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欣赏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三、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一、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
3、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轮唱。
4、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5、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6、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7、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8、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二 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2、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三、完整复听:
1、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部分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
2、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7、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四、教学小结
《保卫黄河》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保卫黄河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
听《保卫黄河》有感我和《保卫黄河》这首歌可以说有着不解情缘吧。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学会了这首歌,由于自身对音乐不太敏感,所以当时也不以为意,对它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只是知道有......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保卫黄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四册第一单元“难忘的岁月”中欣赏及演唱内容。《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
《保卫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保卫黄河》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起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2、通过欣赏《保卫黄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