个小组的活动在组长的管理下进行。

三、观察、作文前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挖掘乡土作文素材,学生进行作文前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例如春天带领学生到野外放风筝,出发前就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你们在路上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学生就会说有麦田、小草、油菜花、白色的蝴蝶等。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启发,“麦田的绿色有变化吗?春天的小草到底怎么样?这样的引导和启发能激发学生观察的愿望。再比如上泥塑课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既要注意体会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自己的内心活动,也要观察其它同学的动作、表情、语言,认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总之,平凡的乡村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乡土作文素材,只有借孩子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挖掘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作文素材,当这些孩子们熟悉但常常被忽视的平凡之美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并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时,孩子们会突然明白——写作文也是一种享受。

平凡的乡村 朴实的美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

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姚庄小学2009年5月3日

张建强

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

因地制宜,挖掘农村小学作文素材 景阳乡王家中心小学袁兆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块薄弱之处,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跌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我试图从寻找农村小学作文素......

挖掘乡土资源 办农村特色幼儿园

挖掘乡土资源 办农村特色幼儿园作者:孟爱云来源:肥城市潮泉中心幼儿园时间:2012-10-16点击:2652次幼儿园的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极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

挖掘乡土音乐文化

挖掘乡土音乐文化展现民间音乐风采记《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由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路桥教育局承办的“《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构建园本活动特色宿迁市宿豫县顺河镇中心幼儿园杨玉玲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纲要》也明确的......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难以适应当代......

下载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乡土作文素材的挖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