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lesson2课堂练习”。
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研究
实 验 报 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又是这种教学艺术得以体现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在1999年9月开展了“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研究”科研课题,该课题被立项为市级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把得到语文综合素养展现出来,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使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想、多说、多做,感受成功的愉悦,把课堂变成学生富有成果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而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的能动作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做法
“语文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寻找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学生一般对能进一步丰富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启迪思维的内容和用已学过的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内容感兴趣,尤其对自己还不明白又迫切需要知道的知识更感兴趣。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图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有趣的活动中。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们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活化情感因素,建立新师生关系:
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现代心理学对认识与情感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因素与理性认识行为是协调联系的,情感可以激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促使他们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认识世界,并内化为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巨大动力。然而,教师要以巨大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热爱学生是前提条件。课堂上努力做到对学生温和一点、亲切一点、轻松一点、形象一点、幽默一点,创设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的情境,在谐悦中锻造自己的灵魂。通过情感的投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产生谐悦功能,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乐于学习,使教师的教更能为学生乐于接受。少年儿童处于动情感、重情感的心理发展阶段,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用于学习。从新课的引入到教学小结的每个环节中,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都以自己的情感去激活学生情感,师生情感交融,对认知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
3、开发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过程积极化: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我们采用的自主学习教学结构有:
学导式——教师“引导为主,帮助解难”,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探索发现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所要解决的问题。
迁移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4、以动启思,叩开学生思维的心扉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学生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对于学生这种动手探索的精神,教师及时地进行了表扬,是他们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更加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
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要让每一堂课做到以引导学生会学习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A)识字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根据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常规的识字方法有:
1、熟字加偏旁识字法。如“让”:上→讠→让
2、熟字加熟字识字法。如“爸”:父→巴→ “爸”
3、熟字减偏旁识字法。如“且”:姐→女→且
4、熟字加笔画识字法。如“干”:十→一→干
5、熟字减笔画识字法。如“乒”:兵→丶→乒
6、熟字换偏旁识字法。如“订”:钉→钅(讠)→订
7、比较识字法。如“鸟”与“乌”。
8、拆字法(一般针对繁难字且以上方法均不适用时)。
(1)拆熟字。如“整”:整-束、攵、正。
(2)拆熟部件。如“疑”:疑-匕、矢、、9、编顺口溜识字法。如“告”字,形象地说成“一口咬断牛尾巴”;“晏“字可说成“**上太阳升”等等。
10、韵文识字法。如古月“胡”、口天“吴”等等。
11、儿歌识字。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
12、猜字谜识字。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鹅”字可记为: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虽”可记为:一口吃下一条虫。(C)作文教学: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作文课上教师激发学生的作文欲,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启人深思,引人遇想。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乐趣。
“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张亚琴2017年10月14、15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两语天的时间......
“和美课堂”教学观摩心得10月14、15日在徐州观摩了多位名师的课堂,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自己的体会。一、课堂特色鲜明,和而不同。窦桂梅老师、薛发根老师......
第九届和美课堂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九姑乡赛滨小学朱俊2017年3月18日、19日,2017年“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暨核心素养下教学理论、学术指导和......
“和美课堂”观后记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学校一行8人,在校长带领下,有幸在10月17、18号两天参加了2015年“和美课堂”第六届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校教学“同课异构”......
与大师约会,碰撞心灵火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上周末,“和美课堂”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合肥顺利举行。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去到观摩会现场,近距离聆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