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1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首先出几道题咱们一起复习回忆原来学习过的整数运算的知识。(大屏幕展示)

先自己快速浏览这三道题。然后找三个同学填空。(只有乘法算式的叫做“连乘”板书课题)能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一下运算顺序呢?(板书:从左到右、先乘后加、先乘后减)(同学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这么帮,真不错)。

板书完后,再重温一下运算顺序。

2、谈话:刚才我们复习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其实,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纸条,先抽出一张,它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固定在黑板上。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2、谈话:了解了运算顺序了,同学们能不能独立计算出它们的运算结果呢?

(鼓励:认真的孩子最可爱,你愿做一个认真、可爱的孩子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书写,细心计算,能做到吗?)

汇报:学生边汇报结果,教师适当评价。

3、出示例题7图示:图上是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因为现在是数学课,所以老师提问几个数学问题:

(1)正方形地砖的面积怎么计算

(2)要想知道地面的面积有多大,应该怎么办?

出示例题7的题目,自己读题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思考后汇报,提问:0.9*0.9求出的是什么?再乘100求出的又是什么?(在这个算式中,我们就用到了连乘)

再看第二个问题:110块够吗?独立尝试完成。

汇报结果,汇总两种可能性(如果学生想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要适当提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就用到了连乘、和乘加两种运算)

三、拓展练习:

学习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后,出几个题目考一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选择(先小试牛刀)

2、请你当小老师,下面的运算顺序对吗?

3、先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小玲一家去逛公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先说一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汇报时让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第2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同沂庄小学 朱鹏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3、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详细步骤。2×5×6 30+5×7 5×4-1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呢?尝试计算下列各题。0.2×3×0.4 0.3+0.5×7 0.8×9-0.2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境图。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解答。板书:0.9×0.9×100 提问:0.9×0.9表示什么?为什么把一块正方形的瓷砖的面积乘100呢?求出100块正方形瓷砖能铺81平方米,那100块能铺85平方米吗? 这上一道法的算式,请你说说运算顺序。0.9×0.9×100 = 0.81×100 =81(平方米)81<85 答:100块不够。

“如果是110块够铺吗?

(1)0.9×0.9×110(2)0.9×0.9=0.81(平方米)= 0.81×110 0.81×10+81 =89.1(平方米)89.1>85 = 8.1+81 = 89.1(平方米)

答:110块够。

2、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书本11页的做一做。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的过来。

50.4×1.9-1.8 3.76×0.25+25.8 = 50.4×0.1 = 0.94+25.8 =5.04 =26.742、一头狮子重0.28吨,欧洲野牛的重量是它的3.4倍,河马的重量又是野牛的3.5倍,河马的重量是多少吨?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

19.4×6.1×2.3 5.67×0.21-0.62 3.25×4.7-7.8 7.2×0.1×28.5 18.1×0.92+3.93 8.72+0.45×0.24

六、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0.9×0.9×100 = 0.81×100 =81(平方米)81<85 答:100块不够。

“如果是110块够铺吗?

(1)0.9×0.9×110(2)0.9×0.9=0.81(平方米)= 0.81×110 0.81×10+81 =89.1(平方米)89.1>85 = 8.1+81 = 89.1(平方米)

答:110块够。

第3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 周素珍

教学内容: 书本11页的例7。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3、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创新点:

小组共同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5×60 30+5×7 250×4-20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境图。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小数混合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连乘、乘加、乘减题。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3×4×10 28×2-15 45×3+23 提问:说一说这些题含有什么运算,该怎么算。

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谁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对。

二、教学实施 学生自学例7.提问;例题中的算式是几步计算?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和同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集体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习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口算卡片、小黑板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1]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