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循环经济促进法试题”。
县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县域经济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会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循环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途径。本文以广西恭城县为例,阐述了该县的基本情况,并对该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行了 SWOT分析,同时提出了该县发展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还是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诸如农产品农药用量超标、土地浪费、环境污染、农民收入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将是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扭转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基本理论概述
1.农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Boulding)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随着人、社会、环境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循环经济理论层次上升到解决经济外部性、环境问题上,主要涉及到企业、区域、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1],而农业循环经济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创新农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利用农业生产、消费中的各种可回收资源,减少有害环境物质的排放量,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闭合回路。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精确化农业和循环化农业[4].2.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旨在增加农民收入,完备县级政权功能的区域经济。它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单位。因此,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5]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但在县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污染严重等,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增长,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如何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县域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也是和谐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县域经济要真正摆脱“三高一低”的增长模式,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二、广西恭城县发展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1.恭城县的基本情况
恭城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一个不沿边、不沿海,没有铁路和公路(国道线)的典型山区瑶族自治县。全县辖6乡3镇,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总人口28.2 万人。从1983年开始,恭城县从实际出发,历经9任书记、8任县长,做到换届不换路,多年来带领群众坚持走“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农业产业化”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全县GDP实现23.3亿元,农业总产值15.1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达38.6万亩,引入农产品龙头企业10个,年加工水果能力近10万吨。为了解觉农村能源问题,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自1983年以来,共建沼气池5.66万座,入户率85.3%,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7%。“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进步县”等荣誉称号是恭城县创新农业发展路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取得成果的见证。
2.SWOT分析
2.1优势和机遇
2.1.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基础良好
首先,恭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河谷草地、丘陵交错地带。恭城河(茶江)纵贯全县,支流纵横密布。县内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400多毫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种植条件。其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恭城县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富民强县之路,即“养殖+沼气+种植”和“富裕生态家园”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全县建沼气池5.66万座,入户率达88%;建无公害标准化水果基地32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86.5%。第三,该县循环农产品加工模式初步形成,有汇坤、汇源等龙头企业10个,其中以汇坤的月柿加工尤为出名。
2.2.2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恭城县大力发展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主要采用先农村示范,然后把相关经验普及全县。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部门包村帮扶增加投入,同时各部门齐抓共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或管理方法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如1989到1994间,政府提出的“庭院经济”使人民尝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甜头,全县上下自觉行动,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2.2.3丰富的旅游资源
恭城县是桂林市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它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众多的文物古
迹,独特的瑶族文化,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并利用桃花节、月柿节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逐步形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特色工业”的循环发展模式,是恭城延伸生态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该县成功举办了四届“桃花节”、“月柿节”。这次活动旨在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经济,促进生态文化、月柿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全面展示恭城悠久的瑶族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响生态文化品牌,提升恭城知名度,促进恭城经济社会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2005年,恭城成为了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收入5768万元,同比增长了115%。
2.2.劣势和挑战
2.2.1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阻碍其发展
80年代初,农村燃料大多以柴草为主,森林资源砍伐过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活在山区的人们频频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生活贫困。90年代初,恭城县政府为解决能源问题,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大力推广沼气。以沼气为核心的 “猪——沼——果”生态良性循环农业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关专家、人民的认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入21世纪,村屯规划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大部分水果品质下降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继承和创新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循环农业的质量,是恭城县建设新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2.2.2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农产品加工循环模式是依托当地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采用清洁生产,以培育一批循环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创新经营的方式,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生产、循环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从而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形成关键是培养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县虽然引进了汇坤、汇源等水果加工企业,但这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辐射带动作用还没发挥其巨大优势,其他小企业大多采用家庭模式,农产品需求量有限。
2.2.3人才缺乏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认为,生产要素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发展循环农业,创新传统农业技术,改变农民落后的局面,需要大批人才去扶持、建设。而恭城县是一个贫困山区,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难以吸引县外的技术和人才。其次,县域教育水平低,尽管近年来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但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再者,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满腔热情投身山区建设,立志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和技能帮助山区发展经济,但县域的科研基础薄弱,再加上对科技创新不重视,致使许多科技人才流失。
3.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恭城县农业循环经济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县循环农业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虽有部分不足,但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为了使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给出如下建议:
3.1树立正确的农业循环经济意识,科学发展农业
改革发展三十年的巨大成就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恭城县要发展县域农业循环经济,争当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意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循环思想,积极学习党中央有关文件,深刻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经济形势,以本县的基本情况出发,从那些不利于人们增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传统思想解放出来,争取农业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让政府、管理人员、农民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鼓励一切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法。第三,要坚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创新思路,用市场规律、竞争机制指导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打破常规,善抓重点,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农业循环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第四,建立健全机制。要建立健全机制。农业循环经济是近几年来才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其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健全机制,重点是建立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责任驱动机制等,努力提高各部门发展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创造性和责任感。
3.2继续解放思想,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我国早有古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传统的思想、技术、方法,要认真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不能囫囵吞枣,全盘接收,要根据自身情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创新思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恭城县的三位一体循环模式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当时确实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对于传统的经验和发展方法,应该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创新适合新世纪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恭城县提出的“富裕生态家园”、“生态旅游”都是创新的战略目标,应该继续解放思想,让循环经济深入人心;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分布实施。
3.3引进人才
要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就需要人才。纵观古今中外,在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优秀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等人才,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当务之急。第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随时让外界了解我县招募人才的优惠政策和需要的人才岗位。可以借助宣传、文化部门和网络媒体等传媒的优势,吸引有识之士投身到我县循环农业建设中。第二,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该县每年都有大部分学生去全国各省学校读书,应对这些学生建立档案,当毕业时,及时与高等学校联系希望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其回家乡工作,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第三,优化人才环境。应该为人才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
围,创造一个“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才能发挥的环境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3.4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市场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6].农业龙头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体,是进行技术创新的载体,通过引进先进设备、现代管理理念,开发新产品,应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工艺,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中解放出来,带动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循环。可以采用重点招商龙头企业,通过宣传我县各种丰富的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发展空间大等综合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对于已经在我县投资的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培育壮大像汇坤公司、联发食品、永丰脆柿等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农副产品利用率,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多方筹资,逐渐组建自己的研发开发机构,成为农业循环经济的领军人。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编辑:admin 时间:2008-9-8 21:38:00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
加强示范项目建设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编辑:admin 时间:2013-6-22 13:36:00随着市场、资源、环境和政策约束趋紧,依靠资源消耗和低成本扩张的旧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构建自成体系的区......
罗城农业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情况汇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局(2012年7月18日)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