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评课_王荣生听课评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17:48: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王荣生评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王荣生听课评课”。

王荣生教授评课实录

(背景:2010年11月1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0年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市闵行四中进行初中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王荣生教授对云南省语文骨干教师丁永平、祁庆红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学《黠鼠赋》进行了点评。以下内容为本人根据实录整理。)

王荣生教授:……我们邀请项目组长对两堂课进行点评。我提一个导向性意见:一堂课牵涉到教师很多方面,如技术性……今天评课的重点不要放在技术性的问题上,要从教学内容本身、设计本身来讨论。

[项目组长对两堂课进行点评;内容略。]

王老师(该项目组一位组长)的评课非常全面,涉及到了两个问题: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问题;

2、第二节课(祁庆红开)用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是需要的。而浪费主要体现在用15分钟入课……要切割成几步走,让学生每组写一处主要问题,完整的问题要分步……

我们来探讨一下两个主要问题:

1、教学活动中有关字词教学的落实;

2、大的教学活动中坚持要介绍一下课文作者(有无必要)。

昨天备课时我问了一下项目组成员,他们告诉我原来的文言文教学是地毯式平铺,每个字都过一遍;基本上以教师教为主、翻译成白话文……今天这堂课根据学情的估量,把有些词不处理,如有注释的、学生自己能看的。

我们一起来看学生的板书:文本要解决的重难点与板书体现出来的学情是吻合的。“问题”的解决正好落在句子上,如“感受的道理”。

以学生的板书为教学起点,处理时要灵活,不仅解释词语,还要“边解边演”,如“发而视之”。从学生板书我们可以发现:

1、我们原先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情一致;

2、以学生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方式。对问题要做链接,问题的落点在于字词的难点;问题的回答要落到句子、词中去,如“狡猾”落到词句中去。

第一个问题,涉及工具性人文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祁庆红)“顽固地”介绍作者,这涉及到观念问题、选择内容的问题。教师喜欢一些作者,但更要强调学生学习时要组织哪些注释,介绍作者不应在此处介绍。几个环节是割裂开来的,读一遍课文,就要进入文本中去。介绍了作者没有用,没有利用资源。介绍作者要放在后面(理解道理时),教师把道理延伸一下,课程资源、拓展性资源的关键是“为什么要介绍”。要从学生角度、学生需要入手,不能从教师“喜欢”入手。

学生翻译句子、提的问题与我们初衷不同。学生提的问题,有涉及“不能通顺地翻译”的。文言文翻译,单纯翻译不是完全必要,因为很难一一对应。即使翻译了,但不能落到要害处,原文有趣味、神态在,只有把神态、趣味搞出来,后面的“不死而死”、“不啮而啮”才能落实。要“边解边演”,要把神态、趣味露出来。不要以为会翻译了就会懂课文,不要以为不会翻译就不懂课文。

……考试考到的字词落实要放在课外。放在课外延伸,要不断复习。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是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所著,书中全部采用语文课例,分“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老师,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精彩的一节课。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优秀的老师,这是一个问题;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这更是......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吴瑜敏 最近这几天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读后感觉受益匪浅,发现自己虽然教了十几年的书,但是很多时候依然像无头的苍蝇一样转来转去,却无法......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这两天在家里花了很长时间阅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我知道这是一本对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极具影响力的专著,因此采......

王荣生

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好课的底线---——以《竹影》的教学为例王荣生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比如怎样导入、怎样......

下载王荣生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荣生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