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老人与海鸥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
师:(指着图片)这就是昆明的翠湖公园,那在湖面上翩翩飞舞的就是海鸥,这里就像是海鸥的乐园,人们在这和海鸥和谐相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
(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其实这些答案都在课文当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
三、激发兴趣,直奔重点
以前我们学习课文,大多数都是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今天,你们来猜一猜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
要想猜出老师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你自己必须用心地去阅读课文,下面同学们再一次用心地去默读课文,想一想老师会问你什么样的问题?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抓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生:恋恋不舍。
生:难舍难分。
生:焦急万分。
生:心如刀绞般疼痛。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与海鸥相遇后,就爱上了海鸥这种可爱的动物。他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来到翠湖公园,为的只是给海鸥喂食。他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可他却用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用来给海鸥买食物。4、5元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他知道,这是海鸥最喜爱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十年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伴随着哀婉的音乐,师启发谈话:
1、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2、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只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3、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4、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第二幅画面应该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也将重心倾斜在这里。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的朗读交流之后,我比较得意的设计是:伴着哀婉的音乐,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当成海鸥,回忆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点滴,让学生互动,扮演海鸥与老人进行对话,倾吐无尽的思念和牵挂……随后让学生伴着音乐,读课文片段,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最后,再伴着音乐,出示老人喂鸟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个可敬的老人!
二、反思上课“不足”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课堂中,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不到位。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注重了学生想象,但却在品读方面做得不够,深度不够,细节不细。
第2篇:老人与海鸥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碧绿的翠湖边,一位老人与一群海鸥结下了一段儿女情缘,十年来,每逢冬天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赶赴约会似的,像照顾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每当此时,老人有节奏的投放着食物,海鸥有节奏的翻飞着翅膀,那情景,多像一幅灵动的图画。然而,突然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前天语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充分地感受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感,我们都深深的彼此之间那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感动了,课堂上我感慨很多,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也有不少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何这堂课能收到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我紧紧抓住了“情”字,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让情满溢课堂。
一、蓄情,渲染情感氛围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情厚意,我突然想到由一个雷同的故事编成的一首令人感动的乐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于是在课前循环播放,酿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课始,我深情地导入:同学们,这支伤感的音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故事是真实的,一位女大学生和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演绎出的人与动物之间的一段真情,曾经感动了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位老人和一群海鸥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人与海鸥》。感伤的音乐、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奠定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二、入情,想象和谐画面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话海鸥三个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动人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想象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种涂抹在作品表层上的附丽品,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三、激情,升华人物形象
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了教材,查阅了有关海鸥老人的大量的报道和资料,我被老人那份痴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把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平凡中的伟大》,让学生拓展阅读,并用音乐《神秘花园》烘托,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震荡,就有了王启流声泪俱下倾诉:“老人仅有的一点工资,连五角钱的公交车多舍不得做,可愿意用大部分钱来给海鸥买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吃,而自己却只喝一碗稀饭,吃一个馒头,就点咸菜,我难以想象,老人能否吃饱肚子,他的身体会怎样,他不是用饼干喂海鸥,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喂海鸥。”学生与作者就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升华了人物的形象。
四、动情,体会震撼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五、泻情,思念祝福老人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课文第二部分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在海鸥形状的纸上写话的环节:假如你就是公主、是老沙、是独角、是灰头,是鸥群中的一员,面对遗像中的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点,完全迸发出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为什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是累了吗?累了你就歇歇吧,我们等着你。”“爸爸,你别走,我再也不调皮了,我一定好好吃,吃得饱饱的,飞得高高的,下次飞行比赛我一定得第一,你回来呀,我的爸爸。”学生的情感在书写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站起来诉说的时候哭得泣不成声,让听着为之动容。在课结束时,学生已经被老人对海鸥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情深深感动了,我出示了海鸥老人的塑像,动情地说: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人,让我们用最神圣的队礼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表达出少先队员们最崇高的敬意!学生们“哗”的一下全体起立,深情的注视着慈祥的老人,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队礼,紧绷的小手那么有力度,腮边的泪水不住地滚落,这庄严的队礼中,包含了对老人无限的感动,对老人深深的敬意,更表达了同学们秉承老人精神的志向。那情那景,使学生情感积蓄的一种爆发,这环节,使学生宣泄情感的支点。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进行的教学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求。
六、悟情,朗读内化情感。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理解喂海鸥的环节时,我利用音乐、语言等各种手段创设情景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阅读。如学第二段“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这句话时,我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了老人节衣缩食喂养海鸥的资料,同学们一下子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再读时,异常深情,别样感动流露在阅读中。又如在读第三段“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以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时,我这样引读:
十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赶赴约会似的,与海鸥相依相随,在翠湖边就会看到这幅灵动的画面—学生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以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十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照顾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共同谱写着这首美妙的歌—学生读(我变换成的诗,配以《致爱丽丝》音乐)
“老人顺着栏杆 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 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 翻飞的白色 飞成一篇
有声有色的乐谱。”
又如读文章第二部分时,我把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摘出来,放在一起配乐读,比较读,在“放进去理解,拿出来运用”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我还对板书进行了大胆的改观,使依次补充完整的板书,变成灵动、变幻的画面,先出示课题:“老人与海鸥”,依据课堂教学的发展去掉“与”字,写上“爱”字,最后把学生写在海鸥形状的纸上的话贴在黑板上,盖住了“海鸥”两字,贴上老人的图盖住了“老人”俩字,完成后的黑板就是一副“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的灵动的画面,这样,不仅使以往一成不变的只有文字填充的黑板活泼起来,而且也使文章的主题和教学的宗旨显得一目了然。这仅仅是我的大胆尝试,成功与否有待考证。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时,我既想面面俱到,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创新,突出亮点,所以导致时间不足,课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钟是难以成下的,为把握时间而去进行的教学,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超越自我。
第3篇:老人与海鸥反思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师:李昌永
《老人与海鸥》 一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昆明一位叫吴庆恒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如亲人般照顾喂养翠湖边的海鸥。当老人去世后,海鸥自发为老人守灵,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根据文章的特点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懂得爱护野生动物。
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引导
一、落实
第4篇:老人与海鸥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复习导入,再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四个优美和感人的语段)为后面的海鸥对老人的深情教学做好感情基础,为感情朗读和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打好伏笔。
2.学习课文15自然段,通过找重点句,品重点词,展开联想深刻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和后面的自学16、17自然段的内容,不仅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上的提升。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通过感悟有感情地读,抓重点词让学生回忆并再现老人对海鸥所做的一切,那浓浓的深情再次唤醒学生的情感。“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海鸥,会连声呼唤什么?海鸥们此刻肃立不动,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用“扑”而不用“飞”?海鸥们在鸣叫些什么?”等移情体验的方法来体会和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把老人对海鸥,海鸥对
第5篇:老人与海鸥教学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教案反思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感人的文章,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打算用我的朗诵来渲染孩子们,让他们也走进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我的认为这样的文章,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
第6篇:老人与海鸥教案及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生欣赏)
师:瞧,人与动物相处的是多么和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样的世界。
2、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补充填空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十多年前,昆明的一位老人每逢冬天________海鸥。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_________老人。老人与海鸥结下了______。
2、由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课文分为哪两个部分的内容?(老人喂养海鸥,海鸥离不开老人)哪个部分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第二部分)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
1、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意想不到了,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4—19自然段。划出: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