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酒驾入刑后仍以身试法的心理成因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试述酒驾入刑”。
“酒驾入刑”后仍以身试法的心理因素分析
5月10日,音乐人高晓松因酒驾造成四人连撞、四人受伤,酒精含量超出三倍,被正式批捕。沈阳市前不久也有因酒驾而被批捕的驾驶人。为什么“酒驾入刑”如此明确且严厉的立法之后,仍有人顶风违法,这些以身试法的行为背后是哪些心理因素在发生作用,我们面对这些心理因素应该采取哪些预防,做哪些调整?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部就以上问题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广大心理工作者及心理学爱好者开展了深入分析、探讨。
心理因素一: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在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被定义为:人的不正常的心理反映,是指行为人为了追求个人目的,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过于自信,而不负责的、放纵的、投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表现为在目的上,只追求一种自我的满足;表现在行为上,是一种消极的、放纵的、不计后果的心理反映。侥幸心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目的的,行为人充分知道自己如此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但为了个人目的不顾一切;另一种是盲目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估计不足,“撞大运”。酒后驾驶的人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大多属于后者,可以概括为两种心态:
一、自认为驾驶技术很好,即使喝了酒开慢点遇到突发情况也应付得来;
二、警察不一定会查到自己,可以通过窜胡同走偏道避开。当人们存在侥幸心理时,会降低危险意识,他人的安全更不会在其考虑范围。侥幸心理通常情况下,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这种心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引发冲动。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若形成习惯,则为成很严重的问题。
心理因素二:自我膨胀心理
从个体层面考虑,有个别人存在自我膨胀心理。自我膨胀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有些人一旦生存条件改善,社会地位改变,自我膨胀也随之显现。如果去缺少有效的社会监控和个人的自身修养,就会出问题。膨胀之后,已经没有了理性思考,酒驾在其眼中根本不是问题,轻视规则甚至法律,自以为可以通过“钻空子”、“找门子”、“递条子”等方式避免法律制裁。
心理因素三:漠视生命权
这条因素笔者认为是最根本因素。生命权的主体客体均为人自身,具有高度同一性,是指人身不受伤害和杀害的权利或得到保护以免遭伤害和杀害的权利,取得维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护的物质必须的权利,是人权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享有一切权利的前提,自然人的任何其他权利均须附有生命权这一“法定条件”,即便以主体所拥有的一切权利或利益也无法换回生命,侵害生命权会导致主体权利能力的丧失,自然人一切权利随之消灭,其损害无法准确计量。遗憾的是,生命权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尚未被纳入主流加以重视,除了研究法律专业有所涉及外,在我们日常的学校教育中很少提及,普及教育更无从谈起。以酒驾被捕的人群分类,既有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驾驶人,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名流,可见对自己及他人生命权的漠视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从酒驾事件延伸开来,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绝不仅仅是责任心不强那么简单,从根源看就是对生命权漠视的变形。
面对以上因素,我们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对不良心理加以调节和控制,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首先,增强自控力,不给自己犯错留机会。很多人认为:我不出大格,偶尔为之,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自古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自控力的培养,多预想不当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不给自己放松要求留有机会(如:不开车参加宴会)。
第二,加强社会监管,增强法律意识。社会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斩断个别人“人治”大过“法治”的错误思想,是使社会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保证。如因个别“人情大过法理”、“特权例外”现象的出现,必将导致法律效力的降低,增加民众生活的不安全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第三,大力加强生命权教育,从“娃娃”抓起。要将生命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之中,从学前教育开始直至步入社会,让国民从孩子时便懂得对自己及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切实将“珍爱生命”融入到民众的思想当中,与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一样,成为人们约束行为的心理标尺。
参与讨论人员:王秋颖(心理研究所),张津凡(心理咨询师),月儿(网名),赵彤(记者),芮英爱(心理咨询师),曹晓平(心理学教授)、李丹(设计师)、赵丽茹(大学生)
酒驾新规情况介绍 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正式实施,醉酒驾驶将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酒驾醉驾处罚条文如下: 酒后驾驶1、酒后驾驶......
酒驾入刑专题背景材料: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正式实施,醉酒驾驶将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五一”期间,发现醉酒驾驶者,将对其进行刑......
“酒驾入刑”的政策分析一、事实分析公共政策的事实分析就是分析客观存在的现实,即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和推理。事实分析回答的......
天津农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题 目:酒驾入刑的几点思考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学生姓名 系 别 专业班级一、酒驾入刑1、背景2010年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
关于酒驾入刑的几个问题摘要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交通事故频发, 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令人惊心。由于酒后驾驶、醉酒驾驶所致事故比例高、危害大,引起了广泛关注。酒后驾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