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申请报告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循环农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有机农业的兴起,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H.King考察中国、日本、韩国农业后,1911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夫——中日韩永续农耕》一书,总结了中国传统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原因和经验。1924年,德国学者鲁道夫·施泰纳针对农作物的生命力、品种及农业产量、种子质量和病虫害抵抗力的明显减少,提出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原理,倡导农业应与社会、环境和谐的思想。德国学者普法伊费尔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产生了生物动力学农业。这就是有机农业的雏形。其后,英国植物病理学家Albert Howard进一步系统深入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的经验,出版了《农业盛典》一书,论述了土壤健康与植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倡导发展有机农业。日本学者冈田茂吉创立自然经济农业,积极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产量,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增加产量。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阿布瑞奇首次首次提出生态农业概念。英国农学家华盛顿将定义为:生态农业是在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生产结构,是把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动力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和生态农业,这些种替代农业模式虽然都注重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实现系统平衡,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是这些模式是针对石油农业带来的危害所做的一种极端的应对,没有考虑农业的投入产出效应,不利于推广。
针对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的不足,一些科学家开始尝试对农业发展途径的第二次替代。1975年,美国学者提出“可持续农业”说法。1981年,美国科学家莱斯特·布朗在《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1985年,美国最早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第25次大会通过了有关持续农业发展活动的决议。1991年4月,FAO在荷兰登博斯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提出“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战略决策,对可持续农业作出定义,可持续农业应“不造成环境恶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原则》,明确提出了“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国外虽没有正式提出“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的概念,但对循环农业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概念的探索与研究阶段,各地已经纷纷开展了循环农业的建设和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循环经济在德国发展较早,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的除草方法,用有机肥或长效肥替代易溶的石化肥料,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采用天然饲料饲养动物,控制牧场载畜量,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美国采用高效化施肥技术,高效滴灌和节水技术,高效化重视和养殖技术,实现高效率可持续农业。阿根廷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免耕直播法”,体现出环保、增产以及降低成本的诸多好处。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研究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的。1991年,我国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试验示范县”建设工作。1992年,全国农业区域规划委员会会同有关部委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1998年,循环经济概念萌芽。进入21世纪,“农村循环经济”理念走进我国广大农村。陈德敏、王文献于2002年在《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文中第一次提出“循环农业”一词,他们提出我国农业应该根据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和基本国情,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借鉴循环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向循环农业发展。同年,吴天马在《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指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在农业系统应用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技术措施。陈德敏和吴天马的研究,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2004年以后,国内学者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在研究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特征等的理论研究,如周振峰,郭铁民,李志强,宣亚南,张庸萍,瓮伯琦等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作了大量论述,吴天马,季昆森,楚永生等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与特征进行了大量阐述。另一类是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模式进行研究,如黄贤金,王鲁明,戴丽,唐华俊,杜华章等的研究。各种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定义的不同论述,其基本内涵无本质的区别,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三)研究意义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长期以来,在农业上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呈现出人地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较差,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低。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在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子系统,遵循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及农产品加工设备,可有效提高农产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农业产业内部物质与能量相互交换、互为原料和废弃物资源化,较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如以沼气为纽带实现人畜粪便、秸秆和垃圾的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对解决农业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农业循环经济还能将种、养、加工等环节有机的联结起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深化了农产品加工,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二、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
(一)研究思路
本项目主要按照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开展研究工作。首先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文献和案例,系统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采用比较、归纳及演绎等方法,总结归纳出国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并分别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案例分析。最后,结合河南实际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主要研究内容
全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就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梳理、归纳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及基础理论,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在经验借鉴方面主要从美国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瑞典的生态农
业、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农作体系、德国的综合型持续农业、日本的立法推动型持续农业等简要介绍了几个发达国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从国外经验总结出我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些有益启示,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禀赋、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重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
第三部分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因素包括:农业生产取得较大成效、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形成了一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制约、循环经济意识淡薄、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
第四部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根据河南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差异,经过实地调查,将河南省的循环农业发展概括为五种主要模式:立体种养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种养结合农业园区模式、农产品深加工资源最大化利用模式、低碳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第五部分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推动河南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做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教育,提高农技人员技能和全社会农业循环意识;三是开展循环农业试点,推广先进模式经验;四是加快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五是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
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三)重要观点
1.在河南省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解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发展。
3.开展循环农业试点、推广先进模式经验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快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支撑体系是发展好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
三、本项目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一)理论创新
系统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得出农业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不同与联系,在当前,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解决农业增效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找到适合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模式。
(二)应用创新
对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适合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型,并分别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案例分析。在循环模式选择上,第一次提出了低碳型新农村建设模式,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新型农民社区建设相结合,建设低碳型新农村,真正符合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一模式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四、项目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项目负责人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
共主持完成六项省级课题,其中两项省级循环经济课题,完成14万字博士论文,在研一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
专著:(1)循环经济下企业的运行机制研究[M](21万字)
论文:
(1)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研究[J]
(2)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效应分析[J]
(3)循环型企业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J]
(4)浅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J]
(5)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与评价研究
研究报告:
(1)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研究
(2)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模式 与对策研究。
(二)主要参考文献
[1] 陈红兵,卢进登,赵丽娅等.循环农业的由来及发展现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6):65-69
[2] 白金明.我国循环农业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3-55
[3] 杜相革,董民.有机农业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35-39
[4] 沈德中,谢经荣.日本的自然农法[J].世界农业,1995年,7期:9-11
[5] 陈德敏,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师.2002,11期:8-9.[6] 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2,8期:4-6.[7] 周振峰,王军,周燕等.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8] 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期:83-87.[9] 李志强,郝靖涛,李同民.加快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若干对策[J].价格月刊.2005.12期:5-6
[10] 宣亚南,欧名豪,曲福田.循环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期:19-21
[11] 张庸萍,袁冬梅.论我们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
(1):65-68
[12] 翁伯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推动现代化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期:19-21
[13] 季昆森.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谈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报.2004.10(6):1-2.[14] 楚永生,初丽霞.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199-202.[15]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1-185
[16] 王鲁明,王军,徐少才.资源循环型农业理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期:14-15.[17] 戴丽.云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86-91.[18] 唐华俊.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1):6-11.[19] 杜华章,缪荣蓉,严桂珠.建设循环型农业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18-20.[20]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2年)
[21]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外循环农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有机农业的兴起,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H.King考察中国、日本、......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国内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有关循环经济的一些概念、特征、发展模式等问题,并通过介绍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优秀案例,结合本国国情给出国内发展循......
加强示范项目建设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
罗城农业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情况汇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局(2012年7月18日)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